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201綜放工作面火情及發展態勢的分析,準確判斷出來火源的位置,采用二氧化碳滅火措施,保證了礦井安全生產。對煤礦火災治理及安全開采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煤礦;火災治理;安全開采;研究
一、概況
襄垣故縣聯營煤礦屬低瓦斯礦井,生產能力為600Kt/a。主采3號煤層,埋藏深度較淺,距地表150m左右,地表漏風情況較嚴重。3號煤層為特低硫、低灰、高熱值的瘦煤。
201綜放面東為已封閉的井田邊界探巷,西為202準備工作面。工作面長126m,走向長553m。該工作面投產于2008年12月1日,截至2009年6月29日發現火情之時,工作面推進320m,距停采線尚有233m。
二、201綜放面火情及發展趨勢
2009年6月29日,監測201綜放面上隅角CO濃度為18PPm,瓦斯濃度為0.56%。至7月7日,CO濃度上升至35PPm,在9天內遞增17 PPm。但是未見煙霧和明火,說明采空區內遺煤處于氧化自燃階段,而未進入燃燒階段,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三、發火原因及火源位置的判斷
1、發火原因
根據山西省煤炭工業綜合測試中心檢驗報告,3號煤層煤樣吸氧量為0.9447ml/g,自燃傾向性鑒定等級化為III類,屬不易自燃煤層。但是不易自燃煤層并不等于不自燃煤層,亦有自燃的可能性,因此判斷該處CO濃度升高,最有可能是開采之后采空區封閉不嚴,處于漏風狀態,201綜采面采空區遺煤自燃發火所致,是煤炭氧化自燃的結果。
2、火源位置的判斷
。1)在202準備面回風順槽對應于201綜采面起沿采空區布置3個鉆孔(見附圖),孔徑56mm,孔間距30m。采用真空泵取氣樣進行化驗分析,分析結果表明,1、2、3號孔一氧化碳、乙烯、乙炔分別為0.003265%、0.002497%、0.001623%,完全可證實靠進風順槽的采空區內無火情。上列乙烷分析數值為煤體內所含的固有成分,不是氧化自燃的產生物。
。2)從201綜放面靠近回風順槽上隅角起沿工作面并向進風順槽布置測點,分別測定了CO濃度,檢測結果列于表3。檢測結果表明,上隅角CO最高濃度為38ppm,第2架處18ppm,第5架處4 ppm,第12架處0PPm,從第12架直至第83架均為0PPm。測得CO的范圍僅為從上隅角起第12架止,其間距為18m。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采空區進風順槽一側及中部均無火情,從上隅角起第12架止,CO濃度遞減幅度很快,因此斷定火源位于采空區回風順槽距采面數十米處。目前仍處于氧化自燃的初期階段,尚未進入急劇氧化自燃階段。
四、防滅火方案確定
根據本煤礦井下采空區遺煤氧化自燃情況,選擇具有更好的仰爆效果二氧化碳滅火技術措施。
防滅火設備選用ZR1000型二氧化碳發生器,它的額定產氣量為1000m3/h,純度為98%,可以連續制氣。
設備制氣用原材料有高濃度硫酸和碳酸氫氨,兩種原料在發生器內通過化學反應而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硫酸選用工業用硫酸,其濃度要達到93%以上;碳酸氫氨選用農業用化肥,要選購白色粉末裝狀的。硫酸和碳酸氫氨兩種材料的配比應為1.0:1.6。
發生器內產氣壓力可達到0.5Mpa,靠產氣自身壓力并通過現有直徑為75mm的壓風管路將二氧化碳連續不斷地送入預先確定的區域內,以達到防滅火的目的。
