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結合實際進行具體安排。學校可根據實際,酌情增加或強化醫療救護、衛生防疫、人員搜救、治安維護、火災處置、危化品處置等科目及內容。
(一)避險科目
1.總指揮宣布演練開始,廣播響起:“現在地震來襲,實施緊急避險”,同時避險警報信號(電鈴聲、警報聲、哨聲等)響起,長鳴60秒。
2.聽到信號后,在教室、實驗室、宿舍的教職工應第一時間通知學生地震來襲,進行避震。在實驗室等地點的教職工應迅速關閉火源、電源、氣源等,處理好易燃、易爆、易起化學反應的物品等。
3.師生避險要求:保持鎮靜,頭腦清醒;就近蹲或躺在課桌、實驗臺、床鋪的旁邊或承重墻的墻根、墻角;用手或其它柔軟物品等保護好頭部,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縮小面積,不要靠近窗口,避開燈扇,避免被砸;視情況就近關閉火源、電源等。避險動作原則上在12秒內完成。
(二)疏散科目
1.火災發生后或者地震暫停后,需要進行疏散時,廣播響起:“現在發生火災(現在緊急避險結束),全體師生立即疏散”,同時,疏散警報信號(電鈴聲、警報聲、哨聲等)長鳴,長鳴60秒,停30秒,反復兩遍為一個周期,時間共3分鐘。
2.在教室、實驗室、宿舍等地點的教職工立即告知學生“按照疏散路線,快速疏散”,組織學生從前后門有序進行疏散,并且根據教室、實驗室、宿舍等的位置,按照不同樓層,就近從疏散樓梯向下疏散。
3.學生立即向避險場所疏散,要求:沉著冷靜,服從指揮;所有學生應做到快速、貓腰、護頭、掩鼻(遇到濃煙時,可利用衣服、毛巾或者其他可利用的東西捂住口鼻,并盡量降低行走姿勢,以免煙氣進入呼吸道。如果煙氣特別濃而使人感到呼吸困難,可貼近墻邊爬行,因為近地處往往殘留清新空氣);不擁擠,不推搡他人,不起哄,不高聲喧嘩,不爭先恐后,不拉手搭肩,不嬉戲打鬧,不彎腰拾物,不逆流而行;在擁擠的人群中,注意雙肘撐開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間保證呼吸;當發現自己前面有人摔倒了,馬上要停下腳步,同時大聲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當自己摔倒時,應盡快爬起;當被踩踏時,要兩手十指交叉相扣、護住后腦和頸部,兩肘向前,護住雙側太陽穴,雙膝盡量前屈,護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臟器。
4.中高層樓房消防疏散逃生的有關要求:在7層以上中高層建筑物進行消防疏散時,嚴禁乘坐普通電梯(有條件的可以乘坐消防電梯)或跳樓逃生;處在10樓以下的學生可視情況利用樓梯道走廊向下逃生;12樓以上的學生,可視情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后向天臺奔跑或盡快尋找陽臺等安全的地方躲避,等待專業人員的救援。有條件的學校可自備高空緩降器或救生繩,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設施離開危險樓層,也可用身邊的繩索、床單、窗簾、衣服自制簡易救生繩,并用水打濕,從窗臺或陽臺沿繩緩滑到下面樓層,從而逃離起火層。
5.疏散引導組在第一時間趕到指定位置(樓梯口、轉角處、樓門口等)引導疏散,指揮學生保持秩序,控制速度,逐次疏散。同時視實際情況可喊“大家注意腳下,防止滑倒;保持秩序,不要擁擠;注意保護頭部,小心墜物;有人摔倒了,大家小心;不要向回跑、不要撿東西”等提示語。幫助有困難的人員疏散。如出現擁擠摔倒等突發情況,負責疏散引導的老師應立即向指揮部報告,等險情排除后,再組織學生有序撤出。待學生疏散完畢后,方可撤離。
組織協調組做好演練指揮、協調等工作;宣傳報道組做好演練的記錄(攝像、攝影等)和計時等工作;后勤保障組做好報警等工作;搶險救護組做好傷員救治等工作。
6.學生疏散到避險場所后,應按照班級形成隊列在指定位置站好,避免混亂。班主任或負責統計的人員進行班級、年級人員統計;搶險救護組檢查學生身體、心理狀況,進行臨時救治、心理疏導;后勤保障組檢查學校各項設施、物資等。完成后,各小組負責人及時向總指揮報告,并根據總指揮的指令采取下一步行動。
7.總指揮宣布演練結束。
七、演練總結階段
(一)總指揮對演練進行現場總結講評,內容主要包括演練組織情況,演練目標及效果,演練中暴露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等。
(二)結合演練的主題和目的,可適當開展相應的安全教育。
(三)對演練場地進行清理恢復,回收整理演練物資裝備。
(四)對演練進行總結評估,各部門和有關人員通過訪談、填寫評價表、提交報告等方式,進行總結評估。有條件的學校可建立獨立評價機制,聘請相關人員為整個演練進行測評。
(五)將演練文字及視頻資料進行整理、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