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擁擠踩踏事故屢見不鮮,眾多生命瞬間即逝,給我們留下了永遠的痛。
2008年12月12日,山西省運城市中銀大道一家休閑足療店發生火災,引發樓內人員一片混亂,導致群體性踩踏事件,造成7人死亡,10人受傷……
2007年11月10日,重慶沙坪壩區家樂福超市自行組織10周年店慶促銷活動,東門入口處因群眾滑倒引發踩踏事故,造成3人死亡,31人受傷,其中7人重傷。
而5年前的“彩虹橋踩踏事件”仍令人記憶猶新,結果造成37人死亡,多人受傷。該事故已經發生5周年了,然而,它給我們留下的沉痛教訓仍需我們深深地思考和認真地記取。
……
歷史的經驗和教訓警示我們,要防止擁擠踩踏傷害,必須堅持“始于教育,終于教育”的原則,以此來強化公眾的安全意識、危險意識,普及防護知識,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用知識守護生命”是歷史經驗的總結,是認識上的升華,是對人生的感悟。“防踩踏知識十一條”就是諸多踩踏事故給我們留下的知識財富,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生命的守護神!
健全制度,防患于未然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那些空間有限,而人群又相對集中的場所,例如球場、商場、狹窄的街道、室內通道或樓梯、影院、酒吧、夜總會等,都應建立健全有關管理制度,制定預防擁擠踩踏的具體辦法。特別是學校,更應這樣:在學生上操、集合等上下樓梯的活動中,不能強調快速、整齊,要適當錯開時間,分年級、分班級逐次下樓;課間休息時,樓梯間要有教職工專門負責維持秩序,疏導學生;學生晚自習時,必須有教師值班,出現停電或樓梯間照明設施損壞時,要及時開啟應急照明設備,與此同時,學校領導與值班教師要立即到現場疏導;定期開展以檢查教學樓樓道、扶手、樓梯間照明設施為重點的校園安全隱患全面大排查活動;在教學樓樓梯間設置指示、警示標志,告誡學生上下樓梯相互禮讓,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等。
提高警惕,盡量遠離危險場所
2007年10月26日,上海寶山樂購超市三門店由于對促銷活動預案估計不足,開業僅5分鐘,排隊購買低價豆油的數百名消費者便因擁擠而發生踩踏事件,導致15人受傷,1人骨折,而且大都是老人。
此案例告訴我們,要盡量遠離那些人群相對集中、容易發生擁擠踩踏的場所,特別是那些自我保護能力低、容易被人撞倒的老人和小孩,最好不要去湊熱鬧。
熟悉環境,以防不測
每到一個生疏的地方,都要注意熟悉周圍的環境。據報道,日本人每住進一家旅館,首先了解大門、安全通道、樓梯、緊急疏散出口等等方位和特征,以便在危急情況時,不迷失方向,順利出逃。因此,在危急情況下,日本人很少受到傷害。
遵守秩序,互尊互讓
2005年10月25日,四川通江縣廣納鎮中心校在晚自習下課后,剛走出教室,燈突然熄滅,引起學生們的恐慌。在經過漆黑的樓道時,有人喊了一聲“鬼來了”,學生們都毫無秩序地爭著向樓下奔跑,互不相讓,唯恐落在后面。突然,前面有一名學生摔倒了,后面的學生仍不顧一切地向前擁擠,不斷踩在倒下同學的身上,現場一片混亂,慘叫聲四起,結果造成10人死亡,37人受傷。
這一案例告訴我們,當身處人群密集場所時,一定要嚴格遵守公共秩序,互尊互讓,切忌擁擠,并盡量穿平底鞋,因為穿高跟鞋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
在緊急狀態下要清醒、冷靜、沉著
1994年,我國南方某城市有個建筑隊在半夜搞了一次爆炸,結果市民們以為是地震,跳窗的跳窗,墜樓的墜樓,一下死傷200余人……1970年,通海大地震現場搶救時發現,大部分人都死在門口附近。
