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要徹底煮熟才能滅菌
2007-11-19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超級細菌”藏在禽畜身上
據報道,港大與食環署合作,在全港屠宰場所及菜市場隨機抽取734個食用動物的腸道樣本,包括豬、牛、雞、白鴿及鴨鵝等,了解食用動物含抗藥性大腸桿菌的情況。結果發現,當中10個豬、牛及白鴿的腸道樣本含有抗藥性大腸桿菌,這意味著這種“超級細菌”已經存在于市民天天食用的禽畜中。
報告說,這種細菌可引發肺炎、血中毒及尿道炎,更可怕的是,惡菌侵入體內后帶有傳染性,可潛藏體內多年伺機出動,并且會把抗藥性基因傳給腸道內其他細菌,使抗藥情況長期停留體內。一旦患者抵抗力轉弱便會并發各種感染炎癥,引發極難醫治的感染問題,連最強勁的盤尼西林和頭孢子素等抗生素也無法對付。抗藥性惡菌危及人體,已引起港人震驚。
給動物喂抗生素最終吃到人肚里
中山三院的文卓夫主任告訴記者,“廣譜霉抗藥性大腸桿菌”應是產超廣譜β—內酰氨酶(ESBLs)大腸桿菌的通俗叫法,這種大腸桿菌因產生β—內酰氨酶使抗菌素難以將它殺死。在臨床分離培養的大腸桿菌中,產生ESBLs的可占二到三成。近年來,抗藥性細菌比例增加較快,主要與人類濫用抗生素有關。一些農戶給動物時喂養抗生素,也誘導產生抗藥性大腸桿菌,并且最終透過食物鏈影響人類健康。
香港食環署的報告說,若吃了沾有惡菌而未徹底煮熟的肉類,可“隨時中招”,當中以半生熟的豬肉和牛肉最危險,香港每年有近4000人感染這種惡菌。據文主任了解,廣州臨床也常有吃火鍋及不潔食物后出現腹瀉的病例,但其中的部分病例是否與抗藥性大腸桿菌有關尚無明確的資料。
吃到問題肉可能有急性癥狀
文主任說,吃到這種抗藥性細菌的肉類,可出現急性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發熱、脫水等癥狀。感染輕者可自愈,重者除一般治療外,還需用敏感的抗生素。不發病者可無任何癥狀,但可攜帶此菌;當抵抗力降低時,可并發各種感染。
記者了解到,目前廣州市場上衛生檢疫合格的放心肉只能保證其豬肉的肉源沒有病豬死豬,但是對豬肉中是否含有催長劑、催肥劑、瘦肉精、激素和抗生素等不做硬性檢測。對于菜市場上的肉,哪些可能有抗藥性細菌,文卓夫表示很難辨別。不過有消息稱,廣州市有關部門將著力查處市場上的抗生素殘留超標豬肉,市民以后吃肉將可以更加放心。
徹底煮熟可殺死抗藥性細菌
目前市場上的肉類是否含抗藥性細菌雖然沒有檢測,但文主任表示市民也無需過分擔心,這種細菌不耐高溫,在100攝氏度的高溫下煮5~10分鐘就很保險了。
文主任表示,禽畜類的大腸桿菌主要在腸道內,肉的表面可能會沾上一些。除非是病禽病畜,一般肉里面不會含有抗藥性大腸桿菌,這又可以通過檢疫被發現。他建議,市民在煮肉之前可以先把它洗干凈,即使有細菌也能洗掉一些;他表示,最重要的是肉要徹底煮熟,這樣能殺滅細菌。
吃沒煮熟的肉易患多種疾病
文主任說,肉類煮熟不但能殺死抗藥性大腸桿菌,還能預防其他細菌、病毒、寄生蟲及一些毒素等引起的疾病。
吃沒有煮熟的肉類,容易因感染沙門氏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肉毒桿菌和肝炎病毒、真菌毒素而食物中毒。另外,生吃淡水魚、生魚片、魚生粥,用剛捉到的小魚做下酒菜,易患肝吸蟲病;熱衷吃未熟的豬肉和牛肉,易引發豬帶絳蟲、牛帶絳蟲病;吃醉蟹或未做熟的淡水蟹或蝲蛄,易患肺吸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