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發生時間:1984年2月17日
事故發生地點:雷管車間烘干工房
事 故 性 質:自然事故
事 故 類 別:火藥爆炸
傷 亡 人 數:無
事故概括:1984年1月19日,由于廠外自來水主管道壞了,全廠被迫停產放假,該車間生產的起爆藥DDNP沒有用完,按工藝要求存放在濕藥庫。2月15日自來水管修好后送水,2月16日車間先后召開了班組長和車間職工大會,進行班前的安全教育,當天下午和17日上午先后進行了兩次安全檢查并對電器和各種生產設備進行了起動檢查,組織職工對工房的場地、設備、模具、工作臺認真地進行了檢查和沖洗、沒有發現不安全隱患和異常現象。2月17日8時10分,烘干房當班操作工韓XX對烘干器也進行了檢查和沖洗,設備處于良好狀態,2月17日9時10分烘干房抽濾工熊XX按工藝要求到濕藥庫取DDNP,9時30分,在制藥工房脫水,10時10分藥送到烘干房,10時30分分盤工宋XX也按工藝規程分盤,共分13盤,每盤0.5KG,共計7.8KG。17日13時30分烘干工房六個當班職工上班,工房負責人韓XX對每個當班工人進行了明確分工,14時35分起動了熱循環水泵,對干燥器進行預熱,14時40分將分好的13盤藥中的8盤按工藝要求送入烘干器,剩下的5盤存放在涼干間的藥架上,當時因水溫沒有達到工藝要求,故未起動真空泵,也未打開照明汽,每隔一段時間觀察一次,因水溫還沒有達到工藝要求,操作人員繼續返回休息間,約5MIN時間,烘干器內起爆藥發生了爆炸。爆炸炸毀真空干燥器一臺,篩藥機一臺,磚石水泥結構的平方四間,計124M2,鋼板30M2,管道80M,直接經濟損失2.605萬元。
原因分析:這次爆炸的DDNP是1984年1月19日生產,濕藥重為11.5KG,因故在含水30%的條件下存放于濕藥庫,經28天后,于1984年2月17日由抽濾脫水工熊XX從濕庫取出,9時30分脫水,經40MIN脫完,使用酒精1.4KG,,濃度為77.1%,折合標準酒精1.1KG,DDNP的酒精含量為10.4%。酒精脫水后的DDNP經分盤涼干了5H10MIN,于14時40分進入干燥器,在烘藥以前熱水泵已經循環預熱,因水溫達不到95C~100C的要求(當時水溫不足50C),沒有開動真空泵,但干燥器的封門按規定,留有三指間隙,操作工韓XX經過幾次觀察,水溫仍然只有四十多度,最后一次觀察出來,在休息間等候送蒸汽,約5min發生爆炸。
經查閱兵器工業部<<爆破器材>>1983年第四期華豐化工廠王繩勛同志關于“酒精脫水后的DDNP在貯存中的自爆機理”一文中:“DDNP的酒精含量達10%或再稍高一些很容易引起DDNP的自爆”論述,該廠此次事故DDNP的酒精含量為10.4%,與王繩勛同志的論證相吻合,當DDNP的酒精含量達10%或再高些后,約一半以上的DDNP分子與酒精起作用,所生成的熱量除活化一部分DDNP分子外,還有大量的熱能來升高DDNP的溫度,促使DDNP分解,自燃、自爆。另外,因為干燥器內尚有四十多攝氏度的溫度,經50MIN的加溫,可加速酒精與DDNP分子的化學反應,從而縮短了熱量積累的時間。此次爆炸事故,無論是從理論上分析,還是結合兄弟廠的經驗,都具備了自爆的條件。因此,認為事故發生的原因是DDNP用酒精脫水后,體系內積累了充分的能量,激發了部分DDNP而引起爆炸。
事故教訓及防范措施:
1、必須加強科技研究,認真開展科研活動
2、抓好技術培訓,提高職工技術素質,掌握安全生產的科學知識。
3、對全廠各種生產設備和安全設施進行一次普查,發現隱患限期整改。
上一篇:雷管裝起爆藥發生爆炸
下一篇:綜掘二隊未設崗放炮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