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黑龍江省環保廳獲悉,11日,俄方正式通報我方,證實黑龍江水體中發現的污染物為石油類物質,起因是俄方境內的阿穆爾河支流發生的油類泄漏造成的。當地時間7月8日14時,俄羅斯阿穆爾州阿穆爾河發生一起石油類物質泄漏事件,約3公里長、0.6公里寬的油性污染帶從俄羅斯境內流出進入黑龍江。經過中俄雙方有效防控,江中石油類污染物的濃度明顯下降,至撫遠監測斷面時沒有表現出典型的污染帶特征,水質達到三類標準。目前,污染帶已全部移出我國境內。
事件發生后,黑龍江省立即啟動應急監測程序。該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和沿江縣市環境監測站在斷面點位加密監測。該省環保廳派出工作組赴黑河、鶴崗等地指導污染防控工作,在江面上設立四個攔截監測點位,全天24小時加密采樣監測,發現異常及時報告。蘿北縣派出40余名駐地官兵,并出動四艘艦艇和民用船只,在我方一側對油狀漂浮物進行打撈攔截;同江市在松花江入黑龍江口上2公里處,組織40人和5條船只,采用吸油氈、吸油棉等措施開展拉網式的打撈污染物工作。
黑龍江省三江環境監測站站長宋南哲分析,由于水流作用、高溫氣候、積極打撈等因素,導致油類污染物的揮發正不斷加大,污染物濃度不斷降低,所以沒有對水質造成太大的影響。
目前,各監測斷面已經沒有明顯油污,水質基本恢復正常,不會對飲用水和生態環境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