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說明

安全投入與經濟效益

2008-08-15   來源:安全文化網    |   瀏覽:    評論: 0    收藏

  自從人類有了生產經濟活動以來,安全生產就與其相伴相生,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角落,覆蓋了整個社會的勞動過程,包括工業、建筑、交通、商貿以及農業與服務業等各行各業。因此從大的方面講,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存在著安全問題。隨著人類工業化進程的突飛猛進,生產安全與企業經營更是如影隨行。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企業以經營利益的最大化為根本目標,但從經驗上又不得不投入一部分資金來保障安全生產,從而在表面上與“經濟利益最大化”產生了一種“對立”和“沖突”,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從安全經濟學角度來講,安全投入與經濟效益之間就像一枚硬幣,從一開始就是矛盾統一的兩面。

    為了維護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經濟效益,或者只謀求眼前的利益,對于安全投入問題,每個企業或老板心里都有一本賬,他們都在尋找安全與利益之間的一個平衡點,但是由于認識和文化以及受到政策和社會影響的不同,這個平衡點的取得可能相差萬里!

    一部分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在其長期發展過程中,已充分認識到安全投入對于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作用,甚至一些企業已經有了一整套較為完整的安全資金投入和運作規范;而另一部分企業,由于受到政策、法律法規、社會輿論的影響和制約,被動地或至少不是主動地接受了這些制約因素,進行了必要的(或必不可少)的安全投入,維持了企業基本的安全保障,但這種保障十分不穩定,少許外因素或內部條件的變化都可能打破這種穩定,釀成事故;還有一部分企業可業主,只看到或只牟取眼前利益,基本上不進行安全投入,安全狀況可想而知,這不僅制約了其自身的長遠發展,更危害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因此,安全投入與經濟效益之間形成了一種復雜的函數關系問題,求解出安全與效益的最佳平衡點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處理安全投入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問題更像一種博弈,而博弈的雙方往往就是同一個棋手(企業或業主)。博弈的高手就是那些安全與效益良好,持續和諧發展的優秀企業。

    一、投入不足 安全堪憂

    安全投入與經濟效益長期以來被看成是一對不可調和或難以調和的矛盾。從國家經濟與安全生產總體狀況分析來看,1995-2004年,全國各類事故死亡人數從1995年的10.3萬人上升到2004年的13.7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約為3.1%(見下圖)。

 

    近10年全國每年平均發生各類事故高達70多萬起,死亡約12萬人,受傷70余萬人,僅接觸毒物、粉塵和噪聲等職業危害的人員高達2500萬人以上。各類傷亡事故和職業危害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健康構成嚴重威脅,也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各類事故和職業危害我國近年來每年因各類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均在2500億元以上,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職業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80多億元。

    僅就煤礦生產而言,2004年以來煤炭市場需求旺盛,各地努力增加煤炭產量,使2004年成為1949年以來中國煤炭產量最高的年份。與此同時,相當一部分企業為追求利潤,超能力生產,盲目生產,也使2004年成為中國煤礦事故多發年份,一批慘痛的礦難事故讓國人刻骨銘心。從國家安監總局2005年上半年發布的情況,中國的煤礦安全投入依然有500億元左右的欠賬(這是在對45個國有大礦和100多個地方國有煤礦調查的基礎之上得出的一個大概預測數)。這些安全欠賬是歷史上由于安全投入不足而積累下來的,特別是國有煤礦,前些年由于經營形勢不好,資金極度短缺,以至于長期積累而造成目前的狀況。隨著開采深度的加深和擴展,對于煤礦的威脅日趨嚴重。可以判斷,這筆巨額欠款將會給煤炭安全方面的投入帶來巨大漏洞。國家安監總局宣稱力爭通過三年的時間,爭取補還國有煤礦的安全欠賬。國務院為此也史無前例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投入30億資金用于煤礦安全生產改造。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劉鐵民通過對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工傷事故死亡人數,與同期國民經濟增長率等有關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結論:工傷事故死亡指數與GDP同步增長。他對經濟增長率與工傷事故死亡人數之間的相關性和線性回歸進行了分析,得出了一個“死亡彈性系數”:當我國GDP增長率大于5%時,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死亡人數指數隨之增加2.2%,當GDP增長率超過7%,這種同步增長的趨勢更為時顯。他認為,決定工傷死亡數字的不是GDP的靜態總量,而是它的動態增長變化,更確切地說,是由于GDP及其增長方式影響的能耗需求的動態變化引起的。

