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喇叭”安全宣傳隊是活躍在石柱山區的一支安全生產知識宣傳隊伍。“紅喇叭”宣傳隊共有56支小分隊,近年來,各小分隊上山下鄉,進村入戶,開展安全宣傳活動共計12600余場次,受眾達100萬人次以上。這些宣傳隊活躍在鄉村院壩,居民社區,為教育群眾樹立安全意識,養成注重安全生產的良好習慣,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紅喇叭”安全宣傳隊組建的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群眾尤其是農村基層群眾在物質生活有了大幅改善的情況下,對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多的需求。各種形式的“歌舞團”、“演藝團”、“樂團”、“樂隊”等鄉村樂隊應運而生。這些鄉村樂隊上山下鄉,趕集鎮鬧市,進村組山寨,常年活躍在基層。它們的節目,形式豐富多彩,鮮活生動,內容亦莊亦諧,雅俗共賞;深受群眾的喜愛,享有很好的口碑。
2010年,石柱縣委宣傳部將全縣56支“鄉村樂隊”整編為“紅喇叭”宣傳隊,作為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一個重要載體。我們注意到,“紅喇叭”宣傳隊是基層群眾“追星”的對象,在基層農村很有市場,對老百姓的生活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于是,我們就萌生了一個設想:依托這支力量,利用這個載體,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向基層群眾宣傳安全生產知識。
二、主要做法:三借三給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利用“紅喇叭”宣傳隊走街串巷、進村入戶開展宣傳,形式靈活,不拘一格,場地不論大小,均可開展宣傳活動的特點,采用“三借三給”的辦法,依靠縣委宣傳部這棵大樹,與縣委宣傳部聯合,建立一支宣傳安全生產知識的特殊隊伍。
“三借”就是借載體、借名氣、借智慧。
——借載體。就是借助縣委宣傳部的影響力,借助 “紅喇叭”理論宣傳隊這個平臺,在全縣開展安全生產知識宣傳活動。在具體宣傳活動中,全縣56支“紅喇叭”宣傳隊的名稱不變,人員不變,我們借用原班人馬,利用他們的宣傳手段、宣傳方式,在他們開展理論宣傳的過程中,插入安全知識節目,對群眾開展安全宣傳教育。
——借名氣。經過整合后的“紅喇叭”宣傳隊,有縣委宣傳部這塊金字招牌,有正式的隊旗、隊徽、隊服,面貌煥然一新,名氣比前期的“鄉村樂隊”更大,影響更廣,受群眾歡迎度更高。口碑更好。我們借助了“紅喇叭”這個載體,也就提高了安全文化宣傳工作的知名度,寓教于樂的安全知識也更容易被群眾接受。
——借智慧。“紅喇叭”宣傳隊的很多節目,在內容上都是縣委宣傳部精心挑選的,在節目編排上都是由縣文化館的專業老師負責指導,有的節目是經過文化館編排成熟之后,制成光碟,發放給各支“紅喇叭”宣傳隊到基層演出的。我們借用“紅喇叭”載體,實際上是借用了“紅喇叭”團隊的智慧——我們負責提供安全知識內容,文化館藝術老師、各“紅喇叭”宣傳小分隊歌舞編排人員具體負責節目的編排、巡演。為此,我們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資源,并且保證了宣傳的高質量、高水平、好效果。
“三給”,就是給內容、給任務、給待遇。
——給內容。安監局根據群眾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安全知識、當前開展的安全生產專項行動的內容等,將要宣傳的內容提供給縣委宣傳部和文化館,由他們負責將其編排成歌舞、小品、相聲、快板、故事、三句半、土家啰兒調等節目,并組織縣級文藝工作者排練,制作成光碟,分發給每支樂隊,讓這些樂隊依樣畫葫蘆,照著碟子排練成自己的節目,最后深入基層,在群眾中宣傳演出。
——給任務。為了擴大宣傳的覆蓋面,保證讓更多的群眾看到我們的安全知識節目,保證宣傳的效果,我們給每一個“紅喇叭”安全宣傳隊都分配了一定的工作任務。要求他們高質量地完成。具體任務是:每個樂隊全年至少要有6場關于安全知識的專場宣傳演出;在平時演出中,每場至少有2個節目是宣傳安全知識或全縣統一開展的安全生產專項行動的內容。舉辦專場演出時,要請安監局干部或鄉鎮安監辦工作人員到場觀看;平時演出,由邀請演出的單位或個人在考核節目表上簽字,安監局或鄉鎮安監辦隨時抽查。
——給待遇。“紅喇叭”安全宣傳隊深入基層演出,邀請演出的單位或個人要給300—500元不等的報酬,有時甚至給到每場1000元、1200元。對完成規定演出任務的“紅喇叭”小分隊,安監局均給予一定數額的演出補助。這一措施,既有效調動了他們宣傳安全生產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又降低了宣傳活動的成本。
三、幾點啟示
“紅喇叭”安全宣傳隊的成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深刻的啟示:
1.要練就“發現”的慧眼。面向廣大群眾開展的安全宣傳活動,重在堅持“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紅喇叭”宣傳隊的前身——鄉村樂隊是根植于基層的一種文化形態,在廣大農村,凡有婚喪嫁娶、修房造屋、添子之喜、祝壽宴請,都有鄉村樂隊傾情演出。這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最典型、最生動的文化形式。我們就是在安全宣傳過程中發現了這種文化形式的特殊作用,善加利用,才成就了今天安全知識宣傳大眾化普及的好載體。
2.要學會溝通和協作。安全宣傳活動,不能靠單打獨斗,要靠多種資源的整合利用,靠各級各部門的密切配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石柱縣“紅喇叭”安全宣傳隊這種形式的基層安全宣傳隊伍的成功組建,以及熱火朝天的宣傳工作,就是縣委宣傳部、文廣局(含文化館)、安監局等部門以及各鄉鎮大力支持與協作的結果。沒有這些部門的合作,沒有各鄉鎮的支持,我們的宣傳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3.宣傳形式要不拘一格。安全宣傳切忌呆板僵硬、長篇累牘、滔滔不絕的說教,要善于運用鮮活的事例,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用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向群眾宣講,與群眾面對面地交流。因此,在宣講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只要群眾樂于聽,聽得懂,易接受就行;也就是說,不管你采取什么宣傳形式,但必須做到一點:要管用!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孟集幼兒園家園同步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