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2日CCTV《經濟半小時》播出陜西7.19銅川礦難調查,以下是節目實錄:
今天我們來關注陜西銅川“7·19”礦難。說起銅川,大家就會想起去年11月28日的陳家山特大礦難,它是44年里我國煤炭行業最大的一起安全事故,166名礦工在事故中遇難。就在這起特大礦難過去還不到8個月,2005年7月19日下午兩點20分,銅川金鎖關鎮一個私營煤礦再次發生特大瓦斯爆炸,當時井下有40名礦工,除了11個人逃出井口外,29個礦工生死未仆,我們的記者盧曉波、周勇、羅垠第一時間趕往了現場。
爆炸發生時礦工周根衛正在屋里睡覺,聽到響聲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出事了,他趕緊往礦上跑。
礦工周根衛:“我的哥哥和兄弟都在下面。”
周根衛的哥哥周根耀和他的親戚周串聯當時都在井下, 從逃生出來的11個人中,周根衛沒有發現他們兩個,于是當礦工還不到一個月的周根衛自告奮勇,要下井救人。
周根衛:“我是頭一班,我打頭陣,我下去主要找我的哥哥和兄弟。”
還有29個人在井下,是死是活都不清楚,每一秒鐘對于井下的人來說都是寶貴的,在市里的救援人員還沒有趕到之前,礦上自己組織了一支六人的救援隊,第一時間進行搶救。
救援人員:“爆炸以后灰太大,支架倒了。”
周根衛他們在巷道里摸索著走了200多米,發現了一個礦工。
周根衛:“找到他時已經人事不知。”
用絞車把人拉上去后,周根衛他們又繼續前進了100多米,這時發現了第二個礦工。
救援人員:“頭發沒了,皮膚燒焦了。”
周根衛他們走了不到1000米,救出了3個受傷的礦工,但是他們前進的道路也被塌方的巷道堵住了。從縫隙中,周根衛看到了一個礦工被壓在那里。由于沒有帶工具,他們一籌莫展。
周根衛:“有個洞,我趴在那里看到一個人,已經不動了,砸到腦殼了。”
就在這個時候, 周根衛他們的氧氣很快就要用盡,救援隊只好開始往回撤,第一次救援行動就這樣結束了。被困工友近在眼前卻無能為力,井下還有幾十個兄弟不知生死,周根衛他們回到了地面。
7月19日16點30分,在事故發生后2個小時內,由銅川市緊急調遣的銅川礦務局救護隊、崔家溝煤礦救護隊等6個小隊先后趕赴現場。一到現場,就有3個救護隊被安排下井。然而,一進入井下,救護隊就遇到了困難。
救護隊員:“主要的困難是無法通過通往工人工作地點的航道冒頂。”
21點,經過4個多小時的摸排,救護隊發現井下塌方嚴重,3個巷道冒頂,回風系統已經遭到破壞,救援工作進展緩慢。盡管如此,救護隊還是在主巷道內發現了2名遇難礦工遺體,更加令人振奮的是,在井下發現了1名受傷礦工。
救護隊員:“21點零5分,這名受傷礦工被順利送到井上。”
受傷礦工被并馬上送往醫院接受治療,盡管此事井下還有23名礦工下落不明,但這位礦工的被救還是給很多人增添了希望。
此前,在7月19日18點20分,陜西省副省長洪峰帶領省有關部門負責人已經趕到事故現場,組織成立了以省煤炭局局長王雙明為總指揮的搶險指揮部。整個搶險工作緊張有序的進行中。在經過了一個不眠之夜之后,7月20日的7點開始,搶救人員開始下井清理巷道,恢復通風系統。
7月20日的9點30分,經過8個小時的艱苦奮戰,救援人員對井下主通風系統的通風設施進行了維護,安裝了局扇,連接了通風筒230米,對冒頂巷道恢復了局部通風。井下救援環境的改善使得救援隊員可以最大限度的向井下礦工的遇險地點前進。
剛剛從井下上來的隊員說:“通風了,到了地下工作面了,找到10個,剩下的人還沒有找到。”
7月20日10時15分,救援人員又發現了10具遺體。死亡人書已經上升至 13 人,其他13人依然下落不明。而隨著井下救援的深入,救援難度也越來越大。
救援隊員:“航道不好走,有的地方很低,需要爬著過去,溫度也高。”
7月20日13時15分,勘查人員又發現了7名遇難人員遺體,但由于遇到冒頂,勘察隊員被迫返回。
在井口外,等滿了準備迎接生還礦工的人們,醫護人員也把急救車開到了井口附近。然而死亡人數一直在上升,遇險礦工生還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了。
銅川礦務局救護大隊總工程師:“先后六個救護隊15批128人次投入搶險工作。還有6人下落不明。”