    事實上,發達國家的經驗也表明,安全生產事故峰值最高的年份,正是在經濟發展最快、工業發展重型化的時候。如日本1960年代,每年因工傷事故死亡6000多人,而今每年僅死亡1800多人;美國的煤炭生產在二戰前上,每年事故死亡2000人以上,而現在每年僅死亡30人左右。研究還表明,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時,正值安全生產事故的高發期。中國目前恰好處于這樣一個交叉路口。

    與國外相比較,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工業化發達國家工業生產中已經很少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粉塵、毒物、噪聲等職業危害因素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更加關注的是緩解工作壓力、改善工作條件、實現體面勞動等。安全健康目標與社會經濟已進入平行發展的軌道。而近年來我國重特大事故頻繁發生,涉及面廣,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多,損失慘重;職業危害嚴重,無論從接觸職業危害人數、職業病患者累積數量、死亡數量和新發病人數量,都是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造成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的原因有多種多樣,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安全投入不足。

    安全生產投入問題不僅是安全生產基礎工作的一大硬傷,同時也是制約社會經濟生活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問題之一。

    二、安全第一 效益第一

    “安全第一還是效益第一”?自從我國提出“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口號以來,這一問題就無可爭議,特別是《安全生產法》頒布以來,“安全第一”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切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而實際上這一指導思想在許多場合解釋為:“在經濟效益和安全生產發生沖突的時候,要以安全生產為重”。企業畢竟要追求經濟效益,等到兩者發生矛盾沖突時再去權衡和處理,一方面往往為時晚矣,一方面反映出企業還未從根本上認識和處理好安全與效益的關系,沒有做到防危杜漸,也并未真正領悟到什么是“安全第一”!

    可以說,只有真正領悟到“安全第一”的本質,才能正確地對待安全投入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只有正確把握“安全第一”,才能掌握安全投入與經濟效益之間博弈的技巧。

    目前我國對安全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1%,而在發達國家,預防性投資占GDP的3.3%。這也反映出我國安全成本投入上的不足。長期以來,我國的安全生產技術措施投入主要是從企業更新改造資金中提取,其比率一直為10%至20%。對于礦山、化工等企業則大于20%,而據有關調查,不少企業單位實際執行的提取比率卻低于這個數字。因而,有專家指出,在新、改、擴建一些生產性項目時,對配套安全成本的隨意削減為這些項目埋下了隱患,最終往往導致投產的生產項目無法正常運轉,或事故頻頻。

    忽視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帶來的危害可能是令人追悔莫及的。有研究表明,近幾年來,我國每年所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直接損失近1000億元,加上間接損失則超過2500億元。一項安全生產方面的研究表明,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安全生產貢獻率(安全生產產出值與總產值的比率)大致為3%,而實際上不同行業由于危險性及安全生產作用的不同,其經濟貢獻也不一樣。一般而言,行業風險越大,其安全生產經濟貢獻率也越大,低危險性行業約1.5%,一般危險行業約2.5%,高危險行業則高達約7%?梢园l現,安全投入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往往成正相關,因而有人提出“安全就是效益”,認為這是企業管理者應該建立的“安全經濟觀”。

     辦企業不可能不考慮利潤,并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為目標。如果平時肯在安全生產上花本錢,注意把保證安全投入作為加強重要基礎性工作,就能防微杜漸,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無數慘痛的教訓都說明,企業一旦發生重大事故,不僅廠毀人亡,造成大量財產方面的損失,而且將嚴重損害企業的形象,其有形的、無形的損失遠遠高于未雨綢繆的先期投入。真正高明的企業經營者,應該充分明白這個道理。

