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堅持抓好基層、打好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年初下發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圍繞加強政府、企業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尤其是突出了企業的責任主體地位。企業作為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在安全生產工作方面,核心是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原則是“分級管理,分線負責”,方法是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網絡體系,手段是推行安全生產風險抵押承包及掛牌考核,關鍵是強化各級領導干部和各類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法制意識,認真解決“工作落實不下去 ,考核嚴格不起來”的問題。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在深入貫徹落實《決定》,認真履行主體安全責任方面,著重抓了6大體系建設,有效地保證了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健康發展。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證體系,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拖作為戰略控股型企業集團,其二級單位大多為“四自”(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企業,負有安全生產管理的主體責任。根據集團公司戰略控股職能定位的情況,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必需進一步完善兩級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優化管理流程,清理清除不適應的管理制度,在強化集團公司總部協調、服務、指導、監控、評價機制的同時,各二級單位也必需增強主體和自主責任意識。針對當前安全生產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結合各自的危險程度、管理幅度和難度,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業務流程、工作標準和目標、措施。針對各級領導和不同層次的員工認真開展安全教育與培訓,并注重效果,促使各級領導和廣大員工把法律法規、安全制度當作自己的行動準則,把落實安全責任目標和措施當作責無旁貸的自覺行動,落實到每個工作崗位、每個生產環節中去。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目標考核保證體系,確保效益和安全雙贏
開展安全生產風險抵押承包和目標考核,是切實履行企業主體安全責任的有效手段。集團公司通過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承包書,進行目標、責任分解,實現壓力傳導,把集體榮譽、個人業績、經濟考核和安全責任目標緊密地結合起來,按照安全生產承包及目標考核的規定,其各級安全部門堅持周檢查、月累計、季滾動,對安全生產責任目標的完成結果及安全職責履行情況進行檢查評價,嚴格考核兌現,充分發揮了經濟政策的激勵和約束作用,促使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措施三到位,確保了企業經濟效益和安全效益的同步增長。
三、建立健全危險源辨識評價與控制保證體系,夯實基層安全基礎
根據集團公司經濟發展戰略定位,各二級單位是安全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只有主體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扎實,整個集團公司的大安全才能得到可靠保證。所以,只有深入細致地抓好基層危險源辨識評價與控制工作,才能推進各二級單位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工作,落實主體安全責任與自主安全管理,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基層開展危險源辨識、評價與控制的主要程序和要點是:
一是各級安全部門要組織對各單位安全管理人員和車間主任進行系統的培訓,培養骨干;督促并組織車間、班組開展危險源辯識與評價控制活動,指導他們建立科學的培訓評價標準、考核體系及相關制度,確保每位職工都能熟悉并掌握本崗位或作業區域的每一個危險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從而增強自我防護、群體防護的意識和能力,做到“三不傷害,一不失誤”(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操作不失誤),杜絕違章現象,防止事故發生。
二是要狠抓基層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落實。對車間主任、班組長,要通過培訓,促使他們牢固樹立主體意識和第一責任人意識,及時把握生產經營動態,準確掌握每個職工的特點、安全素質,采取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確保安全。
三是要組織安全、技術、設備、人事、保衛等職能部門,深入一線,檢查落實車間、班組危險辯識活動效果,并對其安全管理工作進行督導、評價、考核,調動車間、班組自主安全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消除“虛的多,實的少”、“說的多,做的少”、“走形式,走過場”現象。
四、建立健全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與機制,防范和化解安全生產風險
集團公司要建立健全兩級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與機制,必需首先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要求,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定》和《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結合安全性評價開展危險源辨識和評價,確定其危險等級,對重大危險源通過組織相關單位和部門,收集內、外部信息,分析、評估重大危險,對事故發生的類型、發生的可能性、發生的過程、事故后果及影響程度進行預測、評價,組織專業人員編制應急救援預案和演練方案,請政府主管部門和專家進行評審,協調二級單位和部門的組織演練。編制預案與演練方案的基本程序為:
一是對應急指揮系統人員、參與應急救援的專業技術人員、崗位職工進行培訓,明確在突發事件之前、事故發生過程中以及應急處置結束之后,誰負責什么,如何做,何時做,做到什么程度;
二是為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實施,應建立應急救援通訊系統,規定通訊和聯絡方式,配備各種應急通訊器材。要組織各應急部門制定應急救援裝備的配備標準,分析可利用的應急資源,根據各應急部門所承擔的應急救援任務,購置、配備相應的救援裝備。
