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安全生產事關企業改革發展和員工的切身利益,必須站在“三個代表”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安全生產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客觀規律。安全生產是一項艱巨而繁重的任務,需要各方面齊抓共管才能抓出成效,但關鍵在于努力轉變工作作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推進安全文化建設。
關鍵詞 三個代表 客觀規律 安全生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對嚴峻形勢和艱巨任務,我們的企業如何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為尋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既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的新課題。
首先,安全生產事關企業改革發展和員工的切身利益,必須站在“三個代表”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安全生產是企業的最大效益,安全生產是企業的生命,安全生產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不論企業如何改革和發展,不論其組織體制、管理模式、勞動人事如何變化,安全生產始終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在企業加快改革與發展步伐的過程中,一些企業不能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改革、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出現了忽視安全生產的嚴重傾向,以致各種事故不斷,給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特別是目前,隨著我國改革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需求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謀求自身發展已成客觀必然,因而尤其需要加強安全生產。如果我們的企業對安全生產無法保障、事故不斷,特別是重大事故接連不斷發生,不僅會給本企業造成直接的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對當地經濟發展也會造成重大的沖擊;不僅會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甚至有可能引發許多復雜的社會問題;不僅會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失,而且會嚴重地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若此,對內職工隊伍就會不穩,企業就無法進行改革、無力促進發展;對外就確保不了企業形象,就無法在市場上進行競爭,甚至會失去市場。由此可見,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僅會消極影響企業的社會形象、責任、信譽并失去競爭的前提,而且將從根本上動搖企業改革與發展甚至生存的基礎。所以,安全生產不僅只是一個一般的生產問題,也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直接關系到黨的工作全局,是一個重大的社會政治問題。為此,也就迫切需要我們站在“三個代表”的高度,努力踐行“三個代表”,深刻認識和加強安全生產工作。
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不僅是把我們黨建成一個什么樣的黨、如何建設黨的行動指南,而且也是為我們深刻認識和加強安全生產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新的視角: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需求,就要求我們企業必須加快科技進步,加大改革束傅生產力不斷前進的各種舊觀念、舊體制等生產關系,給企業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營造一個寬松良好的環境。如果安全生產事故不斷,就不僅不能給企業生產力以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而且會嚴重地影響和阻礙企業生產力的發展;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要求企業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建設一種良好的精神文明,營造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為企業塑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形象,不斷提高企業的社會信譽度和美譽度。如果一個企業安全事故不斷,不僅不能做到上述要求,而且恰恰反映出該企業職工素質過低及其安全文化的過軟;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求企業必須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使廣大群眾和企業職工有一個安穩的工作、生活環境。如果安全不可靠,事故迭出,廣大群眾和職工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遭到損失,顯然有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因此,站在“三個代表”的高度認識和加強安全生產,就需要企業站在對待解放和發展企業生產力,建設和營造過硬的企業安全文化,保障和維護職工 及其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這樣一個基點上,不斷增強搞好安全生產的緊迫性和自覺性。在這個問題上,尤其要牢固樹立三種“大安全”意識:一是群眾意識,即企業代表職工和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將安全生產這個“人命關天”的大事時刻放在心頭,在安全生產問題上決不能置若罔聞、麻木不仁;二是文化意識,即安全生產客觀地反映著職工的整體素質、體現著企業文化、關系著企業形象,必須著力建設過硬的安全文化;三是大局意識,即企業越是改革,安全生產就越是重要,就要正確地處理好安全生產與各方面的關系,堅決地把安全生產擺在首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
其次,安全生產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客觀規律。