    一些企業之所以不惜“血本”抓安全,就在于經營者學會了算大帳:抓安全生產不只是投入,還能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積極有效的安全投入,能夠使企業消除安全隱患,顯著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安全生產水平。但愿更多的經營者學會算大帳,下決心建立安全生產資金投入機制,使企業安全生產真正步入正軌。

    三、安全投入——生命與效益的雙重需求

    如果沒有充分的安全條件保障,企業的任何生產過程都無法進行;而如果沒有經濟生產活動,也就談不上安全問題。安全與經濟密不可分,安全生產的實質是為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保駕護航?创踩度肱c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要看到安全投入避免經濟效益的負效應和產生的正效應兩個方面。

    1、負效應的避免和減損

    安全投入不足往往造成的損失嚴重的經濟損失。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傷亡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約占各國國民經濟總產值的2.5%左右。以美國為例,1980~1985年,每年工傷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在300億美元以上。1985年總損失為365億美元,占美國當年國民生產總值39153億美元的9.32%。

    1997年6月27日,正值香港回歸的前夕,北京東方化工廠儲料罐區發生特大爆炸和火災事故,9人死亡,39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17億元。由于原材料中斷,導致10多個企業停產、半停產,萬余工人待崗。僅此可以完全證明,企業的安全生產好壞,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的沖擊和影響是直接的。因此增加安全投入,實現安全生產,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個關鍵因素。

    在安全科學的理論研究中,有一條被稱作是“事故法則”的“海恩法則”,即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也就是說,任何的嚴重事故都不是偶然的,做到先期的預防投入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在安全經濟學上,預防性安全措施的“投入產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產出比”,據測算,安全保障措施的預防性投入效果與事后整改效果為1:5的關系,這一安全經濟的基本定量規律正是指導安全經濟活動的重要基礎。從這一規律中很容易看出,“預防為主”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必由之路,保障安全生產要通過有效的事故預防來實現。但是企業不可能進行無止境的投入,畢竟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而用于消除和控制事故的資源更是有限的。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要實現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安全投入方案的優化以及合理安全投入方向的確定等,就需要利用科學合理的安全投入統計指標體系在搜集安全投入數據信息的基礎上,結合調查分析,全面、系統、多方位地對安全投入的投向、投入力度、合理性等進行研究分析,以真實地反映安全投入中存在的問題,正確認識安全投入的規律,從而更好地引導企業進行安全投入。

    2、安全投入的正效應。

    一般人認為安全投資是單純指直接的資金投入,其實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直接用于解決物的不安全因素(事故隱患),改善勞動環境和條件為主,提高物質安全化的資金投入;二是用于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以解決人的問題為主的人力資源、人員素質的投入。如開展各種安全知識競賽、安全活動、安全教育、安全培訓的投入,職工防護用品與保健、安全技術攻關等投入皆構成了企業安全投入、投資。這些安全投資有利于安全生產系統的整體安全化水平的提高和發展,也保障了企業經濟效益持續發展和提高。

    安全投資究竟有多大的效益?很大程度被人們認為是摸不著、看不見、只投入不產出的虧本事。這是因為安全投資所反映的經濟效益有它獨有的特征,未能被人認識。它不同于一般生產經營性的投資,沒有直接的很明顯的盈利收入,它是滲透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和成果中,效益是潛在的。它的經濟效益來源與何處?