三是為提高應急救援指揮系統、救援人員的技術水平及應急救援隊伍的整體作戰能力,達到快速、有序、有效的目標,應對各部門的應急程序進行基礎、專業、戰術等訓練,對各專業隊進行實地單項演習,對演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評價總結,完善演習方案。為驗證各應急救援組織對搶險救援的執行能力,檢查應急指揮系統的指揮決策能力、應急救援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和協同作戰的綜合能力,必須對應急救援系統進行整體演練,并認真組織觀摩交流、評價總結,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總體方案,增強企業防范重大事故的發生和化解安全生產風險的實力。
五、建立安全教育保證體系,培育企業安全文化,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
安全生產教育工作是企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企業安全生產是靠每一位員工的具體行動來實現的,所以企業員工安全素質的高低,關系到安全生產工作的成敗。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保證體系,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把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作為體系建設的出發點,把普及安全知識、傳播安全文化、營造安全氛圍,以及啟發人、提高人、激勵人、約束人作為體系建設的落腳點,全方位培育企業安全文化,提高員工的整體安全素質。建立企業安全教育保證體系的核心內容為:
一是以安全活動為載體。第一,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使《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和《決定》等安全法律法規知識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第二,大力宣傳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改革、安全與效益、安全與穩定的辨證統一關系,把干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到黨和國家及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部署上來,增強大家的自覺性;第三,通過開展“百日安全”競賽、“全國安全生產月”等活動,利用報紙、電視、互聯網等進行安全宣傳、報道,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營造安全文化氛圍;第四,精心策劃和規范生產場所的安全標志、標語和警示牌,創造安全生產的硬件環境,使職工進入廠內和工作場所,抬頭舉目都能見到安全標識,形成較強的安全生產氛圍;第五,適時組織各級領導結合實際做安全生產形勢報告,使廣大職工及時了解安全生產形勢,感受企業的關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第六,大張旗鼓地宣傳和表彰安全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樹立安全工作先進典型,總結經驗,組織交流、推廣,弘揚安全思想。
二是建立安全培訓雙向評價、考核機制。既要考核受訓人員的學習效果,又要由受訓人員對培訓內容、組織方式、授課質量、培訓效果進行評價,從而及時了解培訓內容與培訓目的的符合性,以便不斷改進,達到提高職工安全素質的目的。
三是抓好領導干部的安全培訓。首先要抓好企業法人或主要領導的安全培訓,尤其是新任領導干部的安全資格認證培訓,提高其安全生產法制意識,增強其做好安全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其次要抓好車間科級領導干部的教育培訓,根據各職能部門和車間領導的不同崗位和管理內容,采取專題經驗交流會等形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責任和安全管理業務培訓。
四是抓好重點人員的安全培訓。隨著企業新產品的快速開發,市場拉動式的生產組織的建立,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采用,要及時抓好“四新”人員、變換工種人員、臨時用工人員以及特種作業人員、危險作業人員、重點崗位工種、重點要害部位和公眾聚集場所工作人員的崗位安全教育培訓,在培訓的教材、組織方式、授課講解等方面要特別增強其針對性和趣味性,調動學員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注重他們的自我防護意識和對突發性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的提高,真正形成“我懂安全、我要安全”的良好氛圍。
五是加強員工“三不傷害、一不失誤”的安全意識教育。結合企業文化建設,組織班組利用安全活動日,認真學習討論典型事故案例和先進安全班組經驗,增強自我防護、群體防護的能力和團隊精神,有目的地引導員工在工作中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相互提醒和互相糾正違章和不安全行為,營造“時時要安全、事事要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文化氛圍。
六、建立檢查評價考核保證體系,提升安全保證體系的運行質量
企業安全保證體系運行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安全管理的整體效果。作為集團企業必須以“大安全”思想為指導,改變管理模式,建立一個科學的、規范的、高效的檢查評價考核體系。這樣,才能保證其他安全保證體系的有效運行,從而確保安全目標的實現。
各級安全部門的檢查評價考核要由過去的一般性隱患、違章檢查向專業性、技術性、管理性、指導性、服務性檢查轉變,提高檢查評價的質量和技術含量。建立檢查評價考核保證體系的主要內容為:
一是各級、各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檢查評價,尤其是各級法人或主要領導是否堅持《重大隱患報告、整改及責任追究制》,保證必要的安全生產資金投入。
二是通過檢查評價“預防為主”方針的貫徹情況,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抓好建設項目勞動安全衛生“三同時”,使危險、危害因素在交付使用之前就得到消除或控制。通過對技術部門組織開展工藝安全檢查結果的檢查評價,重點完善工藝文件和工藝裝備的安全技術措施,從根本上創造安全操作的條件。
三是通過檢查評價,督促有關單位和部門加強對特種危險設備、危險物品和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制訂應急預案,做到有備無患。同時,構建危險點的四級安全監控網絡,明確和落實責任,確保危險點的安全。
四是通過對四大節日、四大專業安全檢查、季度安評工作和違章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評價,重點落實各職能部門的安全管理責任和各單位自查整改的到位情況,確保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為職工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五是通過對基層單位是否認真執行非正常生產報告監護制和危險作業審批監護制的檢查評價,確保各類生產、工程項目等活動的安全實施。
上一篇:齊心協力追求 瞄準“四個一流”
下一篇:預防為主抓源頭,科學管理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