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及時控制可能發生的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最大限度降低職業病危害事故損失,制定本預案。
1管理機構
職業衛生管理機構負責指揮和管理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職責:
1.1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
1.2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
1.3現場指揮應急救援;
1.4信息上報等。
2協助部門
2.1設備負責人定期檢查應急救援設施,做好記錄,確保應急救援設施完好。
2.2車間管理員按照預案要求組織本車間人員開展應急救援演練工作,做好演練記錄。
3應急救援基本內容
3.1危險目標和危險特性及其對周圍的影響。
3.2危險目標周圍可利用的安全、消防、個體防護的設備、器材及其分布。
3.3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
3.4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3.4.1 24小時有效的報警裝置;
3.4.2 24小時有效的內部、外部通訊聯絡手段 ;
3.4..3運輸危險化學品的駕駛員、押運員報警及與本單位、生產廠家、托運方聯系的方式、方法 。
3.5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處理措施:
3.5.1根據工藝規程、操作規程的技術要求,確定采取的緊急處理措施。
3.5.2根據安全運輸卡提供的應急措施及與本單位、生產廠家、托運方聯系后獲得的信息而采取的應急措施。
3.6人員緊急疏散、撤離:
依據對可能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場所、設施及周圍情況的分析結果,確定以下內容:
3.6.1事故現場人員清點,撤離的方式、方法。
3.6.2非事故現場人員緊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3.6.3搶救人員在撤離前、撤離后的報告。
3.6.4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人員疏散的方式、方法 。
3.7危險區的隔離:
依據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類別、危害程度級別,確定以下內容:
3.7.1危險區的設定。
3.7.2事故現場隔離區的劃定方式、方法。
3.7.3事故現場隔離方法。
3.7.4事故現場周邊區域的道路隔離或交通疏導辦法。
3.8檢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
依據有關國家標準和現有資源的評估結果,確定以下內容:
3.8.1檢測的方式、方法及檢測人員防護、監護措施。
3.8.2搶險、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員的防護、監護措施。
3.8.3現場實時監測及異常情況下搶險人員的撤離條件、方法。
下一篇:雷電事故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