    (1)安全投資可轉化為效益

    由于安全投資能解決不安全的因素,加強了安全管理,使之不發生各種事故,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行,使得生產經營性投入不受到損失,實現產品質量、產量的提高,節約材料,降低成本,也是一種經濟效益。例如“九五”期間,我國在役壓力管道和壓力容器安全評估與壽命預測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方面投資在2400億元以上。按最保守的估計,平均使用壽命能夠延長其設計壽命的50%,可節約投資1200億元以上。以平均壽命20年計算,每年可節約設備投資60億元以上。若再計算避免更新設備減少的停產損失,其經濟效益將更為可觀。再如“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典型作業環境粉塵危害治理技術研究”項目開發了雙區交變電場靜電凝并除塵技術,增強了粉塵凝并效果,有效地解決了微細粉塵的收集難題。開發的不對稱預荷電靜電增強過濾除塵技術,有機地結合了粉塵靜電凝并與常規靜電增強效果,可顯著地降低過濾阻力,改善清灰性能,延長布袋使用壽命,提高微細粉塵的收集效率,收到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2)負效益轉化為正效益

    在某企業曾發生一起事故,給企業的利潤和產值造成了損失,而后來采取了措施,進行了安全投入,治理了事故隱患,加強了安全管理,杜絕了類似事故的發生。這可以將前次事故損失數視為安全投資后實現的直接經濟效益。如某廠一臺6噸天車,起吊設備時,由于超負荷發生墜落事故,設備損壞,造成5萬多元損失。后來花4000元購置了壓磁式超重負荷限制器,避免了類似事故的發生。又如某廠曾發生一次電爐投料混入炮彈爆炸事故,損失近40萬元,后來增加了人力投入,在廢鋼入庫、加工儲備、入爐三個崗位上設立了9名專職危險物品安全檢查員嚴格把關,一年內揀出危險爆炸物225件,避免了電爐投料爆炸事故,從而避免了人身傷亡、設備損壞事故。

    可以斷言,安全投資無論是人力還是資金投入獲取的經濟效益都是可觀的。安全投資和企業經濟效益有著一定的關系。安全投資少,會嚴重影響企業安全化速度和水平,另外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會受到制約。

    從安全生產實際效果上看,以煤礦安全為例:改革開放初期,國家每年都分別安排數千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解決原國有重點煤礦和國有地方煤礦的重大安全欠賬問題,同時批準價外征收1元/噸煤礦防治瓦斯煤塵爆炸專項資金(每年10億元左右)。利用這兩筆資金,原國有重點煤礦先后對86個礦井的通風系統進行了改造,新建了防塵和瓦斯監測系統,配備了各種專用設備和儀器,提高了礦井抗災能力,重大事故降低,煤礦安全逐步好轉,百萬噸死亡率由“六五”期間的4.36,下降到“九五”期間的1.20。1996年后,國家逐步取消煤礦安全專項補貼,煤礦企業自身普遍減少了安全投入,防范能力明顯降低,使得近兩年來,煤礦安全問題集中爆發出,形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嚴峻局面。

    四、破局支招

    《安全生產法》為安全投入提供了法律保障。該法明確指出: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在安全生產條件、勞動防護、安全生產培訓和工傷保險方面投入足夠的資金,對于因投入不足而導致事故的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個體經營的投資人予以法律追究。

     安全方面投入不夠,硬件設施差,是安全事故多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安全責任重如泰山,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由于消除安全隱患,加強企業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技術裝備對安全的保障能力等需要企業有較大的投入,可能增加生產成本.因此,盡管事故不斷,教訓不少,仍有不少經營者舍不得在這方面下“血本”、動真格。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依法加大監督處罰力度,需要使經營者不斷強化“以人文本”、科學發展的先進理念;另一方面,需要引導經營者學會算大帳,改變“安全投入吃虧”的錯誤觀念,加大投入,實行技術預防。如果舍不得進行安全投入,違規生產,冒險生產,就會埋下重大事故隱患。

    加大安全投入,增加安全生產的高科技含量,實行技術預防,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要根據安全生產的有關要求和時代發展,完善各種安全設施,加大重點部位安全設施投入力度,尤其是對一些高危作業,要堅決落實安全措施。有些重點生產部位,必須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控。設施老化的要及時改造和更換,確保發揮作用。做到應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該配備的安全設施還是要配備,絕不能以節省投資為由,削減安全投入。