我們要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的科學發展觀,就要積極探索安全生產的客觀規律。安全生產有規律可循,我們必須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任何事物只有掌握其發展規律,才能把握和駕馭事物,化危險為平安、化不利為有利、化消極為積極、化被動為主動。安全生產亦是如此。江澤民同志指出:“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這一科學論斷,充滿了唯物辨證法,揭示了安全生產的客觀規律,對我們改進和不斷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確保企業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踐意義。無數安全生產實踐證明,任何一個安全事故都是由于這樣或那樣的潛在隱患沒有得到及時的發現和處理,沒有得到積極合理的防范或是防范措施不力而造成的。由于隱患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分散性和危害性,因此,它比明火更危險,亟需超前防范,及時消除,防范于未然。況且,由于安全生產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所以其責任固然重于泰山,因而也就需要每個生產工作人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牢固地增強責任感,始終把確保安全生產作為神圣使命。為此,一是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抓好職工培訓教育,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思想,增強遵章守紀的自覺性和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職工的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從思想意識和技能上消除隱患的人為因素;二是要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大膽采用先進的材料、設備、技術、工藝和手段,不斷改進生產工作條件,提高設備健康水平,從客體上消除隱患的存在;三是要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嚴格規范安全管理,按照規章制度對安全生產的所在崗位、人員、設備和每一個生產環節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檢查,這樣不僅可及時發現和消除隱患,而且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罰,使安全生產處于可控、受控、能控的狀態;四是要抓好各級責任制的落實,特別是要落實好一把手的責任。一把手要真正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責任到位,要始終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把安全工作一抓到底,真正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五是要加大對安全生產的研究力度。要及時認真地從已經發生和正在處理的事故中總結經驗,吸收教訓,理出規律,不斷增強事故防范和處理能力,牢牢掌握抓好安全工作的主動性,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走上一條科學化的穩定可控的軌道。
最后,安全生產是一項艱巨而繁重的任務,需要各方面齊抓共管才能抓出成效,但關鍵在于努力轉變工作作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推進安全文化建設。
各級領導干部要努力轉變工作作風。在有的企業中,個別安全生產責任人或多或少存在著高高在上、少到現場,走馬觀花、自以為是、不聽批評的官僚主義,喊空口號、造虛聲勢、擺設樣子、弄花架子、欺上瞞下、不講事實的形式主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問原因、不究責任、一味包庇的好人主義等不良風氣和現象,嚴重地影響安全生產的穩定,是安全生產的大敵,我們應本著對企業、對職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決加以克服和解決。為此,一要不斷地提高企業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尤其要不斷地提高企業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要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努力增強和牢固樹立四種意識:即務實、憂患、奉獻和責任意識。二要積極倡導和培養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努力做到“嚴、細、實”,從而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的工作作風,力求深入基層、深入現場、深入群眾、扎扎實實地抓好安全生產。
經營者要扎實地組織建立建全企業的安全保障機制。健全、規范、有效的機構和制度是確保企業安全生產的根本保證,也有利于企業安全生產走上一條制度化、規范化的道路。一要建立健全經常性的安全教育機制。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建立一種長效的教育機制,始終把安全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堅持長抓不懈。二要建立健全一套嚴格的檢查、考核、激勵和約束的規章制度。三要形成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機制,特別是要形成企業與家庭、企業與社區聯袂共同抓好安全生產的機制。安全生產,人人有責,要求領導班子成員、廣大干部、職工群眾及其家屬分清責任、范圍,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盡職盡責、齊心協力抓實抓好安全生產。
企業要大力營造良好的企業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安全工作的活力、動力和靈魂。安全文化有利于熏陶職工的安全情操,強化職工的安全意識,使職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深化認識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強自覺的安全行為,主動為企業的安全生產出謀劃策、貢智獻力。當前最重要的是要積極強化安全生產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企業的安全生產,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更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利益,關系到社會的穩定、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我們必須站在“三個代表”的高度來看待安全生產,把安全生產作為企業始終不變的重點工作來抓。由此可見,企業的性質、使命決定了必須以“安全生產”作為自己的價值觀。同時要大力尋求和建立使安全文化得以鞏固、傳播、延伸的有效載體、硬件設施和規章制度,要借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安全在我身邊”、“黨員身邊無隱患”、“千次操作無差錯”、“萬里行車無事故”等各種形式的安全活動,極力營造出安全文化得以感染、傳播的濃厚氛圍,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最終形成一種全體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著力保安全的文化合力。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