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入,我國一批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已從單一的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格局,逐步向多種所有制經濟體制共同發展的格局轉變,改制、轉制已成為企業資產重組、生存和發展的新思路和新形式。但是相當一部分企業在改制后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求生存、求發展、求效益上,在職業衛生管理上往往無暇顧及,如何加強改制企業的工業衛生管理已成為擺在衛生部門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存在的問題
1、改制后的企業負責人把精力放在企業的生存發展上,往往無暇顧及職業衛生管理。有些負責人過去是營銷人員、技術人員,對國家職業衛生的法律法規不熟悉,對職業衛生的技術問題一竅不通,往往為了企業的眼前利益盲目指揮,使職業衛生管理從根子和源頭上就出現了極大的隱患。
2、有些改制企業偏面強調減員增效,大幅裁減企業的安技、衛生人員,甚至撤銷了職業衛生管理機構,使企業潛伏的職業安全衛生隱患無人抓、無人管。
3、一些企業改制后急于扭虧、止虧,對職業衛生經費的投入不到位、缺乏必要防護設施、勞動防護用品配置不足,使得職業病發病率及職業相關疾患檢出率居高不下。
4、很多企業改制后無主管部門或主管部門的管理監督功能下降、企業缺乏必要的外部制約機制。同時改制后工會、職工的內部監督作用也大為下降,企業內部也沒有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約束機制。
5、臨時用工增多、職工的職業衛生意識淡漠,為了掙錢拼命蠻干,全然不顧自身和他人及工廠的安全。
6、有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破壞正常的工藝流程和設計要求,降低對原材料的要求,如以價格較低的工業酒精替代食用酒精等,人為地增大了發生職業中毒事故的可能。
7、企業改制過程中,往往沒有考慮工業衛生職業病問題,往往沒有預留一定的職業病防治經費,也沒有將相關問題列入改制合同。改制后,原企業的職業病例和新發職業病例、疑似病例的職業病勞保待遇難以得到保障,甚至有被裁減的危險。
二、對策
1、認真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是搞好改制企業職業衛生管理的關鍵。國家已經出臺《職業病防治法》及一系列的配套法規,對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用人單位的職責進行了界定,對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作了明確的規定。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政府依法宏觀規劃,衛生行部門依法行政,用人單位依法治廠,才能從根本上切實保證職工的身體健康。
2、積極推進衛生監督與疾病控制體制改革是目前搞好職業衛生工作的前提。衛生行政部門應積極推進改革,明確界定并強化兩類機構的職能,加強職業衛生隊伍建設,減少內耗,使其在職業衛生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加強預防性衛生監督是搞好企業職業衛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衛生監督與疾病控制機構要按各自的職能,密切配合,堅持“預防為主”,把好衛生審查與衛生學評價關,從源頭上把職業危害控制到最低水平。
4、督促改制企業將職業衛生工作納入發展規劃。企業必須依法安排職業病防治經費、加強內部組織與制度建設、配置職業衛生防護設施,積極開展生產環境監測與職工健康體檢。
5、加強職業衛生法律法規和職業病防治知識宣傳培訓。利用電視、廣播、培訓班、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培訓,讓企業領導明白“企業要發展、衛生要跟上”的道理,讓職工提高職業衛生意識,使預防和減少職業危害成為企業與職工的自覺行為。
6、建立社會保障制度,解除職工后顧之優。國家將職業病保險納入工傷保險范疇,用人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確保職工患職業病后有基本的醫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