壓風管路的末端位于上隅角以里5m,而疑似火源點距采面至少有幾十米或上百米,因此,通過壓風管路注入二氧化碳的全部或絕大多數不能波及到火區內,立即泄露于工作面并將通過回風順槽排走,因此當前暫時不可能獲得滅火效果。但是,隨著工作面的向前推移,惰氣釋放口距工作面越來越遠,注入的二氧化碳在采空區內波及的范圍將越來越擴大,勢必逐漸地進入緩慢態勢,進而使二氧化碳的滅火效果更為明顯。
五、滅火安全措施
綜放面上隅角CO最大濃度為35 PPm,且涌出范圍較小,僅在從回風順槽起沿工作面第12架之間涌出,其涌出范圍僅為12m。為此采取如下滅火安全措施:
。1)確保工作面生產用風量。采用風量調節的方法,保證201綜放面所需風量,工作面生產用需要風量暫定為900m3/min。
。2)用風障稀釋上隅角CO濃度。在工作面對應于上隅角的位置掛風障,讓風流進入上隅角內稀釋CO氣體,以利于降低CO濃度。
。3)工作面實施正壓通風。在進風順槽距工作面100m處安設兩臺局部通風機,并通過風筒將新鮮風流送入工作面。與此同時,在風機以里適當位置設兩道增阻升壓風門,兩道門間距為5m,但要在門的下方對準膠帶機預留出煤口。另外,在回風順槽距工作面100m處安設兩道風窗,作為調節風量和升壓。
正壓通風用局部通風機共兩臺,其型號和額定風量分別為:FBDN05.6/2*11型風機,380m3/min;FBDN056.5/2*22型風機,550 m3/min。兩臺風機并聯運行,風量之和為930 m3/min,基本上能夠保證上產用所需風量。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實現工作面正壓通風,提高工作面的風壓,強制讓流經火區的漏風道風流反向,防止火災氣體流向工作面。
(4)二氧化碳防滅火。通過回風順槽壓風管路進行二氧化碳滅火,隨著工作面的推進,其滅火效果將會越來越好。
。5)利用原回風順槽報廢巷排CO和CH4。在回風順槽距工作面十多米處起向原回風順槽(已報廢巷)開掘一條橫貫巷道,其長度約30m左右,將綜放面回風順槽與報廢巷貫通。其目的是:當綜采面推進到橫貫巷道以后,工作面上隅角內的大部分CO和CH4將順著橫貫和廢巷順槽流入總回風巷道里,其結果使工作面上隅角CO和CH4大幅度下降,礦工免受CO和CH4有害氣體的危害。
(6)實施阻化劑防火。阻化劑原料選用氯化鈉,其水溶液濃度取15%。阻化劑水溶液箱將安放在進風順槽或回風順槽的適當位置,通過與箱體連接的高壓膠管輸送阻化劑水溶液,最后由高壓槍經霧化噴射。阻化劑防火作業緊跟隨放頂煤工序,對放頂煤后的采空區跨落帶進行全發方位噴射,并對工作面進、回風側兩個端頭亦進行全方位重點噴霧。
(7)束管監測。為了實時跟蹤監測綜放面上隅角的CO濃度,從回風順槽入口起沿著該順槽至工作面上隅角鋪設束管。鋪設束管時,要求把束管放入在鋼管內,以達到保護束管的目的。
(8)防止地面漏風。3號煤層埋藏深度地表較淺,該煤層被開采后在其上部地表面將形成塌陷區,新鮮風流將通過該裂縫、裂隙帶進入井下采空區內,并起到采空區內遺煤的氧化自燃作用。為防止上述現象的出現,由礦防滅火負責組織巡回探查隊,對塌陷區地表進行每日巡回探查一次,當發現裂縫、裂隙帶就立即填堵填平,以防漏風。
六、結論
通過以上方法和措施,201綜放面不僅有效地控制了火災,順利推進了整個工作面,保證了煤礦正常的生產。本文作者通201綜放工作面的滅火,提出了治理礦井綜放工作面上隅角及采空區發生自燃發火比較經濟、實用的辦法,而且在火災治理中總結了很多值得推廣的經驗和技術,也為治理這類火災方法的改進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井下睡覺害處多
下一篇:淺析礦區鐵路道口安全狀況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