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整頓應先倒查行政不作為
2009-07-16
來源:東北新聞網
| 瀏覽:
評論:
收藏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新華網鄭州7月15日電:河南偃師市洛染股份有限公司爆炸事故目前已知有5人死亡,2人下落不明,百余人不同程度受傷。這7人均為當晚企業在崗值班人員。目前,明火已被撲滅。現場周邊千米以內的居民和可能受影響的群眾都被疏散。
5個逝去的生命,上百人傷痕累累,在這個事故頻發的酷暑,依然讓我們生出幾許寒意——每一起安全事故都是典型的負面標本。各類安全事故過多依然是硬傷之一,而安全管理的老賬要還新賬不欠,才能降低事故率,提升民眾的安全感。
“該企業是股份制民營企業,主要生產染料的中間體,在冊職工180余人,企業證照齊全。”從字面理解,你找不到絲毫不安全之處,但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事故還是于一瞬間爆發。歷數之前的安全事故,有多少不是證照齊全、重點企業,在事后徹查中卻隱患重重、危機不斷,以往被隱藏的某些管理問題就會暴露在灼熱的陽光下。染料生產流程不是張牙猛虎, 無監管下的放任自流狀態才是最大的威脅。工人安全保障當然對“企業良心”是一種考驗,但良心是靠不住的,良心必須在制度約束下才能保持長久不變。
安全企業的“高危”依然是監管欠帳,安全設備是否完善并能正常運行?工人的專業技能是否獲得過“全面體檢”?日常的安全培訓是否不是走過場?法律規定的安全法規是否成為企業管理者的自覺意識?這些規定,要做起來真的不是那么難,關鍵是企業有沒有這樣做,職能部門是否監督那些企業這樣做。
可以想象的是,隨著河南偃師市洛染股份有限公司爆炸事故的發生,有關部門一定會行動起來,到各個相關行業及企業進行地毯式檢查,也必然發現諸多之前潛伏的安全隱患,并嚴令企業限時整改。可是,以往這些問題為什么毫無發現,甚至有可能察而不覺?企業漠視甚至傷害工人的安全保障權益,工人們原本還有另一種選擇——從政府職能部門獲得及時幫助,但職能部門的責任放棄等于斷其后路,將工人們反向推入危險包圍中。
顯然,這是一種意識麻木、嚴重不作為的“法不責眾”。安全條款的宗旨即維系基本的企業監控紐帶,但證照齊全的企業都能成為事故隱患的根源所在,那些準地下或純地下的無證照企業恐早脫離于監管視野之外,形成更為普遍的違法現象。職能部門由于監管不力,催生了大面積安全欠帳。又鑒于不安全現象太過普遍,難以大規模處罰,“法不責眾”下的惡性循環就此成形。
對上級機關來說,不及時對基層職能部門的行政不作為予以查處,又形成另一種“法不責眾”——個體自覺性是有限的,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離不開法律制度。但是再好的法律制度,如果執法者不懷“敬畏之心”,放棄自覺遵紀守法的意識和習慣,就成內部約束的泛泛空談,也衍生更可怕的事故隱患“定時炸彈”。
就根本切實的公共倫理而言,公眾有權利看到,河南偃師市洛染股份有限公司爆炸事故發生后,一場永無截止落幕時分、更為繁重艱巨的公共問責開始啟動。在事故發生后的慣常排查、將執法矛頭對準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之外,政府必須同步展開對相關職能部門的責任倒查。對于那些屢屢出現傷亡事故的地區、在排查中發現安全隱患叢生的地區,政府理應考慮于相關部門內部進行一輪管理整治措施,對瀆職不為者、違法腐敗者采以嚴厲的懲罰性措施,問責制度、黨紀國法輪番上陣,一個都不能少。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