    保障安全生產的第一要素是人,首先要有人去抓安全,所有參加管理和生產的人員都必須具備安全生產的素質,都應牢固樹立安全生產意識并負起安全生產的責任。同時,必須有必要的財力物力的投入,沒有相應的投入,安全設施就難以完善。實踐證明,安全生產投入越足,安全系數就越大。為此,各級各部門都要高度重視,有關部門要依法加大對安全“欠賬”的清欠力度,凡是按規定和實際需要需配備而不配備安全設施的企業,嚴格按規定執行處罰,該關閉的關閉,該停產整頓的堅決停產整頓并限期整改,該吊銷生產許可證的堅決吊銷生產許可證,決不能讓其心存僥幸心理、蒙混過關。對投資者或經營者來說,要清醒地認識到“安全事故是最大的浪費,安全投入是最大的節約,安全生產是最大的節約”。而加大安全投入、保障安全是利國利民又利己的大事,對企業自身的長遠發展非常有利,應消除僥幸心理,嚴格按規定和實際需要進行必要的安全投入,其它什么都可以省,但對安全的投入一分錢也不能省。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對建立企業提取安全費用制度、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以及加大生產經營單位對傷亡事故的經濟賠償等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在關于向全社會征求《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草案)就安全投入提出了一系列明確的思路,為我們目前的安全投入問題破局支招:

    制定和完善財政、金融、保險、稅收等有利于安全生產的經濟政策,拓寬安全生產投入渠道,形成以企業投入為主、政府投入引導、金融和保險參與的多元化安全生產投融資體系,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安全生產,改善安全生產條件。

    各級政府要把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納入同級政府社會經濟發展計劃,每年從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財政收入作為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加大對安全科技研究、技術支撐體系建設、事故隱患治理、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危險源監控、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宣傳教育培訓、重大責任事故案件偵辦和安全監管監察等工作的投入。

    建立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相結合的機制,完善工傷社會保險制度,提高事故多發、職業危害嚴重的生產經營單位的繳納標準。提取一定比例的工傷保險資金,用于事故預防和公益性、社會性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及安全文化建設。

    用資源、安全、環保、技術標準、維護職工權益等方式,合理提高煤炭及非煤礦山的市場準入標準。建立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實行有利于資源節約的價格和財稅政策,推動地方政府建立完善風險抵押金制度,建立健全礦山、化工及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建筑等危險性較大行業和領域的安全費用提取制度。提高對傷亡人員的賠償標準。

    五、安全投入的科學研究

    企業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應積極開展安全成本的分析研究,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或推廣安全經濟學實用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效力。要正確看待安全投入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博弈中安全投入與經濟效益之間平衡的技巧。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企業管理者要增強對安全的經濟含義、安全投入、事故成本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認識。

    1、安全生產的經濟含義

    任何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至少在兩個方面突顯出其經濟意義:其一,安全管理通過防損、減損而直接產生經濟利益,因為事故造成的損失最終體現在生產成本方面。其二,安全管理在維持生產過程(經濟增值過程)正常運行的過程中,保障了生產力的諸因素,調節了生產關系,更為重要的是,保護和激發了勞動者的創造力,從而間接地發揮了社會效益的增值作用。

    計算安全的“防損/減損”效益并不容易。因為一方面損失受到機會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即使在事故發生后,只有少部分損失是可以估算的,而大部分損失是難以估算的(例如事故處置的全部費用、信譽損失、精神損失等)。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如果用持續改進的標準進行測量,可以利用事故記錄與安全目標之間的差距來建立相對的概念。

    要直接計算安全管理在維持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效益也是困難的,因為安全管理所產生的效益增值體現于生產流程的產出,而生產流程的產出不僅受安全的影響,而且受眾多其他因素的影響;而要從中將安全管理所產生的增值分離出來,則是不現實的。但是,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即如果視原材料、生產工藝和人工等生產因素為生產活動的必備常數,則生產流程的產出(或經濟增值的產出)則可視為是安全變量的函數。如果安全因素對經營活動起著決定性作用,那么“因安全管理所產生的效益增值”就可以認為近似等于生產活動的產出。

