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能迅速地有預劃地對突發事故實施有效控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員工生命健康,確保公司不受或少受損失,有利于公司的發展。由于人員調整,對2006年制定的事故應急救援專業組成員進行調整。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體現以人為本,真正將“安全第一,預防
為主”的方針落到實處,一旦發生公司的突然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不亂地實施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處,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及公司的發展。
二、原則:先有預案、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組負責、積極撲救、社會救援、規范操作。
三、公司有可能發生的事故分析及建立預案的必要性
我公司廠房在建造時,安全設施已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并通過了公安部門的消防安全驗收。但生產車間不排除因電線短路等意外事故而引發的火災。我公司裝有2噸鍋爐一臺,硬件齊備,人員持證上崗,并有多年安全操作的經驗,但也不排除因停水,停電引發的違章操作,造成鍋爐安全事故。我廠沒有國家規定的危險源,其危險品倉庫只存放少量(不足一噸)的酒精,管理人員持證上崗,能按《危險品倉庫的管理制度》的要求,規范操作,但不排除局外人員違章或人為破壞而引發的火情……以上種種,雖然發生概率極小,但不能有麻痹思想,要樹立“以防萬一”的安全警惕性。建立應急救援預案是必要的。
四、組織準備
1、由公司安全管理小組承擔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
總指揮:唐鐵民(總經理)聯系電話:
副總指揮:汪玉軍(常務副總)聯系電話:
指揮部成員:原則上由公司二級安全管理小組成員擔任。
2、組建救援專業組及職責明確:
(1)公司業余消防隊:隊長,方華聯系電話:
隊員:朱衛平、呂國梁、毛海炳、葛寶生、趙榮方、華建美,負責現場滅火、現場傷員的搜救、設備容器的冷卻等事項。
(2)安全疏散組:組長,韓漢明聯系電話:。組員:石子華,呂素根。負責對現場及周圍人員進行防護指導,人員疏散及周圍物資轉移工作,安全通道、安全門的應急使用等事項。
(3)安全警戒組:組長,鐘炎軍聯系電話:。組員:沈炎昌、翁順法。負責布置安全警戒,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在人員疏散區域進行治安維持。
(4)水電管理組:組長,李一平聯系電話:。組員:肖瑞瑞,方明。負責消防用水及險情時的用電管理。
(5)物資供應運輸組:組長,張若根聯系電話:。組員:吳增偉,姚紅雷。負責組織搶險物資的供應,運送到位及受傷人員護送的臨時用車管理。
(6)人員搶救組:組長,黃榮林聯系電話:。組員:俞建輝,徐素明,寧寶琴,姜冬梅(內含醫務人員二名)。負責在現場附近的安全區域內設立臨時醫療救護,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并迅速護送重傷人員至醫院救治。
(7)通迅組:組長,謝雪靜聯系電話:組員:楊程艷、許根玉。負責應急救援時的通迅聯絡,由專人守候,保障聯絡暢通。
(8)環境檢測組:組長,李東明聯系電話:。組員:張琪,邢嬋娟(以上人員均為化學分析及技術部門的大、中專技術人員)。負責對火災現場環境、氣味提供化學分析,為指揮部提供專家意見。同時,在現場清理前對殘留物質進行化學分析,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參考依據。對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請求相關機構給于支援和幫助。
(9)現場清理組:組長:高宏宇聯系電話:。組員:
尹金榮、胡玉清、趙坤仙。在事故調查結束后,負責對火災現場的清理,使其恢復原有的衛生條件,達到藥品生產的規范要求。
五滅火資源配置和急救器具準備
1、我公司采用的為磷酸銨鹽干粉型滅火器,設置現場疏散指示標志和應急照明燈,各樓層、現場道路旁邊均設有消防栓。
2、配備急救物品:配備急救藥箱、口罩、擔架及各類外傷救護用品。
