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應急救援計劃的目的是為確保于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作迅速而有效的處置,使應急事件對人員、財物及環境所造成的傷害減至最低。
一、基本情況
臺塑公司為世界級PVC聚合法制造廠商,為了尋求發展,本公司與浙江省寧波市人民政府商定,在寧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成立了臺塑工業(寧波)有限公司,并引進國際上先進的生產技術,建設年產30萬噸PVC工程。整體工程于12月15日完工,2005年1月10日開始試生產。
二、危險目標的確定
(1)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企業現狀的安全評價報告:
(2)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文件 :
(3)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文件:
(4)重大危險源辨識結果:
(5)其它
三、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置、人員組成和職責的劃分
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置
災害等級 :
第一階段應變 ─ 工廠內小量泄漏或小火災;指災變的威脅由各廠即可控制而不須要疏散。
第二階段應變 ─ 工廠內大量泄漏或大火災,會影響到鄰近廠(處);即
指較大區域的緊急事件,而會造成生命財產的威脅及
可能須要疏散。
第三階段應變 ─ 災害已擴及廠區外,對廠區外造成影響;即指嚴重緊
急事件,嚴重威脅到生命及財產的安全,此時的疏散對象可能擴及廠區外附近居民。
廠區應急救援組織架構圖如附件1;PVC廠應急救援組織架構圖如附件2 ,其圖表應懸掛于廠控制室。
2.組成人員
廠內應急救援人員編制表如附件3,其圖表應懸掛于控制室。
3.主要職責
(1)應急救援的規劃,依本身或類似工廠的應急救援演練與事故災害經驗、制程變更、新法令公布、保險公司建議、人員與應變資源變動等來擬定,所以有必要隨時討論更新。
(2)預案的分送
訂定后的應急救援預案應送廠區勞工安全衛生管理部門及廠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監測管制室)存查。
(3)應急救援預案的更新
應于發生緊急事件后,視須要召集發生緊急事件的相關部門討論修正應急救援預案;為配合人員異動及應變救災資源改變,其應變組織及應變救災資源應每年最少更新一次,而更新后的應急救援預案應送一份至廠區勞工安全衛生管理部門存查。
廠區應急救援有關單位及人員職責表如附件4。PVC廠應急救援有關部門及人員職責表如附件5。
四、報警、通訊聯絡的選擇
1.24小時有效的報警裝置;
2.24小時有效的內部、外部通訊聯絡手段。
寧波廠區相關單位及人員緊急聯絡電話表如附件6,;PVC廠相關部門及人員緊急聯絡電話表,其表應懸掛于廠(處)控制室,并定期更新。
對內的通報以電話為主(如使用計算機網絡系統得依網絡作業規范執行),通報流程懸掛于廠控制室如附件7,而其通報格式及對監測管制室通報內容范例(張貼于控制室)如附件8;至于對外(相關主管機關)的通報以電話及傳真為主或用其它方式(如郵件快遞…等)。
五、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工藝處理措施
六、人員緊急疏散、撤離
1.事故現場人員清點,撤離的方式、方法;
各廠(處)須針對可能發生的災害制定疏散路線圖并公告;各廠(處)應利用如保養人員請修單及修復告知單、入廠許可單…等來確實掌握及記錄各區活動人員(尤其是非現場的人員,如保養人員、承攬商工作人員、訪客、幕僚人員…等),以便疏散時指揮人員能確實管制及清點人數;另外要設定容易被人員聽到及了解的警報信號;至于疏散時所指定的安全區域應為污染源的上風處及離危險地區須有一段安全距離,PVC廠緊急疏散路線圖如(附件18)。
2.非事故現場人員緊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七、危險區的隔離
1.危險區的設定
其范例及空白表如(附件9)
2.事故現場隔離區的劃定方式、方法;
3.事故現場隔離方法。
八、檢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
針對可能發生的災害訂定應急救援救災作業程序以備緊急時所需采取的處理措施,其范例如(附件10)
包括以下內容:
1.檢測的方式、方法及檢測人員防護、監護措施;
2.搶險、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員的防護、監護措施;
3.現場實時監測及異常情況下搶險人員的撤離條件、方法;
4.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度;
5.控制事故擴大的措施;
6.事故可能擴大后的應急措施。
九、受傷人員現場救治、醫院救治
1.傷亡人員的轉移路線、方法;
2.受傷人員現場處置措施;
3.受傷人員進入醫院前的搶救措施;
4.選定的受傷人員救治醫院;
5.提供受傷人員的致傷信息。
十、應急救援保障
1.內部保障
廠內的救援資源包括消防系統、個人防護具、急救設備、通訊器材及偵測器材等皆應列表分別說明,其范例及空白表如附件11~15。
準備PVC廠應急救援控制中心位置圖。
(1)PVC廠應急救援控制中心應備有下列資料與設備:
A.應急救援預案(含廠中所有危險化學品技術安全說明書、危害物質清單、應急救援資源清單與其位置圖、緊急事故救援程序表、應急救援程序卡)!
