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就了現代版的“杞人憂天”
2009-07-24
來源:光明日報
| 瀏覽:
評論:
收藏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盡管近日環保部發出通告再次確認,河南開封杞縣放射源卡源事件未造成環境污染和輻射傷害,但在當地,卻上演了現代版的“杞人憂天”——隨著“放射源將爆炸”謠言的出現,一些群眾奔向周邊縣市“避難”,堵滿了該縣通往周邊縣市的道路。
杞縣發生的“鈷60被傳泄漏事件”,看似杞人憂天,但實際上相關傳言其來有自,并非以訛傳訛那么簡單。6月7日,當地輻照廠卡源故障發生,但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當地政府竟沒有詳細、全面、及時向群眾公布此次故障發生的原因和處理結果,更沒有及時向群眾普及相關的科學常識,以至于謠言四起,釀成杞縣老百姓恐慌大逃亡事件,也讓民眾再次質疑起政府的公信力問題。
其實,每一次社會事件的發生,往往會有小道消息滿天飛的情況,但只要相關的政府部門能夠在第一時間里公布真相,解釋情況,謠言自然會不攻而破。如果政府公布真相情況比謠言慢了半拍,就容易讓謠言掩蓋了真相,使問題趨于復雜化。比如,前不久發生的湖北石首群體事件,就是因為政府真實信息公布遲緩而讓謠言得逞,最終釀成了誰也不愿意看到的嚴重后果,政府的公信力更是一度受到懷疑。
也有人辯解說,政府信息的公布,需要調查,需要證據,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這不是應對不及時的理由。一個公共事件發生之后,公眾有相應的知情權、監督權,這就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在第一時間里公布真相,特事特辦,來不得半點遲疑。這是真相和謠言的較量。沒有權威的聲音,只能任謠言流布。因而,如何用真相消滅謠言,是考驗每一級政府處理公共事件的能力問題,也是政府回應民眾訴求的責任問題。
在杞縣的放射源卡源事故中,如果當地政府部門能夠及時將相關情況公布于眾,領導能夠親臨現場進行處置,并通過媒體適時報道,而不是一個多月后當謠言已經給當地群眾造成巨大恐慌時再被動去極力辟謠,那么杞縣的廣大民眾也就不會頂著酷暑舍家逃離了。有此教訓,政府相關部門應意識到,在很多應急事件中,政府的及時到場和公信力是多么重要,而一旦權威部門缺位或失信,后果又該有多么嚴重。很多時候,恰恰是權威聲音的缺席,讓偶然的、一般的事件,釀成了轟動性的公共事件。
令人寬慰的是,杞縣逃離的群眾大都已回到了自己的家園,造謠者已被繩之以法,相關事故也正在加緊處理之中。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相關政府部門的公信力也在此次事件中遭到一定的損害,及時彌補這一點還需要時間,更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在今后行動上的倍加努力。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