    從理論上說,安全管理的經濟效益(安全效益)=安全產出/安全成本。由于定量確定安全產出是困難的,那么可以通過確定安全成本來測量安全效益。由此可見,深入認識安全成本的內涵是十分必要的。

    2、安全成本

    參照歐美發達國家、國際勞工組織(1LO)及國內安全專家的研究成果,安全成本可看成由“預防費用”和“事故費用”兩大部分組成。其中,預防費用包括:固定預防費用、特殊的預防費用和變動的預防費用;事故費用包括:保險費用和非保險費用。

    3、預防費用

    (1)固定的預防費用

    固定的預防費用包含以下主要費用:

    A、建立和維護“安全生產條件”的費用即為保障生產設施、生產資料、生產環境和場所、生產工具的安全性能符合標準所需的費用。

    B、員工健康和勞動保護費用,即用于維護職工身心健康、職業病防治、勞動保護方面的費用。

    C、安全管理費用,包括安全職能部門的工資、安全培訓、檢查、咨詢、規章制度建設、宣傳教育、安全獎勵等費用。

    D、應急處置費用,即用于為了降低、限制、處理事故后果而預先準備的設施、設備、人員組織等所需的費用,以及應對危機的專項備用金。

    (2)特殊的預防費用

    特殊的預防費用包含安全生產條件的改造費用。

    (3)變動的預防費用

    變動的預防費用包含即時的安全生產條件的改進費用和即時的安全整改管理費用。

    從預防費用的子項可以看出,固定的預防費用是最基本的安全投入,特殊的預防費用是周期性的,且以項目為基礎的安全投入,而變動的預防費用與日常的安全狀況有關,狀況越符合要求,即時費用則越低,反之費用越高。

    4、保險費用

    (1)工傷保險費用

    (2)財產保險

    購買財產保險不是法律強制性要求,而是企業的出資人為了分散自己承擔的事故財產損失而購買的保險。通常,財產保險并不能覆蓋事故造成的所有財產損失,購買多少保險,保險的費率是多少,顯然與事故風險有直接的關系。常見的財產保險用于分散大型機械設備損失、火災、運輸事故和重要物資倉庫事故損失的風險。

    顯然,對于某一個保險年度來說,保險費用是固定的,但是企業的安全業績會直接影響下一年度的保險費用。

    5、非保險費用

    A、額外補償費用

    保險費用只能覆蓋部分醫療、康復費用和傷殘、傷亡補償費用。事實上,在人身傷亡事故的處置中還會發生許多額外的救護、補償費用,如非保險覆蓋的各種補貼、急救費用、照顧費用、喪葬費用、額外的撫恤費用或民事賠償費用等。

    B、事故處置費用

    該項費用主要包括事故搶險費用(如動用的機具材料費用)和事故處置的人工費用。

    C、財產損失費用

    該項費用主要指財產保險賠償之外的損失費用,包括受損設施/設備的清理、修理、更換、報廢以及所涉及的材料、運輸、人工等所有費用。

    D、生產損失費用

    生產損失包括誤工、停工、減員、減產、停產帶來的一系列損失,表現為因損失員工工時而造成的生產損失和工資成本、生產流程中斷造成的生產損失,以及生產線停頓期間的維護費用和再啟動過程中的費用。

    E、額外管理費用

    額外管理費用包括招聘、培訓和使用替代者的費用,為減少或彌補生產損失而產生的加班費用,復產、復工的管理性工作費用,事故所引起的民事糾紛處理、行政處理和刑罰處理所涉及的費用。

    F、無形損失

    事故所造成的無形損失體現在社會、企業、個人三方面,如對區域性經濟和社會穩定的影響,對環境和公眾安全的影響,對企業內部勞動關系、商譽和形象的影響,以及對與之相關的市場和發展機遇的影響等。而最直接的無形損失是受傷亡者本人的生命價值、生活質量、精神和肉體所承受的痛苦,以及對其家庭造成的長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精神創傷。 顯而易見,非保險覆蓋的費用是事故成本的主要部分,也是生產成本的主要威脅,因為任何事故成本,最終將體現在生產成本中。

