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數基層環保執法部門正面臨執法難、難執法的窘境。
環保部門與當地污染企業的矛盾,被比喻成貓和老鼠的關系。在這場“貓”和“老鼠”的對決中,“鼠”肥,“貓”瘦!笆蟆,往往是地方GDP的貢獻者,有地方首長撐腰,而“貓”是地方首長任命的,要為GDP服務、讓路。
基層環保部門面臨種種制約,基層環保部門的監管還比較粗放,要和污染企業以及背后的支持者掰手腕還得琢磨巧勁兒。
環保部法規司司長對本報記者公開的觀點或許能給基層環保執法提供一個“突出重圍”的思路。
基層環保執法難是個不爭的事實。如何讓基層環保執法走出困境?環境保護部法規司司長楊朝飛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眼下,應重點查處主觀故意、惡意違法行為;同時,他建議,基層環保部門應當支持老百姓的污染訴訟,給他們提供一些污染監測數據。
惡意違法排污危害最大
近一年來,發生的嚴重污染案件不下5起:2008年9月,發生在云南省的陽宗海水體污染案件;今年2月20日,江蘇省鹽城市發生的飲用水取水口水源污染案件;7月29日,發生在湖南省瀏陽市的鎘污染案件;8月16日,陜西省鳳翔鉛污染案件以及8月18日,湖南省武岡鉛污染案件。
事實上,這些嚴重污染案件都是由于企業惡意違法所造成的。
以湖南鎘污染為例,湘和化工廠是一家曾經被勒令關停的污染化工企業,后被招商引資到了瀏陽市鎮頭鎮的雙橋村。因為污染問題,周邊村民與污染企業斗爭了5年多。
但是,對這樣一個多年惡意違法的企業,當地的環保監管部門卻沒有盡到監管責任,最終當地環保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受到了黨政紀處分甚至法律的追究。包括云南陽宗海在內的其他4起重大環境污染案件事實上都存在著企業惡意違法問題。
楊朝飛認為,基層環保執法應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到監管、查處惡意違法上來!捌髽I能夠運轉污染治理設施、自覺治理污染就很不錯了!睂τ谄髽I由于技術問題、管理問題偶爾出現的超標,楊朝飛建議,不應作為當前查處的重點。對于有人提出的超標就是違法,“我始終不同意這個觀點。”楊朝飛說,一年有一次超標就定為違法企業、就重罰,他認為,這樣執法并沒有抓住當前違法的重點。
楊朝飛表示,查處違法排污要找重點突破,著重查處那些造成大量污染,主觀故意的惡意違法行為。
楊朝飛說,這些惡意違法行為包括媒體曝光的污染企業私設暗管偷排的、白天不排晚上排的;建設項目未批先建、批小建大,有的等建成之后再去補辦手續,還有的在監管中搞監測的假數據、修改原始監測記錄;再有就是一些企業對執法人員到現場執法檢查采取暴力抗法、阻撓干擾執法的;另外一部分是屬于生產、銷售、轉移、進口不符合產業政策的設備。楊朝飛說,國家有關產業政策實施了很多年,到現有大量不符合產業政策的設備還在運轉。他認為,如果從生產環節上把污染堵住了,環境污染就不會是現在這樣了。
但是,他對關停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也表示出了擔心!斑^去看哪兒關停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我高興,但后來就高興不起來了!睏畛w說,他高興不起來的原因是“這里關了它,它就跑到那里開,下游關了往上游跑,城市關了往農村跑,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地方關了它向偏遠地方轉移,最后,污染總量并沒有減少!睏畛w說,這些都屬于惡意排污行為,應該成為基層環保部門今后執法時的重點打擊對象。對于環境違法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楊朝飛說,也應該從重查處。
執法程序不嚴格是通病
環境保護部行政復議案件處理歸口法規司。楊朝飛說,地方環保部門執法程序不嚴格是行政復議案件中最常見的問題。
他認為,在執法中,基層環保部門會更多關注執法是不是合法,引用法律條文對不對,但往往對執法程序重視不夠。“由于執法程序不嚴格,被告上法院,最后還要敗訴。”楊朝飛說,要嚴格執法程序,其中,調查、取證、告知等每個環節都要做細,同時,還要聽取被處罰人的陳述,對一些重大案件要舉行聽證,特別是處理決定一定要集體決定,“不能一個人說了就了事!睏畛w說,在執法程序上,還應該及時將處理決定送達被處罰單位,并且要允許他們復議、申訴,這是保證執法公正的一個重要環節。
楊朝飛建議,基層環保部門要綜合運用各種懲戒手段,發揮政策和法規的組合作用!捌髽I的一些老板可能有的是縣委委員,有的是人大代表,有的是政協委員,有的擁有工會、共青團、婦聯授予的榮譽稱號。他們在哪兒有稱號,你就把他的違法行為告到哪兒,讓這些部門撤銷他的榮譽稱號,這比罰他三萬、五萬要管用得多。”楊朝飛說,同時還要與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司法部門密切配合。他表示,環境保護部已經制定了一些案件移交、移送程序,“該拘留的就把案件轉給公安部門去拘留!睏畛w說,為什么拘留這個執法手段運用得不好,“到公安部門一問,才知道根本就沒把案件轉過去!
環保部門應支持受害百姓
污染受害者在打環境污染官司時,舉證難是他們不能勝訴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政法大學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作為一家專門為污染受害者提供免費法律幫助的社會團體,在它們所參與的大多數案件中,幾乎都遇到了取證難的問題。
據該中心有關志愿律師向記者介紹,一些地方環保部門特別是發達地區的環保部門有完整的監測機構,并且保留有對污染企業的監測數據。而這些數據往往是污染受害者打贏環保官司的重要證據。
“但是,當我們到這些環保部門調取監測數據或其他處罰文件時,不是吃閉門羹,就是被拒絕,能夠拿到基層環保部門監測數據的是少之又少。而很多時候,地方環保部門所掌握的監測數據又是我們打贏環保官司的一個重要證據。”這位志愿律師告訴記者,為了取得證據,他們不得不將地方環保部門告上法庭,“我們做的好幾起案件都是先起訴地方環保部門,要求公開相關政府信息,然后再起訴污染企業!彼嬖V記者,正是由于污染證據的缺失,從而影響到案件的勝訴。
對于這位律師遇到的苦腦,楊朝飛的態度非常明確:“當老百姓的環境權益受到損害時,環保部門應當支持老百姓!睏畛w建議基層環保部門,應給他們提供一些監測數據!白屗麄內シㄔ,污染損害事實能不能成立,最后讓由法院去判決嘛!睏畛w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