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編制目的
為了保證企業及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機械設備故障、操作失控等發生突發性化學事故時,能以最快的速度,有序、有效地搶險、搶修,實施救援,從而達到盡快控制事態發展、降低事故損失、保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本著“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根據公司具體情況制定本公司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
公司成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小組為基礎,成立救援指揮部。
2.1組成人員
主要組成人員:公司安全委員會成員,以及車間主任和班組長。
2.2主要職責
負責本公司《事故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
負責搶險人員、物資等調動;
根據事故情況確定現場指揮人員;
協調事故現場各項工作;
發生事故時,由指揮機構發布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
2.3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
車間主任協助指揮做好車間的緊急停車工作,確保停車的安全,負責現場搶險、搶救和現場災情處置及洗、消工作。
維修班班長負責工程搶險、搶修的現場指揮,統一調動汽、水、電的工作。
保衛部負責警戒、治安、疏散以及搶險搶救的監護工作。
辦公室負責事故現場通訊和對外聯系工作、傷員的轉院聯系和護送工作。
指揮小組負責向上級匯報和周邊單位通報事故情況,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
指揮小組負責保護現場的有關數據,對調查事故提供依據。負責組織事故應急預案的演練。
3.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24小時外部電話:……
傳真機電話:……
4.人員緊急疏散、撤離
4.1發生火災是安全撤離的方式、方法如下:沿車間安全出口迅速撤離到廠區門口集結,撤離時聽從指揮小組指揮。
4.2搶救人員在撤離前、撤離后的報告
由車間主任負責對當班人員進行統計、核對,報告指揮小組。
4.3周邊區域的疏散由指揮小組臨時決定。
4.4危險區隔離
指揮小組根據現場情況設定危險區,危險區的隔離由保衛部負責,在現場周邊設崗,劃分禁區并加強警戒和巡回檢查,禁止一切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
5.檢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
嚴格按照救援預案執行,救援、搶險、檢測人員戴好防護用品,必須兩人以上,并設有監護人員。
為防止事故的擴大,事故發生后車間、班組要按操作規程的應急處理方案進行處理。
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現場救護:救護人員做好自身防護,在救護當中注意防護好傷員的眼睛。在醫療處置過程中,切記不要遺漏對眼睛的檢查處置。根據受傷嚴重程度,并及時送醫院處理。
6.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
事故現場由保衛部負責,洗消工作由車間搶險人員負責。
應急救援保障
7.內部保障
公司設有應急領導小組、搶修班、消防人員、通訊設備、后勤物資保障等人員。
消防設施配置圖、工藝流程圖、平面圖和周圍地區圖、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存放在保衛部安全管理人員處,由姜濤負責保管;
應急通訊系統:見應急救援人員統計表
應急電源照明,由電工班負責保管,24小時有人值班。
應急物資,庫房保存(防護用品),車間每人配備。
保障制度目錄
值班制度:24小時設有帶班領導值班;
培訓制度:公司定期組織安全培訓,每年1-2次。
應急救援裝備、物資維護檢查制度:應急救援裝備、物資維
護由電修班負責。應急救援物資的監督檢查由安全科負責。
演練制度:在應急救援辦公室的組織下,根據應急預案的程
序和方法,每年都要對事故類型進行模擬演練,形成制度化。
8.外部救援
單位互助的方式:事故發生后首先班組自救,在自救的同時立即通知值班領導,值班領導接到情況后組織全廠職工急救,同時通知救援小組全體成員。
請求政府協調應急救援力量:救援小組根據事故情況決定是否請求救援力量。
9.確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
救援小組召集有關人員對事故現場進行調查,對發生事故的設備、工藝、操作規程進行討論,對現場環境等檢測符合規定要求后,下達救援工作結束。
辦公室根據救援小組的決定,負責通知事故危險已解除。
在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精心組織下,依據現有資源,每年都要進行至少一次的實戰演練。提高我們在處理突發事件中的應變能力。
應急救援保障制度
為進一步做好突發事件的防范,在已建立應急救援預案的基礎上,如何確保有效地實施,特制定本制度。
1、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實行責任追究制。
2、應急救援的經費,要專款專用。
3、辦公室負責應急救援物資的保障。
4、安全科負責對全員進行定期應急救援培訓和實戰演練。
5、其他人員要協助應急救援指揮小組做好保障工作。
上一篇:生產車間及庫房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下一篇:磚廠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