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起重作業安全監控措施及應急預案

2012-10-18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為加強橋梁起重吊裝作業安全,提高起重吊裝作業應急處理能力,將起重吊裝作業因違章造成的損失減至最低,保障國有資產和員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一、危險性分析及相應控制措施:
  橋梁起重吊裝作業有造成事故的重大危險源和重要環境因素:
  1、無吊裝方案或方案未報批引起重大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吊裝作業無方案或方案未批準不得開工;
  2、吊裝作業人員無證上崗引起重大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從事特種作業必須持證上崗;
  3、橋梁就位后未采取固定措施摘鉤引起重大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橋梁就位后,應立即打上支撐,方可摘鉤。
  4、疲勞駕駛操作、精力不集中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合理調整工休時間,杜絕疲勞駕駛;
  5、吊車力矩限位器、行程限位器等不靈敏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落實設備日檢、巡檢責任制,及時檢修,確保設備狀況良好;
  6、超載、超限或吊裝不明重量的構件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執行《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七禁止”“十不吊”規定;
  7、斜拉、斜吊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執行《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七禁止”“十不吊”規定;
  8、惡劣天氣從事吊裝作業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執行《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
  9、起重臂下停留、行走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執行《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
  10、作業人員未按規定佩帶防護品引起重大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從事特種作業必須按規定佩帶防護用品;
  11、鋼絲繩扭結、變形、斷絲、銹蝕等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執行《起重機用鋼絲繩檢驗和報廢實用規范》;
  12、卡環質量缺陷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執行《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3、起吊物件不設溜繩起重傷害一般執行《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4、構件倒運未放穩擱實或支撐不牢導致物體打擊,控制措施是執行《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5、酒后作業起重傷害一般禁止酒后從事吊裝作業;
  16、穿拖鞋、硬底鞋或易滑鞋作業導致高空墜落,控制措施是禁止穿拖鞋、硬底鞋或易滑鞋從事吊裝作業;
  17、在起吊構件上放置工具、用品等引起物體打擊,控制措施是禁止在起吊構件上放置其他物品;
  18、手拽腳蹬未穩固的構件引起高空墜落,控制措施是構件就位時不得用手拽或用腳蹬構件;
  19、綁扎不牢、綁點不準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起吊前應檢查綁扎是否符合要求;
  20、鋼絲繩與水平面的夾角小于30度,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綁扎鋼絲繩與構件的夾角不得小于30度;
  21、兩臺吊機抬吊時動作不協調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兩機抬吊時必須統一指揮,動作配合協調,吊重分配合理,吊重小于單機起重量的80%;
  22、起吊后運行速度忽快忽慢或突然制動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重物起吊或降落速度要均勻;
  23、吊車與架空導線的安全距離不夠導致觸電事故,控制措施是執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3.1.2條規定;
  24、使用裂紋、變形的吊鉤、吊環引起車輛傷害,控制措施是班前檢查及時更換。
  二、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組成、職責分工
  制梁場成立應急預防領導小組,由場長任組長(現場總指揮),設立應急辦公室及聯系電話,并成立現場搶救組、報警組、后勤組,分別明確人員組成及各自職責。
  組長:全面領導應急預防小組的工作,總體協調各部門在緊急應變中的分工協作和響應中的統一指揮調度,對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調配。
  應急辦公室:設在制梁場安質部,辦公室主任為安質部部長,具體負責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由現場搶救組、報警組和后勤組組成。
  現場搶救組: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及財產的現場搶救,在醫護人員到達之前,對受傷人員進行初步緊急救護。協助醫療救護人員將傷員送至安全地點。
  報警組:負責事故發生后撥打急救電話,人員緊急疏散和清點工作,并引導急救車迅速到達事故現場。救護人員到達現場后向其介紹情況,協助緊急救護。
  后勤組:負責應急響應中的財力、物力的調配,保證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并負責協助事故調查和善后處理工作。
  三、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
  1、事故發生后,按照有關規定,立即上報有關部門。
  2、事故報告的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工程項目名稱;傷亡人數;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簡要經過;已經采取的救助措施和救助要求;事故報告單位、人員、通信方法。
  3、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接到事故報告后,由辦公室負責人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確需啟動,領導小組組長和小組成員立即趕赴現場。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積極實施應急救援,并搞好現場保護,維護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因排除險情、搶救傷員和財產等原因,確需移動現場物品時,應做出標記和詳細記錄,最大限度地保護現場、保留痕跡和物證。
  四、有關規定和要求
  為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的處理事故,盡可能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準備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
  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和救援人員應按照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每年初要根據人員變化及時調整確保組織的有效落實。
  按照任務分工和事故的性質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指揮通訊、救護、搶修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各重點目標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
  定期組織救援訓練和學習,按專業分工每年訓練一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  
  對員工進行經常性的應急常識教育。指導和組織群眾采取各種措施進行自身防護和互救工作。
  建立完善各項制度。(1)值班制度,不分晝夜,只要施工,事故現場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必須有人值班。(2)檢查制度,結合安全生產工作檢查,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及器具保管情況。每月檢查一次。
  五、具體實施
  (一)、責任分工
  應急領導小組負責報警、指揮義務救援隊員組織人員疏散并疏通道路、迎接救援車輛;負責、組織義務救援隊員救助;領工員、安全員負責組織義務隊員在相關隊伍、部門的配合下根據預案實施救助并保護好現場;應急辦公室負責組織現場工作人員疏散、人員緊急救助、通知醫院急救。
  (二)、發現事故,報警階段
  1、主要報警方式:使用電話或其它方式向分公司和地方部門報告;
  2、向120報警主要內容:
  (1)、報警人部門電話號碼、姓名或身份;
  (2)、事故發生的地點、部位;
  (3)、人員傷勢大小情況。
  (三)事故處理:
  確認事故后,應立即做到:
  現場人員迅速運用既有預案進行救援,并將實情報告給公司負責人;
  工地負責人采用多種形式與現場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掌握事件、事故的進展情況;
  如人員傷勢嚴重,應立即向120報警,通知就近醫療急救準備救助,指派專人在主要道口迎接救助車輛;
  (四)、人員疏散、傷員救助階段
  確認事故后,應急領導小組發出疏散命令,義務救援隊員應立即通知現場作業人員進行疏散。
  1、人員疏散及傷員救助
  (1)派出一名義務救援隊員組織有關人員沿安全指示方向疏散;
  (2)阻止人員進入有危險的場所;
  (3)相關人員疏散到就近安全地帶集合,由作業隊對疏散出來的工作人員逐一清點并上報廠部;醫院救護人員及作業隊疏散出來的人員隨時準備救護傷員;
  2、事故救援
  (1)在場的應急領導小組成員、管理人員迅速組織救援,根據人員傷勢情況決定是否向“120”報警。
  (2)作業隊義務救援隊員接到通知后,應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到達現場后立即按照指揮人員啟動的救援預案進行救援;
  救援的原則:一是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則;二是先控制、后救援的原則;三是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
  附表1  應急領導小組分工及職責表

