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概況
1、企業名稱:攸縣黃豐橋鎮牛形煤礦。
2、企業性質:集體企業。
3、事故時間:2009年3月1日13時10分。
4、事故地點:+110m水平18煤運巷。
5、事故類別:頂板事故。
6、事故傷亡情況:死亡1人。
7、直接經濟損失:69.7萬元。
二、事故單位概況
㈠煤礦概況
牛形煤礦位于攸縣黃豐橋鎮南溟橋村境內,于1976年建井,1978年投產,設計生產能力為1萬t/a,實際產量達設計能力。煤礦為集體企業,取得了相關證照。采礦許可證號:4300000531191;煤炭生產許可證證號:X180202076Y1;安全生產許可證編號:湘MK安許證字[2005]1029;營業執照注冊號:4300001100172(1-1),法人代表、礦長丁雪雄,依法取得礦長資格證,編號:湘煤0500854;礦長安全資格證:湘煤安字第08143010001220號,其中采礦、生產許可證于2008年10月到期,安全生產許可證于2008年11月到期。
該礦由丁雪雄任礦長,陽移定任總經理,未設安全副礦長,賀又希任生產副礦長,負責生產管理,曹勝利負責技術工作,譚運華任采區長,劉建湘、譚昌建為安檢員。礦井二班作業,由礦管理人員、采區長、安全員現場跟班。
㈡ 礦井開采情況
1、礦井開采地質情況:
礦井開采黃南礦區黃豐橋井田煤炭資源,含煤地層為二迭紀龍潭組煤系。共含煤36層,其中17、18煤層為可采煤層,19、21煤層局部可采,其它煤均不可采。
18煤層厚0.3-1.2m,地質構造復雜,煤層厚度變化大,地層傾角60-80度。
18煤層直接頂板為砂質泥巖,老頂為細砂巖,底板為砂質泥巖和中細粒砂巖。
該礦為低瓦斯礦井,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為3.1m3/t,煤塵無爆炸危險性,煤層為不易自燃煤層。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主要充水因素為老窿水,其次為大氣降水和斷層裂隙水,礦井正常涌水量為35m3/h,最大涌水量為120m3/h。
2、礦井開采布置情況
牛形煤礦采用平硐暗斜井開拓。主井口標高+210m,暗斜井落底標高+63m。共2個水平,一水平標高為+110m,二水平標高為+63m。采用短壁式和巷道式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頂板。因礦井原設計能力1萬噸不符目前國家對煤礦產能政策的要求,擬改擴生產能力為6萬噸,其設計和安全專篇已報批。事故時礦井在組織改擴施工和風巷維修。事故發生在+110m水平18煤運輸巷擴修處。
礦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風系統,風井安裝22 KW軸流式風機,互為備用。
礦井采用一級排水,裝備3臺55KW水泵排水。
礦井安裝有安全監控系統。
㈢事故地點概況
+110m水平18煤運輸巷是原已掘進的巷道,巷道總長46米,采用木材支護,平均高1.6米,寬1.6米,因礦壓使部分巷道斷面不足,影響礦車通行,故春節后礦方安排工人在此拓寬、維修巷道,至事故時已修40米,尚余6米未修復。該地段煤厚0.3米,煤層傾角60°。
三、事故發生經過及搶救情況
(一)事故發生經過:
3月1日8時左右,采區長譚運華安排大工(帶班長)劉湘榮帶領譚福其、譚明星、賀秋明到+110水平18煤運輸巷擴修巷道,安全員譚昌建同作業人員一同下井,約9時到達作業地點。該巷道為巖石巷道,前方6m支架壓壞,發現頂板上有裂縫,敲了下頂板,發現有輕微回聲。譚昌建交待先支架后到當頭打鉆。劉湘榮看到當頭巷道寬一些,決定從當頭向外修復支架,約支了2付支架,譚昌建就到其他地點檢查去了。劉湘榮、譚福其從當頭往外又支了3付支架。譚福其斫支架樹,賀秋明背材料。約一點左右,劉湘榮提鉆來當頭打鉆,在拖鉆時水管與風鉆脫節了,劉就在離當頭6m處接水管(此處尚未維修好),并喊譚福來幫忙接管子,剛接好水管,頂板突然垮落,打中譚福其雙腳,劉湘榮被矸石壓在下面。
(二)事故搶救經過:
事故發生后,賀秋明背材料來發現垮了一塊3噸多重的矸石,壓住劉湘榮和譚福其,就立即喊人來救,撬開壓住譚福其腳上的矸石,把譚福其救出來,送至醫院,診斷為重傷。劉湘榮救出后已死亡。
四、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
這起事故造成1人死亡,詳見附表3;直接經濟損失69.7萬元,詳見附表4。
五、事故原因及性質
㈠直接原因
1、巷道變形后,直接頂板與老頂離層。
2、作業人員違章作業,擴修巷道從里向外支護,且事故地點沒有維修到位,造成冒頂傷亡事故發生。
㈡ 間接原因
1、職工素質和安全意識差,自保互保能力差,對已出現的頂板裂縫未引起重視,未認真排除冒頂隱患。
2、現場管理不到位,跟班人員未盯守現場,未有效制止工人在違章從里向外維修作業。
3、安全技術管理不到位,未認真貫徹落實作業規程。
4、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機構不全,無專職安全礦長,礦對隊以包代管。
㈢事故性質
經調查認定,本次事故是一起責任事故。
六、防范措施
1、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按規定配備安全礦長、防治水專干,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不得以包代管。
2、加強現場安全質量管理,及時處理頂板事故隱患,及時支護,嚴禁從里向外維修作業。
3、加強工人安全教育與技術培訓,防止違章作業。
4、立即編制技改整合施工組織安全技術措施,完善各作業地點作業規程。認真整改事故隱患,嚴格按設計組織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