據了解,在7月19日下井的40名礦工,他們在井下的工作地點分別在3個地方,包括兩個掘進口和一個維護巷道,至今下落不明的6個礦工正是在其中的一個距離地面50到80米掘進口。在地面上可以輕松通過的50多米路程,在發生瓦斯爆炸之后的礦井下卻是一段艱難的路程。
7月20日19點15分,第16批救護隊又開始準備下井了。
7月21日凌晨,最后六名遇難礦工的遺體被發現,救援工作結束。在離井口不過50米的地方,是充電室,充電室的門上還寫著不同班次領取礦燈的時間。而在室內的燈架上,還有很多位置空著,這些沒有歸還的礦燈的主人正是遇難的礦工們。
看到這些空著的礦燈架,我的心情很難受。經過兩天的緊急救援,全部29個礦工都找到了,其中26人遇難,3個人受傷,救援隊發現這3個人的時候,他們已經被高濃度的瓦斯熏倒,神志不清,生命也危在旦夕。
7月19日,銅川金鎖關煤礦發生特大瓦斯爆炸,29人被困井下,經過16輪緊急救援,救援隊只找到了3名活著的礦工。他們被送到了銅川市礦物局中心醫院救治,我們的記者隨即趕到醫院,了解這幾名幸存者的情況。
在銅川市礦務局中心醫院的燒傷科,記者見到了被周根衛他們第一時間搶救上來的兩個礦工,兩個人的臉部、手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燒傷,頭發被完全燒焦。
燒傷科成主任告訴記者,這兩個病人目前生命沒有什么危險,但是由于瓦斯中毒對大腦造成了一定影響,所以他們的神志并不十分清醒,情緒的波動也比較大。在現場,我們不時能聽到病人的自言自語。
受傷礦工的眼睛也被高溫灼傷,就在我們打算離開的時候,礦工楊軍峰突然跟我們說起了礦下的情況。
礦工楊軍鋒:“礦燈突然滅了,火把我吹倒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楊軍峰在礦下主要負責運煤的礦車,他的工作點離爆炸地點有4-5百米,所以這次僥幸逃過一劫。
而在旁邊的一個病房的礦工就沒那么幸運了,到現在仍處于昏迷中。就在一群前來看望他的人當中,銅川市市長馮新柱也在其中。據醫生介紹,這名礦工被發現時是被夾在石縫中,花了不少時間才解救出來,爆炸后在高瓦斯的環境里待了這么長時間,對中樞神經的損害不小。
馮新柱市長說:“省上指示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把人治好。”
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這家煤礦的礦工都是周邊地區的農民,他們大多來自安康、山陽,還有一些就是銅川當地人。他們下井采煤的時間并不長,最長的不過3、4年,最短的還不到20天。他們都是家里的頂梁柱,放下鋤頭來挖煤,就是為了讓家里走出經濟困境。
在一家旅店里,記者見到了中午剛剛趕到的礦工李景榮的家屬。李景榮的妻子還難以接受丈夫去世的事實,因為就在礦難發生的頭一天晚上,李景榮剛剛往家里打過電話。李和財是李景榮的叔叔,叔侄倆無話不說。
李和財:“孩子讀書3千塊錢,老人看病兩三千塊錢,老婆兩三千塊錢。這一年家里的農活忙完出來打工五六千,這些還不夠,每年要借7 、8千塊錢。”
在李和財的眼中,46歲的李景榮是一個能干顧家的人。李和財告訴記者,和一般的礦工不同,李景榮在老家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生產隊長。
李和財:“他這個人一般的人群中確實相信他,這個人處事公正。”
李景榮在礦上住的屋子,今年他只在這里住了兩個月,就再也會不來了。李和財告訴記者,李景榮還有一個心愿沒了,就是要給12歲的孩子掙夠將來上大學的錢。
李和財:“他說他不干不行,苦干,再干十年,把娃教過來,慢慢還賬。”
五金煤礦的礦工們就住在離礦口不遠的地方,這一間間土坯房里住著40多位外出打工的農民工。不少人在一個月前才剛剛來到這里。為生活所迫,他們從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變成了整天見不到陽光的礦工。
礦工黃太漢:“沒地、孩子上學需要一大筆錢。”
今年40多歲的黃太漢,在這些礦工中已經算年紀大,比較有經驗的礦工了,他告訴記者,農忙時他們在家種地,農閑時就出來挖煤,今年他又帶了周根衛他們兄弟幾個一起出來挖煤。
黃太漢:“都知道危險,但煤礦工作時間短,8個小時就有幾十塊錢。”