姓名 職務 分工 職責 備注
周經緯 場長 組長 全面領導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工作,總體協調各部門在緊急應變中的分工協作和響應中的統一指揮調度,對人力、財力和物力進行調配。 應急領導小組組長任現場總指揮(組長不在時,由書記擔任)。
孟勇 書記 副組長 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工作
楊煒林 總工 副組長
季海永 副場長 副組長
房恒 副場長 副組長

  附表2   義務救援人員名單

救援隊伍 姓名 職務 備注
報警組 劉福祿 安全總監 值班電話2713163
付玉春 綜合部長 手機24小時保持暢通
張小甫 安全員  
曾萬良 工程部長  
救援組1 郭正軍 車間主任  
吳貞勇 車間副主任  
吉紅飛 試驗主任  
王靜 技術員  
馮家房 作業隊長  
救援組2 周斌 車間副主任  
盧帥華 技術員  
崔懷禮 設備員  
劉洋 技術員  
張相銀 作業隊長  
后勤組   潘軍 財務部長  
邢介春 技術員  
尹洪斌 見習生  
吳學元 技術部副部長  
吳殿國 物設部長  
倪浩 汽車司機  
  張博 物設部副部長  
從圍圍 技術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坪县| 武乡县| 四子王旗| 夹江县| 彝良县| 长丰县| 襄垣县| 崇礼县| 平舆县| 顺昌县| 波密县| 吉隆县| 安阳市| 青川县| 铜川市| 乐昌市| 吉首市| 怀化市| 灵璧县| 平顺县| 东方市| 江都市| 同江市| 诏安县| 蕲春县| 保靖县| 乌海市| 喀什市| 抚州市| 修武县| 东光县| 大同市| 宾阳县| 北碚区| 牟定县| 锡林浩特市| 昭苏县| 博野县| 阳山县| 永宁县| 阳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