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寬度應當不小于二十厘米、長度應當不小于六十厘米,安全出口標志寬度應當不小于五十厘米、長度應當不小于八十厘米。
第十七條 人員密集場所的烹飪操作間排油煙設施、集煙罩等設備應當定期進行消防安全檢查,每月至少清洗一次,并做好記錄。
公眾聚集場所用餐區禁止使用瓶裝燃氣。
公眾聚集場所的烹飪操作間應當采用管道供氣方式,并用防火分隔設施與其他場所隔開;使用瓶裝燃氣管道供氣的,應當單獨設置瓶裝燃氣間。
第十八條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和界定標準,將發生火災可能性較大以及發生火災可能造成重大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單位確定為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并向社會公示。
第十九條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依據有關規定和界定標準,將容易造成群死群傷火災的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和高層、地下公共建筑等單位,確定為火災高危單位,并向社會公示。
火災高危單位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配備火災急救、防護用品,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定期開展自防自救演練;
(二)建立消防安全評估制度,定期開展消防安全評估,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
(三)建立火災風險防范機制,依照有關規定投保火災公眾責任險;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二十條 賓館應當在客房內設置逃生路線示意圖,配備必要的逃生救助工具和設施,并設置醒目標識和使用說明。
第二十一條 公共交通工具、單位自備班車、校車應當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逃生救助裝備等應急設施。單位應當定期對應急設施進行檢驗、維護,保持完好有效;對司乘人員進行消防安全培訓。
軌道交通運營單位應當設置與軌道交通消防安全相適應的專業滅火、救援設備和疏散設施。
軌道交通的運營設施和廣告設施應當采用燃燒性能為不燃性或者難燃性的材料;車站非商業區不得設置影響消防安全的臨時商鋪;地面設施應當設有避雷設施,并保持完好有效。
第二十二條 高速公路經營單位、隧道管理單位應當根據消防安全工作的實際需要,配備相應的滅火和應急救援裝備、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
設有帶式傳輸設備的場所應當配備滅火器材。
第二十三條 有固定生產經營場所的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配置消防設施、器材,設置消防安全標志,并定期檢驗、維護,保持完好有效。
第二十四條 未竣工的建筑物內不得設置員工宿舍。
車間、倉庫、集貿市場、商場和公共娛樂場所內不得安排員工集體住宿。
第二十五條 禁止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生產、銷售、燃放孔明燈等產生明火且不可控制的空中飄移物。
第二十六條 物業服務企業承接物業項目,應當查驗共用消防設施的完好狀況,做好查驗、交接記錄,并將查驗結果書面告知業主委員會;未成立業主委員會的應當告知全體業主。
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管理區域內的消防安全職責,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務,對管理區域內的共用消防設施進行維護管理,發現火災隱患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對占用、堵塞、封閉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車通道或者影響消防車登高作業的行為,應當予以勸阻、制止;勸阻、制止無效的,及時向所在轄區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或者公安派出所報告。
第二十七條 同一建筑物由兩個以上單位管理或者使用的,應當明確各方的消防安全責任,并確定責任人對共用的建筑消防設施、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車通道進行統一管理。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督促、指導建筑物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職責,確定責任人對共用消防設施進行統一管理。
第二十八條 公安、教育、建設、安監、旅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管理的培訓機構,應當根據教育培訓對象特點和實際需要進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訓。
下列人員應當參加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組織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訓:
(一)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專(兼)職消防安全管理人員;
(二)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
(三)消防工程設計、施工、監理人員;
(四)消防設施維修、保養人員;
(五)從事高層建筑消防工作的消防從業人員;
(六)專職消防隊隊員、保安消防隊隊員;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人員。
第二十九條 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及其執業人員,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資質、資格,并報市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備案。
第三章 消防組織
第三十條 建成區面積超過五平方公里或者建成區居住人口五萬以上的鎮應當建立專職消防隊,其他鎮應當建立保安消防隊。村(居)民委員會根據消防工作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隊,開展自防自救工作。
距離公安消防隊較遠的開發區、工業園區、風景名勝區的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專職消防隊或者志愿消防隊。
高速公路經營單位、軌道交通管理單位可以根據消防工作需要建立專職消防隊或者志愿消防隊。
第三十一條 公安消防隊、專職消防隊應當按照消防技術標準和責任區滅火、應急救援工作需要配備裝備和器材。
化學工業集中區域內的公安消防隊或者專職消防隊應當配備特種消防車(艇)等裝備和器材。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街區,旅游景點等區域內的消防組織應當配備輕便型消防車等裝備和器材。
高層建筑集中區域內的公安消防隊或者專職消防隊應當配備舉高消防車等特種裝備和器材。
地下公共建筑、隧道、軌道交通等區域內的公安消防隊或者專職消防隊應當配備通風、強制排煙等裝備。
第三十二條 建立專職消防隊或保安消防隊的人民政府應當為消防隊隊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建立專職消防隊的企、事業單位應當為消防隊隊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第三十三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設立消防公益資金,用于開展消防公益活動,補助因參加滅火、應急救援而受傷、患病、致殘的人員和死亡人員親屬。
消防公益資金管理和使用辦法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 滅火救援
第三十四條 單位應當結合實際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預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確定滅火行動、疏散引導、安全防護救護等人員分工;
(二)報警程序和方法;
(三)撲救初起火災和應急疏散措施;
(四)通訊聯絡、安全防護救護程序和措施。
學前教育機構、學校、養老院、福利院、醫院等單位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還應當包含火災發生時保護嬰幼兒、學生、老人、殘疾人、病人等相應措施。
人員密集場所、公共交通工具運營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按照滅火和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