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過程控制 提高培訓效
2005-12-15
來源:安全文化網
| 瀏覽:
評論:
收藏
我國的安全培訓工作起步了這么多年,且培訓的體系也多效仿國外體系,但培訓的效果卻遠遠不如發達國家,每年工傷事故死亡率仍高居不下。撇開其客觀原因,剖析其內在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點。
(1)培訓理念:隨著企業用工制度的改革,企業員工日趨多樣化和年輕化,員工的思維方式、人生觀、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樹立員工新的安全價值觀、安全行為意識刻不容緩。
(2)培訓導向:安全培訓沒有以事故預防為導向,致使學員盲目的接受培訓,不能將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
(3)培訓手段:形式單一,缺乏靈活性。目前,集中脫產培訓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主要是理論灌輸,缺少必要的案例剖析和討論活動,學員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
(4)培訓數量:就煤礦企業而言,我國煤礦工人學歷水平一般在初中以下,大中型煤礦大中專以上人員只占5%左右,小煤礦平均每處中專以上人員不到3人。我國安全培訓的規模、培訓的數量已不能滿足企業安全生產的需要。
(5)培訓質量:在一些企業中仍然存在重培訓過程、輕培訓質量,重培訓機構建設、輕培訓監督檢查的現象,導致了安全培訓流于形式。
針對以上問題,體系的建立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但關鍵在于體系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漏洞,而且企業在落實政策的時候往往只注重架子而忽略內容。
從體系的建立到體系的實施,是一條線的過程,中間是不允許出現斷點的。考慮到這一點,保障體系的實施效果,應注重于實施過程的控制。運用過程控制理論(ISO9000、OHSAS的核心思想)健全和完善安全培訓管理體系的各個要素,將各個要素串成一條線,是解決其實質性問題的一種探索。過程控制就是在一個企業方案的實施過程中,能有計劃的組織、執行、評估、改進。常說的PDCA法則也是過程控制思想的一個體現。
現有安全培訓保障機制囊括了建立安全培訓管理體系的相關要素,這些要素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需要進一步彌補。
(1)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需進一步制定相關法規,如《安全培訓管理辦法》、《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暫行規定》、《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安全生產培訓質量評估細則》、《安全生產培訓信息管理辦法》等規章。
(2)培訓組織和培訓機構。為滿足不同培訓對象的需要,全國設立了4級安全培訓機構,實施各類人員的培訓。按照統一規劃、歸口管理、分級實施的原則,需成立培訓工作指導委員會,保證安全培訓工作科學、規范和有序進行。
(3)師資隊伍與教材建設。培訓教師實行上崗證書制度,教材建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由中介機構組織編寫。
(4)考核管理。嚴格按照“教考分離”原則。考核工作包括制定考核辦法、確定考核內容、提出考核結果、審核資格證書、管理考核檔案。
(5)信息管理與質量評估。對安全培訓要進行信息化管理,綜合分析,同時制定培訓質量的評估標準,組織展開評估工作。培訓信息和評估結果要及時通過信息網絡,快速準確地反饋到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以便及時調整和完善有關安全政策。
(6)資金保障。安全培訓資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獲得:生產經營單位投入一定的經費用于安全教育培訓;國家與各級地方政府根據安全培訓工作的需要,將安全培訓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提取一定的資金比例;國際援助和社會捐助。
要素建設好了,再把過程控制的思想實施于體系和要素的運行過程中。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首先由培訓組織部門建立安全培訓體系,對員工進行培訓。培訓完后,考核合格上崗;考核不合格,不外乎員工和體系兩方面原因,要進行完善,重新實施培訓,以期取得最佳的培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