上述案例證明了這樣的結論:在緊急狀態下,保持冷靜的心態和適度的緊張極為重要,以最初的姿態保持原地不動,在確認事態性質和辨識周圍位置及心緒鎮定后方可移動,切記不可盲從。
在擁擠時,要盡量“溜邊”、躲避
如果在地鐵或劇院、樓道等封閉空間發生擁擠混亂時,應盡量“溜邊”,馬上避到一旁,或者蹲在附近的墻角下;如果有躲避的空間,可以臨時躲避,但切忌逆向躲避;盡可能地利用地形地物,選定逃生路線,盡快地遠離人群。
在混亂中,嚴防摔倒
據媒體報道,1995年11月6日晚7時10分,呼和浩特市郊區民族小學下晚自習的鈴響后,800多名學生蜂擁而出,朝宿舍方向奔跑。這時,慘禍發生了:孩子們擁擠在宿舍區3米多寬的大門洞里,前面的學生被擠倒,后面的卻起哄似地往上擁,相互踩踏,亂成一團,結果造成7人死亡,25人受傷。
這一案例告訴我們,當卷入混亂的人流中時,千萬不要奔跑,以防止摔倒,并遠離玻璃窗,以免被碎玻璃所傷;前進時,一定不要采用前傾式或低重心姿勢;最好趁早將領扣、領帶解開,不要將手插入口袋;要盡量做到雙手抱胸,避免內臟受擠;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彎腰提鞋或系鞋帶;如有可能,抓住一樣堅固的東西,待人群過后,迅速而鎮靜地離開現場。
當有人跌倒,立即停止腳步
1996年2月26日11時45分,上完第4節課的上海市第25中學1300多名學生匆匆走出教室,在僅一米多寬的樓梯間向下涌動,不知是誰突然絆了一下,隨即被擁擠的人群推倒在地,而樓上的人依然往下涌,結果發生踩踏,疊壓在一起,導致12位學生受傷。
這一案例告訴我們,當發現前面有人摔倒,就應馬上停止腳步,并大聲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擠;否則,前面有人跌倒了,后來者仍繼續前擁,“多米諾骨牌”一樣連鎖倒地的踩踏現象就會發生,后果不堪設想。
發揮集體力量,互助互救
在舉行大型集會等活動遇到突發情況時,要在組織者的疏導下有序撤離,做到互相謙讓。這個時候,最需要體現尊老愛幼的精神,要迅速把孩子抱起來,將老人攙扶好;最好多人一起行動,可采取肩并肩、手拉手的方式,腳要站穩,用肩和背承受外來的壓力,避免被擠倒;在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前,當有人受傷時,要抓緊時間,遵循先救重傷者、老人、兒童及婦女的原則,用科學的方法開展現場搶救。
在面對生死的考驗時,要表現出足夠的理智和愛心。其實,關照了別人,也就是關照了自己。大家都奪路而逃的時候,也就沒有了大家的生路。我們不希望災難降臨,但希望在災難降臨時,我們能表現出人的尊嚴、風度和團結互助的精神,因為互助互救,是人類最閃光的品性!
利用知識,科學自救
當在擁擠的人流中自己被推倒在地時,一定不要驚慌,應設法讓身體靠近墻根或其他支撐物,把身子蜷縮成球狀,雙手緊扣置于頸后,雖然手臂、背部和雙腿會受傷,卻保護了身體的重要部位和器官。
立即報警,以求外援
在擁擠踏踏事故發生后,情緒要穩定,不要被別人驚慌情緒感染,趕快報警,以求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應急救援,為生命開啟一條綠色通道。
用知識守護生命,首先必須“有知識”,而知識來自于實踐,尤其是來自于災難給我們留下的經驗和教訓。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從災難中汲取力量,總結經驗,并將其抽象升華成守護生命的知識。總之,一起事故所帶來的后果,不僅取決于事故的本身,更取決于人們對事故的態度。愚者,則事過境遷,交了“學費”,卻沒有學到知識,致使同類事故一再發生,事故損失不斷擴大;智者,能將事故的沉痛教訓,總結成守護生命的知識財富,以此來指導我們預防、遠離各種災難,守護我們的生命,這也是對死難者最好的。
上一篇:淺談如何查處安全生產舉報事項
下一篇: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