在礦下工作8小時,就能有六七十塊錢工資,一個月下來能整一兩千元,這比起到城里打工掙的都多,對于這些急于掙到錢的農民工來說,雖然每天都提心吊膽,但仍然沒法抵抗這個誘惑。
黃太漢:“本來說干到娃娃開學就回去。”
孩子等不到父親的學費了,周根衛的兩個親屬在這次礦難中全部遇難了。周根衛告訴記者他們就睡這兩張床上,說是床,其實就是幾塊磚頭墊起一塊木板。除了幾件換洗的衣服,死去的礦工什么東西都沒有留下。來這里干活的礦工大多來自鄰近的農村,為了家庭和孩子,他們舍不得花錢,只吃面條和蔬菜,連掛在墻上的臘肉都不怎么舍得吃。雖然知道挖煤是提著腦袋在干活,但也沒有別的選擇。
周根衛:“沒有技術,只能干手上的活。”
這些礦工明明知道下井危險,但為了家里的日子好過些,為了孩子能上的起學,他們只能頂著危險下井。這家礦井是一個私營煤礦,固定資產只有400多萬元,一次礦難就奪走了26個礦工的生命,賠償和善后工作成了個難題。
在719特大瓦斯爆炸中,有26名礦工遇難。礦難發生之后,事故善后處理組遇到了兩大難題。一是如何落實賠償資金,二是如何聯系遇難礦工家屬。在印臺區金鎖關鎮政府的善后指揮中心,記者看到這里分設了接待處、善后組等7個小組。在善后組,銅川市印臺區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的李海鴻告訴記者,遇難礦工家屬的賠償標準正在依據相關的規定制定中。然而,金鎖關鎮五礦是一家私營煤礦,固定資產只有400多萬元。善后工作的另外一個難題則是和礦工家屬的聯絡。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15位遇難礦工的家屬60多人趕到了銅川市,為了搞好接待工作,印臺區專門安排了26個機關單位,各負責安置一位礦工的家屬。在接待處的記錄本上,記者看到了每個相關單位的具體聯絡方法和責任人。
現在當地民政、保險、勞動保障等有關部門已經召開了現場辦公會,研究制定了遇難礦工的善后處理方案,決定按照從寬從優的原則,進行賠償,具體標準會參照陳家山礦難的標準執行。就在救援結束的當天,陜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開始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
說到這次發生瓦斯爆炸的原因,礦工黃太漢很激動,他有過幾年礦工經驗,在別的礦也挖過煤,他認為這個礦的工作環境太差了。
礦工黃太漢:“里面的空氣不行,悶熱,不舒服。”
黃太漢說他以前干過的礦雖然不比這個礦大,但是礦下的作業情況比這個礦好多了。
黃太漢:“這個礦很怪,沒有水,水是防塵防瓦斯的,風機也很小。”
他還提到了一點,在他們的工作面上沒有瓦斯報警器,只在主巷道懸掛了一個。平時一般都是瓦斯檢測員到工作面上測一下就走了。沒有實時監測。
黃太漢:“在其他礦工作面上都有。”
在配電室的墻上,寫著100多個礦工的名字,但值班員告訴記者,礦上的人數沒有這么多,因為礦工的流動性太強。礦工流動的隨意和頻繁給煤礦安全培訓帶來了麻煩,有的礦工就不了解有關瓦斯的安全常識。
那么這家私營小煤礦是否是一家合法煤礦呢?
馮新柱市長說:“証照齊全的合法煤礦”
這家煤礦通風差,工作面沒有瓦斯報警裝置,礦工缺乏安全常識,這些都是發生事故的隱患,有關事故的原因正在調查之中。
面對頻頻發生的礦難和快速上升的死亡人數,昨天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召開了電視電話會議,部署打擊煤礦違法生產聯合執法活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毅中表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是傷亡事故多發的關鍵原因。這次實行煤礦安全政府部門聯合執法,就是要解決執法不嚴,切實有效推進煤礦安全法制建設,促進煤礦安全狀況穩定好轉。
主編:梁軍 記者:盧曉波、周勇、羅垠 攝像:樊建恩 編輯:向華
CCTV-2《經濟半小時》首播時間:21:30 次日重播:12:30、16:40
上一篇:走進崗子村 冷熱皆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