    根據安全成本的分類和內容,我們可以將固定的預防費用、特殊的預防費用和事故的保險費用集合在一起,定義為狹義的“安全投入(I)”,將變動的預防費用和事故的非保險費用集合在一起,并將其倒數定義成狹義的“安全產出(Y)”,這樣,我們就可以定義出一個狹義的“安全效益(E)”,即E=IY。從這一公式中,可以根據安全業績的情況,調整I和Y,以獲得最佳的“安全效益”。例如,企業在某一年度既定的安全投人的條件下,安全管理的經濟性目標就是逐步減少“變動的預防費用”,力爭避免“非保險費用”,而后者是降低安全成本的核心目標。

    6、幾個安全費用的關系

    (1)預防費用與事故費用的關系

    理論計算和實踐統計揭示了安全投入中預防費用與事故費用的關系,即對某一個事故而言,預防該事故的發生所需要的費用是當事故發生后處理該事故所需費用的1/5。排除機會因素,可以得到明確的結論:預防費用的投入是最能產生安全的經濟效益的。

    如果引申“零缺陷”質量成本的概念,由于“預防費用”大幅度提高了“一次成功率”,對安全來說,就是一項工作至始至終沒有發生事故,那么安全的成本就是零。

    (2)預防費用各科目之間的關系

    在預防費用的科目中,應該依據安全科學所發現的規律確定投資的重點,這些規律包括

    A、為確保產品的安全性,設計階段所花費的成本是建造階段的1/10,是使用階段的1/1000。這就是說,在設計階段的安全投入的經濟效益是最大的。這里的產品可以從具體的物件擴展到一個工作流程或一種管理機制。例如,對于建筑單位而言,以下的決策對施工的安全績效及其成本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采購什么樣的施工機械、準備什么樣的現場施工條件、組織什么樣的施工隊伍、采用什么樣的施工方案等。

    B、安全與質量一樣,是要求每一個從業人員在每一道工序中都能符合既定的標準,而要使每一道工序中都能符合既定的標準,則從業者必須具有與其工作相符的技能和安全知識。因此,培訓方面的投入是安全投人的第2個必不可少的基礎性項目。

    C、勞動保護和工傷保險是免除、減輕事故后果的最后屏障和手段,是員工的基本權利,克扣這方面的投入是直接侵害人權的。

    六、經濟發展,安全先行

    經濟發展,安全先行。要提高我國的安全生產水平,必須加大安全成本的資金投入。近年來,國家在安全生產的投入上明顯加強,但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在某些環節或行業難以獲取充足的安全投入。有關部門提議,建立安全生產投入基金或風險抵押金制度。依照企業安全投入標準以一定的比例設立專門的基金,用于保障安全生產投入;蛘呦蚱髽I按照其行業風險程度的不同,收取相應比例的風險抵押金,以保證后期事故處理的需要。

    企業作為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應當正確看待安全投入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真正找到安全投入與經濟效益之間平衡點,制定長遠的安全技術投入規劃,保證必要的安全投入。而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引導、法律規范、技術推廣、文化宣傳、資金支持等措施推動企業走向可持續的安全發展之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长乐市| 南溪县| 德清县| 江达县| 海城市| 肥东县| 郓城县| 科尔| 南昌县| 法库县| 民权县| 凌云县| 萨嘎县| 宜君县| 工布江达县| 南郑县| 民乐县| 长武县| 枝江市| 蒙阴县| 玉门市| 福泉市| 蕉岭县| 开封县| 安新县| 共和县| 开阳县| 东安县| 龙南县| 宁武县| 贵德县| 宁阳县| 富川| 彭山县| 襄城县| 普陀区| 苗栗县| 阳江市| 慈溪市| 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