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溶劑種類繁多,使用極為普通。在工業生產中,它們被用作稀釋劑,清洗劑及去脂劑。目前工業上使用的有機溶劑大多數為混合有機溶劑,成份復雜,但往往有一種或幾種物質為其主要成份。如溶解漆時使用的天那水,含苯、甲苯、二甲苯;丙酮等;溶解樹脂作為粘合劑時多用甲苯;珠飾行業染色時用醋酸乙脂、醋酸丁脂;粘合有機玻璃用氯仿;清洗線路板時應用的三氯乙烯等。工業上用的有機溶劑常用商品名或代號,如脫漆水(苯酚)、哥羅仿(三氯甲烷)、快干劑(二氯甲烷)、洗板水或三氯水、ABS粘合劑(樹脂加二氯乙烷)。有機溶劑可以通過呼吸道、皮膚及消化道進入人體內。其中以呼吸道為主。有機溶劑進入人體后,可以產生對人體的各種危害。根據溶劑的成份不同,其毒作用也不同。但有共同的毒作用,主要表現下列幾方面:
一、神經毒性:
1.急性高濃度接觸,可以引起麻醉作用、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2.慢性低濃的接觸,可以引起神經行為功能的改變、情感綜合癥(神經精神癥狀)、慢性中毒性腦病。
二、皮膚與粘膜的損害:急性毒作用主要表現為皮膚粘膜的刺激作用;慢性接觸可以引起皮膚干燥、分裂、角化和易感染。
三、 特殊的毒作用:主要與代謝有關。
1、 對器官及組織的損害:可以引起肝、腎、造血系統、神經系統的損害。
2、生殖毒性:引起女性月經功能紊亂,早產,流產,致畸,并可以通過乳汁影響嬰兒。
3、致癌作用:如氯乙烯引起肝內血管瘤,苯引起白血病。
四、聯合作用:多種有機溶劑混合在一起,有可能引起更大的毒性。
五、易感性問題:多與遺傳有關,在受到同樣強度的溶劑毒性下,有些人受到傷害較重,有些人則受到傷害較輕,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傷害。
預防措施:簡單地闡述為:“早發現,找代替,要通風,禁加班,勤監測”。
1、要防護:從事有機溶劑的作業工人,呆防護手套和防毒口罩,防止吸入和皮膚污染。
2、要通風:加強車間環境的有效通風,降低毒物的濃度。
3、找代替:尋找無毒或低毒有機溶劑代替高毒有機溶劑。
4、守規程:應嚴格遵守安全衛生操作規程。
5、 要體檢:做好就業前體檢及就業后定期的職業性體檢。及早發現職業禁忌癥及職業性損害。若有神經、精神、肝、腎、或有視網膜炎、嚴重皮膚病患者不得上崗。
6、 要觀察:加強對接觸者的觀察,特別是對新上崗的工人應嚴密觀察五周,發現有發熱、皮疹等不良反應者應立即調離崗位,及時治療。
7、早發現:進行毒物登記,嚴格管理。
8、禁加班:禁止長時間加班,特別是連續長時間的加班。同時可以建立工間休息制度,每個工作日工間休息2-3次,每次10-15分鐘,充分呼吸新鮮空氣。
9、勤監測:對生產環境的毒物濃度進行經常的監測,及時了解毒物濃度的變化。
10、改革工藝:要求廠方盡量改革生產設備,使用機械化、自動化設備,減少人工操作。
上一篇:涂料油漆工職業病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下一篇:銻化合物中毒常識及預防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