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報警
事故報警的及時與準確是能否及時實施應急救援的關鍵。發生事故的單位,除了積極組織自救外,必須及時將事故向有關部門報告。對于重大或災害性的事故,以及不能及時控制的事故,應盡早爭取社會救援,以便盡快控制事態的發展。報警的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原因,事故性質(外溢、爆炸、燃燒等)、危害程度和對救援的要求,以及報警人的聯系電話等。
為了做好事故的報警工作,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還規定了化學事故的報警電話號碼。我國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報警電話為:010-64915449。上海市也于1991年明確規定,上海地區的化學事故報警電話為"119"。
2救援行動的過程
救援行動一般按以下的基本步驟進行。
(1)接報 指接到執行救援的指示或要求救援的請求報告。接報是救援工作的第一步,對成功實施救援起到重要的作用。
接報人一般應由總值班擔任,接報人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①問清報告人姓名、單位部門和聯系電話;②問明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單位、事故原因、主要毒物、事故性質(毒物外溢、爆炸、燃燒)、危害波及范圍和程度、對救援的要求,同時做好電話記錄;③按救援程序,派出救援隊伍;④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⑤保持與急救隊伍的聯系,并視事故發展狀況,必要時派出后繼梯隊予以增援。
(2)設點 指各救援隊伍進入事故現場,選擇有利地形(地點)設置現場救援指揮部或救援、急救醫療點。
各救援點的位置選擇關系到能否有序地開展救援和保護自身的安全。救援指揮部、救援和醫療急救點的設置應考慮以下幾項因素:①地點:應選在上風向的非污染區域,需注意不要遠離事故現場,便于指揮和救援工作的實施;②位置:各救援隊伍應盡可能在靠近現場救援指揮部的地方設點并隨時保持與指揮部的聯系;③路段:應選擇交通路口,利于救援人員或轉送傷員的車輛通行;④條件:指揮部、救援或急救醫療點,可設在室內或室外,應便于人員行動或群眾傷員的搶救,同時要盡可能利用原有通訊、水和電等資源,有利救援工作的實施;⑤標志:指揮部、救援或醫療急救點,均應設置醒目的標志,方便救援人員和傷員識別。懸掛的旗幟應用輕質面料制作,以便救援人員隨時掌握現場風向。
(3)報到 指揮各救援隊伍進入救援現場后,向現場指揮部報到。其目的是接受任務,了解現場情況,便于統一實施救援工作。
(4)救援 進入現場的救援隊伍要盡快按照各自的職責和任務開展工作。①現場救援指揮部:應盡快地開通通訊網絡;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危害程度;制定救援方案;組織指揮救援行動;②偵檢隊:應快速危險源的性質及危害程度,測定出事故的危害區域,提供有關數據;③工程救援隊:應盡快控制危險;將傷員救離危險區域;協助做好群眾的組織撤離和疏散;做好毒物的清消工作;④現場急救醫療隊:應盡快將傷員就地簡易分類,按類急救和做好安全轉送。同時應對救援人員進行醫學監護,并為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供醫學咨詢。
(5)撤點 指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離開現場或救援后的臨時性轉移。在救援行動中應隨時注意氣象和事故發展的變化,一旦發現所處的區域有危險時,應立即向安全區轉移。在轉移過程中應注意安全,保持與救援指揮部和各救援隊的聯系。救援工作結束后,各救援隊撤離現場以前應取得現場救援指揮部的同意。撤離前要做好現場的清理工作,并注意安全。
(6)總結 每一次執行救援任務后都應做好救援小結,總結經驗與教訓,積累資料,以利再戰。
3應急救援工作中需注意的有關事項
(1)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救援人員在救援行動中,應配戴好防護裝置,并隨時注意事故的發展變化,做好自身防護。在救援過程中要注意安全,做好防范,避免發生傷亡。
(2)救援人員進入污染區注意事項
進入污染區前,必須戴好防毒面罩和穿好防護服;執行救援任務時,應以2-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互相照應;帶好通訊聯系工具,隨時保持通訊聯系。
(3)工程救援中注意事項①工程救援隊在搶險過程中,盡可能地和單位的自救隊或技術人員協同作戰,以便熟悉現場情況和生產工藝,有利工作的實施;②在營救傷員、轉移危險物品和化學泄漏物的清消處理中,與公安、消防和醫療急救等專業隊伍協調行動,互相配合,提高救援的效果;③救援所用的工具具備防爆功能。
(4)現場醫療急救中需注意問題①重大事故造成的人員傷害具有突發性、群體性、特殊性和緊迫性,現場醫務力量和急救的藥品、器材相對不足,應合理使用有限的衛生資源,在保證重點傷員得到有效救治的基礎上,兼顧到一般傷員的處理。在急救方法上可對群體性傷員實行簡易分類后的急救處理,即由經驗豐富的醫生負責對傷員的傷情進行綜合評判,按輕、中、重簡易分類,對分類后的傷員除了標上醒目的分類識別標志外,在急救措施上按照先重后輕的治療原則,實行共性處理和個性處理相結合的救治方法;在急救順序上,應優先處理能夠獲得最大醫療效果的傷病員。②注意保護傷員的眼睛;③對救治后的傷員實行一人一卡,將處理意見記錄在卡上,并別在傷員胸前,以便做好交接,有利傷員的進一步轉診救治;④合理調用救護車輛。在現場醫療急救過程中,常因傷員多而車輛不夠用,因此,合理調用車輛迅速轉送傷員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在救護車輛不足的情況下,對危重傷員可以在醫務人員的監護下,由監護型救護車護送,而中度傷員實行幾人合用一輛車。輕傷員可商調公交車或卡車集體護送;⑤合理選送醫院。傷員轉送過程中,實行就近轉送醫院的原則。但在醫院的選配上,應根據傷員的人數和傷情,以及醫院收醫療特點和救治能力,有針對性地合理調配,特別要注意避免危重傷員的多次轉院;⑥妥善處理好傷員的污染衣物。及時清除傷員身上的污染衣物,還需對清除下來的污染衣物集中妥善處理,防止發生繼發性損害;⑦統計工作。統計工作是現場醫療急救的一項重要內容,特別是在忙亂的急救現場,更應注意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也為日后總結和分析積累可靠的數據。
(5)組織和指揮群眾撤離現場
在組織和指揮群眾撤離現場的過程中要注意:①在組織和指導群眾做好個人防護后,再撤離危險區域。發生事故后,應立即組織和指導污染區的群眾就地取材,采用簡易有效的防護措施保護自己。如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袋套在頭部,用毛巾或布條扎住頸部,在口、鼻處挖出孔口,用濕毛巾或布料捂住口、鼻,同時用雨衣、塑料布、毯子或大衣等物,把暴露的皮膚保護起來免受傷害,并向上風方向快速轉移至安全區域。也可就近進入民防地下工事,關閉防護門,防止事故的傷害;②防止繼發傷害。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域時,應選擇安全的撤離中線,避免橫穿危險區域。進入安全區后,盡快去除污染衣物,防止繼發性傷害;③發揚互助互救的精神。發揚群眾性的互幫互助和自救互救精神,幫助同伴一起撤離,對于做好救援工作,減少人員傷亡起到重要的作用。對危重傷員應立即搬離污染區,需就地實施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