B.廠內制程、公用、消防等配管及儀器流程圖(P&ID)。
C.廠配置圖和鄰近地區地圖(含緊急疏散路線圖)。
D.廠內、外參與救援工作人員及應進行通報或可請求支持單位的電話、住址資料與通報格式范例(災害事故通報單…等)。
E.廠人員名冊及廠應急救援組織表、人員職責表。
F.連絡通訊設備(含電話、無線電、傳真機、計算機網絡系統…等)。
G.通訊記錄設施(錄音機…等)。
H.個人防護設備。
I.緊急照明。
注:A.至E.項所列資料應存放于同一箱子(帶子),以便取用及攜帶。
B.訂定應急救援救災作業程序
(2)保障制度目錄
a.責任制
b.值班制度
c.培訓制度
d.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檢查、維護制度
e.演練制度
2.外部救援
(1)企業互助的方式;
(2)請求政府協調應急救援力量;
(3)應急救援信息咨詢;
(4)專家信息
十一、預案分級響應條件
依據危險化學品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的級別和從業人員的評估結果,可能發生的事故現場情況分析結果,設定預案的激活條件。
十二、事故應急救援關閉程序
1.確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
整治復原的工作要務為判定災區的安全性(偵測有毒氣體殘存、檢查脆弱設備及危險建物…等)、災區清理及再運作,而災后的整治復原指引表如附件16;災后所留下的廢水、廢棄物及毒性物質應依環境保護法規的規定處理;災后清除工作人員必須具有執照及穿著適當的個人防護具。
2.通知本單位相關部門、周邊社區及人員,事故危險已解除
十三、應急培訓計劃
應急救援訓練及演練
1.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
2.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
為了落實應急救援處理措施,而使員工了解應變技巧及熟習應變步驟,最有效方法是每年八小時以上的訓練/演練;演練是以廠為單位,最少每半年舉行一次,演習前應研訂演習計劃(挑選最易發生危害狀況的制程演練),演習后應對演習結果缺失予以檢討并作成記錄,亦應送一份至廠區勞工安全衛生管理部門存查;而訓練的內容包含:
A.緊急措施訓練及惡劣天候應變步驟
B.救災消防及除污設備的位置及使用
C.防護用具的認知、使用及保養
D.急救常識及醫療設備的使用
E.化學品危害特性及警示系統的認知
3.社區或周邊人員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
十四、演練計劃
1.演練準備;
2.演練范圍與頻次;
3.演練組織。
十五、應急救援業務檢核
參考應急救援組織檢核作業查核表(如附件17)。
附件1 廠區應急救援組織架構圖
附件3 緊急應變組織編制表
救災時間 |
日常班 |
中夜班 | ||||
A 班 |
B 班 |
C 班 |
D 班 | |||
廠應變指揮官 |
陳永吉 |
值班主管(1人) |
值班主管(1人) |
值班主管(1人) |
值班主管(1人) | |
鄭明煌、曾文飛 | ||||||
應變指揮官助理/救災信息班 |
楊建飛 |
盤控人員(1人) |
盤控人員(1人) |
盤控人員(1人) |
| |
甘蕉、魏磊祥 | ||||||
聯 絡 班 |
黃德新 | |||||
周勇軍、周錦浩 | ||||||
安全管制班 |
黃道生 |
領班(1人) |
領班(1人) |
領班(1人) |
領班(1人) | |
呂正威、吳華軍 | ||||||
救 護 班 |
陳四君 |
重合加料操作員(1人) |
重合加料操作員(1人) |
重合加料操作員(1人) |
重合加料操作員(1人) | |
周信平、張文淵 |
品管(1人) |
品管(1人) |
品管(1人) |
品管(1人) | ||
救 |
現場指揮官 |
劉崇森、李堅美 |
值班主管(1人) |
值班主管(1人) |
值班主管(1人) |
值班主管(1人) |
化學品處理小組 |
劉瑛、黃朱雷 |
廢水操作員(1人) |
廢水操作員(1人) |
廢水操作員(1人) |
廢水操作員(1人) | |
消防小組 |
倉儲人員 |
回收\燃燒爐操作(1人) |
回收\燃燒爐操作(1人) |
回收\燃燒爐操作(1人) |
回收\燃燒爐操作(1人) | |
重合泄料操作員(1人) |
重合泄料操作員(1人) |
重合泄料操作員(1人) |
重合泄料操作員(1人) | |||
干燥現場操作員(1人) |
干燥現場操作員(1人) |
干燥現場操作員(1人) |
干燥現場操作員
下一篇:危化品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