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與安全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設法把災害和事故降到最低限度。從安全管理的角度來看,要求我們從傳統的經驗管理過渡到科學管理,使災害安全管理工作適應國家的經濟發展的需要。導致事故的各種心理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人為因素,我們對此進行排查有利于控制事故和找出事故根源。
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人的因素中除了生理上的因素,還有心理的因素。
(1)發生事故的心理因素。通過對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判斷產生不安全行為的個體根據。大多數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人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分析事故原因的關系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已知道的不安全行為:①有意違反安全規程;②無意違反安全規程;③破壞或錯誤地調整安全設備;④放縱的喧鬧、玩笑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⑤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⑥與人爭吵,心境下降;⑦匆忙的行動,行動草率過速或行動緩慢;⑧無人道感,不顧他人;⑨超負荷工作,力不勝任。
第二,可能成為直接的人為事故的原因:①沒有經驗,不能查知事故危險;②緩慢的心理反應和心理上的缺陷;③各器官缺乏協調;④疲倦,身體不適;⑤找工作“竅門”,認為不安全的方法方便;⑥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⑦職業、工種選擇不當;⑧夸耀心,貪大求全。
第三,心理上影響行為的不利原因:①激情、沖動、喜冒險;②訓練、教育不夠、無上進心;③智能低、無耐心、缺乏自衛心、無安全感;④涉及家庭原因、心境不好;⑤恐懼、頑固、報復或身心缺陷;⑥業余生活單調;⑦輕率、嫉妒;⑧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緒不佳;⑨自卑感、冒險逞能、渴望超群;⑩受到批評、心有余悸。
(2)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勞動條件和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有一定地位,人在發生事故時具有的心理狀態,依事故發生的頻率、作業條件不同而異。事故發生前人在行動起點上的心理大致有五方面的因素:①素質癖性;②無知、智能低;③無意、缺乏注意力;④被外界吸引、心不在焉,工作掉以輕心;⑤抑郁消沉。
情緒對安全行為的作用和影響很大,情緒低沉:或為家庭拖累所迫,或工作不如愿,或婚姻遇到阻力,或剛剛與同事、家人吵了架,情緒低沉不快,思想難以集中。。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善于了解職工的精神狀態,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可有效預防事故的發生。
上一篇:安全員要堅持做到四“不”
下一篇:事故、事故隱患和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