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衛生是保護社會生產力和勞動者權益,為企業安全生產和職工健康服務的重要工程,是企業順利發展的前提和保證,是生產經營工作的必然需求,與生產唇齒相依。企業在從事生產過程中產生或形成了各種職業危害因素,直接危害勞動者的健康,因此必須加以預防。石化企業存在的有害因素種類較多,不僅有硫化氫、氨、氯、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液化氣、二硫化碳等有毒物質,而且存在粉塵、噪聲、高溫等物理性因素,長期接觸這些有害因素,就會對人的健康造成損害,因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企業要樹立安全衛生與生產協調發展的思想,履行職業病防治職責,建立健全勞動保護、職業衛生防護等制度,承擔自身的管理責任。企業各部門要聯起手來,堅持職業病三級預防原則,抓好職業衛生工作。避免一些企業不惜以犧牲勞動者健康為代價追求高額利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要使領導和職工從上到下都認識到職業危害是一個慢性積累的過程,克服重“工傷”而輕“軟傷害”(職業病)的舊的思想觀念,不要拿勞動者的健康生命作賭注,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職業病方針。首先要建立職業衛生三級管理網絡、管理制度和考核標準,從公司到二級分廠到車間都必須明確職業衛生專兼職管理人員,建立管理職責和管理規定。制訂出企業的長、中、短期職業衛生工作計劃,使職業衛生工作早日步入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不再成為企業生產的薄弱環節,每年年初制訂方針目標,年底由公司組織有關單位進行考核,根據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獎懲。避免由于責任不清,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職工健康危害。
《職業病防治法》的正式實施,充分表明了國家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視,對職工身體健康的重視,使我們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有法可依,勞動者的健康權益有了保障。大力宣傳職業病防治法,宣傳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宣傳勞動者的權利和用人單位的責任與義務,結合本單位工藝流程、操作規程,管理規定等的學習,使勞動者認識到身邊的職業危害,認識到自己可能會患的職業病及不良作業方式和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因而積極主動預防職業危害因素對人體的傷害,拒絕無防護措施的有害作業。同時,促使企業積極主動提供相應職業病防護措施和設施,改善職工的作業環境,保障勞動者健康。
1.應急教育 發生事故及新裝置開工前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衛生知識教育。
2.普及教育 將宣傳教育作為預防工作的重點,使勞動者掌握本崗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防護,不良作業方式和不良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
3.分層次教育 首先,要針對職業危害比較嚴重的場所,重點加強自救互救的培訓,按照制訂的急性化學中毒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演練,以便在發生事故時,能迅速有效地進行應急救援,減少對生命財產的危害和損失。其次,要對企業的領導者、管理技術干部等安全生產的決策者,組織指揮者進行教育,加強他們對職業安全衛生法規政策的掌握和理解,使他們在決策、組織和指揮生產時不發生損害勞動者健康的違法、違章行為。
總之,無論通過何種方式的教育培訓,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實現企業和勞動者從“要我防護到我要防護”的思想觀念的轉變,自覺主動進行防護。使各級領導和全體員工充分認識到職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作用和長期效應,樹立健康教育是生產力,是綜合效益、是安全生產源頭的觀念。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和不被他人傷害。
據調查分析,由職業病造成的經濟損失與預防職業病的資金投入之間的比例為7∶4∶1,即如果企業發生職業病和職業性損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7,那么在發生這些損害之前就對生產中的職業性危害因素進行治理,所需投資只有4,如果企業在新建時就將預防職業危害的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考慮,其投資僅為1。因此,加強建設項目的預防性衛生監督是消除和控制職業危害的根本措施。從源頭控制職業危害主要有四項措施,職業危害預評價,即對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進行預測性評價;落實“三同時”制度,即建設項目的衛生防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設計審查,確保將預評價提出的防護措施建議和要求落實到建設項目的設計中;竣工驗收評價,建設項目在試運行期間,通過對建設項目存在的苯、硫化氫、氨、氯等化學毒物,粉塵及噪聲、振動、輻射等有害因素的濃度(強度)進行測定,對除塵、排毒、通風、照明等各種職業衛生防護設施、輔助設施、應急救援設施和管理進行評價。
上一篇:xx公司勞動保護知識宣傳資料
下一篇:啤酒企業職業危害危險源識別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