從前,有一只狐貍,看到了農(nóng)場里晶瑩剔透的葡萄饞的口水直流,但是隔著葡萄的柵欄確難倒了它,因為柵欄最小的孔它也鉆不過去,狡猾的狐貍就連續(xù)三天不吃不喝,終于讓自己瘦了下來,肚子也憋了下去,于是很輕松的就鉆過去了。它在葡萄架下盡情的吃了起來,可解了饞了。但是當它腆著著圓圓的肚子想從柵欄孔鉆出去的時候,確怎么也不行不通了,正在它絞盡腦汁想辦法時,只聽“砰”地一聲槍響,狐貍被子彈擊中,趴在地上再也動彈不得了。
故事就是這樣,一個饞嘴的狐貍最終斃命于自己的壞毛病“饞嘴”上。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安全生產(chǎn)工作也不難尋得這樣的冒險者吧?為了一時之蠅頭小利,而忽略了生命可能因此而葬送的危險,最終釀的惡果自飲,不免讓人扼腕嘆息。
如今,雖然現(xiàn)代機械化應用水平不斷提升,但是我們?nèi)阅苈牭媚衬趁襟w上報道的所謂重大事故不絕于耳,究其原因到底是如何呢?筆者認為無外乎是學狐貍般自欺欺人罷了。規(guī)程里明令禁止的東西它偏要以身試之,不遭侵害才不正常。更有違章指揮者,以其看慣了、干慣了、習慣了的思維方式去指揮一項全新的工程,明明知道不該那樣魯莽,卻還是要試試再說,結(jié)果卻敗地落花流水,不是自己被葬送就是草菅同伴的性命,落得個“臭名昭著”,若干年后,不免也是當做教導后人的反面教材罷了。
如此,安全冒險者不可做,做了恐怕無異乎饞嘴狐貍的命運。故而需做安全的維護者,得失之處亦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