3、其它必備的物資供應渠道:保持社會上物資供應渠道(電話聯系),隨時確保供應。
4、急救車輛:自備小車,或報120急救車救助。
5、組建義務消防隊伍,定期組織訓練,做到“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六應急響應程序
1、報警程序
當發生火災時,現場人員應立即報告公司領導(應急指揮部),并撥打119。應急指揮部根據火災的類型(見附件一)和大小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一般火災事故啟動公司應急預案,重大及以上的火災事故啟動當地政府應急預案)。事故報告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2)人員的傷亡及現場情況;
(3)事故的概況。
2、應急指揮程序
2.1發生火災后,在場人員中最高職務者承擔火災應急的臨時指揮,組織在場人員及時開展初期火災的滅火工作和疏散行動。
2.2當總指揮到達后,臨時指揮人員應立即匯報現場的應急行動情況,特別是火場人員的疏散情況,斷電情況和火勢控制情況等。
2.3總指揮了解情況后,立即組織公司義務消防隊,進行有組織的滅火救援行動。
2.4公司義務消防隊撲救火災時要按照“先控制,后滅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點,后一般”的滅火戰術原則。派人切斷電源,接通消防水泵電源,組織搶救傷亡人員,隔離火災危險源和重點物資,充分利用消防設施器材進行滅火。
2.5公安消防隊到達后,總指揮及時向公安消防隊匯報火場情況和滅火救援工作情況,并協助公安消防隊的工作。
3、通信聯絡程序
3.1通迅組接到應急通知后,立即趕往事故現場,安排專人負責引導消防車或救護車到達火災現場。
3.2確保火災現場通信聯絡暢通,收集火災現場的相關信息,及時向應急指揮部匯報,并向各專業組傳達應急指揮部的指令。
3.3負責與各相關單位、消防隊取得聯系,及時記錄相關信息,并向應急指揮部報告。
4、應急疏散程序
4.1人員疏散是減少人員傷亡的關鍵,也是最徹底的應急響應。義務消防隊、安全疏散組、人員搶救組在接到火災警報后,在火災現場的人員立即進行應急疏導工作,不在現場的人員必須立即趕往火災現場,首先開展疏導工作。
4.2應優先組織疏散起火層及其以上樓層人員,在疏散過程中注意排煙、消煙,使疏散路線暢通。
4.3指揮人員要在安全門﹑樓梯口維持疏散秩序,發出疏散信號,大聲提醒疏散人員保持鎮靜,不要擁擠,用濕毛巾(濕衣服)捂好口鼻,俯身行走等。
4.4指揮人員應配戴醒目標志,定點引導人員必須前后呼應,并隨時注意自身安全。
4.5人員疏散完畢后,統計應急撤離人數和失蹤人數,報應急指揮部匯總。
5、滅火應急程序
5.1義務消防隊員在接到火警后,所有成員應迅速趕往失火地點,實施滅火救援工作,聽從總指揮的統一指揮。
5.2水電管理組應立即檢查并確認火場電源已切斷,滅火救援行動的原則是先救人后滅火。
5.3義務消防隊員在進入室內救人、滅火時,必須保證自身安全,配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和救援工具,每組不少于3人。
5.4公安消防隊到達火場后,義務消防隊員應聽從公安消防隊指揮人員的指揮,配合滅火工作。
6、現場恢復和善后處理程序
6.1應急指揮部接到事故報告后,對事故現場進行保護,防止人為的破壞。
6.2由指揮部組織人員進行事故調查。環境檢測組應進行環境分析。把分析結論提交應急指揮部,為事故分析和處理提供依據;如性質嚴重的事故,則由上級主管部門及公安部門組織調查、處理。做到“四不放過”,提出整改方案。
6.3統計本單位的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情況,報應急指揮部匯總。
6.6等事故調查評估后,現場清理組安排人員進行現場清理,整改,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生產。
6.7應急指揮部做好應急行動記錄、報告以及相關文件的收集歸檔,并組織人員對預案進行評價和完善。
6.8在抗災滅火行動中,不顧個人安危、見義勇為的表現優秀的人員及貪生怕死、畏縮不前或嚴重失職的人員,將按公司《員工獎懲條例》之規定,進行獎勵或處罰,對造成事故的責任者,將給予嚴肅處理。
七、本預案如有未及之處,事故應急預案指揮部有臨時變更、修正、補充的權力,可以當機立斷,正確決策,使預案更為完善,更有實際價值,更有抗災滅火效果。
八、本預案應每年演習一次,每兩年修訂一次,必要時可臨時修訂。
上一篇:井下作業事故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