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是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經常接觸危害因素而引起的身體病變。導致職業病的主要危害因素有生產性毒物、生產性粉塵、物理危害因素、致癌因素、職業傳染病等。
職業危害與安全事故危害相比有什么特點?
您可能會認為職業危害的后果不像事故傷害那么可拍,但只要稍加分析,您就知道它的嚴重性了。
其一,事故造成的傷害多是突發性的,而職業危害一般是慢性的、積累性的、漸進式的,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會表現出來;
其二,除某些重大惡性事故外,事故傷害一般只造成個別人員的傷亡。而職業危害則不然,只要作業場所存在有毒有害因素,現場的所有人員都會受到它的危害;
其三,事故傷害只危及職工本人生命安全,而職業危害不僅影響職業本人健康,還可能危及下一代。
為了保護職工的健康安全,國家專門制定了有關的法律法規。只要企業能認真執行國家的規定,職工能認真對待各種危害因素的侵害,職業病就可以得到預防。
由于引起職業病的危害因素一般人不易直觀察覺,因此了解職業病的防治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哪種職業病是我國目前最為常見的職業病?
我國目前最為常見,影響最廣的職業病要數“塵肺病”。它是長期吸入較高濃度的生產性粉塵而引起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的肺組織纖維化的疾病,至今尚未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其中最為嚴重的是矽肺病,是由于長期大量吸入含有較高濃度二氧化硅粉塵所引起,造成肺部的彌漫性纖維化,進而影響肺功能。常見的并發癥有肺結核、自發性氣胸、肺水腫。
塵肺病應如何防治?
塵肺病的防治應注意:
1.“預防為主”。生產經營者應積極采取綜合防塵措施,將作業環境的粉塵濃度降到容許范圍內;
2.作業人員則應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做好個人防護,按要求穿戴防護用品,以防止塵肺病的發生;
3.如果您發現某個單位存在有粉塵的生產作業環境,而沒有采取防塵措施,也沒有向職工免費提供適合的防塵用品的,您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健康去冒險,而且還應該去舉報這個單位的違法行為。
職業中毒也是最常見的職業危害嗎?
職業中毒是最常見的職業危害之一。其中包括鉛中毒、汞中毒、苯中毒、刺激性氣體中毒、窒息性氣體中毒等。
生產性毒物是通過哪些途徑進入人體的?
生產性毒物進入人體最主要、最常見、最危險的途徑是經呼吸道侵入。其次,還可以通過皮膚和消化道侵入人體導致中毒。
預防職業中毒有哪些措施?
預防職業中毒的措施主要有:
1.實現生產的自動化,盡可能減少人接觸含毒物的機會;
2.含毒物的裝置要盡可能密閉;
3.加強通風,經常對作業現場環境進行含毒物質濃度的監測;
4.除企業應加強作業人員的衛生保健措施外,職工本人也應該做到穿防護服,戴防塵口罩,飯前洗手,班后淋浴;
5.有職業中毒危害的單位還應定期組織工人體檢,不讓妊娠哺乳婦女和患有口腔、肝臟等疾病的人從事有毒作業。
什么是物理性職業危害?
物理性職業危害是由物理性有害因素引起的職業病,這些有害因素主要包括生產性噪聲和振動、電磁輻射(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異常氣候條件(高溫、高濕、低濕、高壓、低壓)等。
什么是手臂振動病?
手臂振動病就是由于作業人員長期手持振動工具工作時引起的職業病。錘打工具、手持輪轉工具、固定輪轉工具、交通運輸與農業機器等的操作都會導致手臂振動病。這種病沒有好的治療方法,目前所進行的治療只能緩解癥狀,因此最好是防止這種病的發生。
如何預防手臂振動病?
1.應盡可能消除或減少振動源;
2.使用振動工具時,應盡量用彈性墊和支架減少振動;
3.減輕手持振動工具重量,以減輕工具對手的壓力負荷;
4.在不能避免振動作業時,應限制作業人員接觸振動的時間;
5.加強作業人員的個人防護,如戴防振手套,常用溫水泡手,定期體檢等。
生產性噪聲對人體有什么影響?
生產性噪聲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會造成職業性耳聾,同時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及全身其它器官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控制噪聲的措施有哪些?
控制噪聲的措施有:
1.在設計、制造生產工具或機械過程中,應盡量采取消聲、減振措施,使噪聲、震動降到人體無害的水平;
2.盡量采取消聲、減振措施,使噪聲、振動降到人體無害的水平;
3.使用個體防護用品,如戴防噪聲耳塞或耳罩。
什么是非電離輻射?對人體有什么危害?
非電離輻射也是一種物理性職業危害,它包括射頻輻射、紅外線輻射、紫外線輻射和激光。其危害有:
1.射頻輻射常見于高頻作業微波作業。其中,高頻電磁場的主要有害作用來源于中波和短波。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和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心血管系統的變化;
2.紅外線輻射常見于爐火或加熱操作,長期受到紅外線輻射會引起白內障,這是由紅外線導致的眼睛晶狀體損傷的職業病;
3.紫外線常見的輻射源有冶煉爐、電焊、氧乙炔氣焊等。強烈的紫外線輻射會引起皮炎等。電弧光照射會引起電光性眼炎;
4.激光也是一種電磁波。激光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是它的熱效應和光化學效應造成的機械性損傷。
預防非電離輻射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1.主要是采用距離間隔和屏蔽防護輻射源,同時應盡量縮短受照時間;
2.加強個體防護也是十分重要的措施。例如對紅外線輻射的防護措施是戴綠色眼鏡對眼睛進行保護,嚴禁裸眼直視強光源。因紫外線傷害主要發生于電焊作業,故電焊作業必須佩戴專用防護面罩、防護眼鏡,以及防護手套,不得有裸露的皮膚。
什么是異常氣候條件?
異常氣候條件(高溫、高濕、低溫、高壓、低壓)下產生的職業病中,最為常見的有中暑。作業人員因長時間在高溫、高濕和強輻射環境中勞動生產而發生的急性疾病,稱為生產性中暑,被國家列為法寶職業病范疇。臨床上將中暑分為三種類型: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
什么是職業腫瘤?
職業腫瘤主要是因生產過程中接觸職業性致癌物引起的腫瘤。
職業致癌因素有哪些?
職業致癌因素分為確認致癌物,如煉焦油、石棉、鉻、芥子氣、氯甲甲醚、氯乙烯、放射性物質等;可疑致癌物,如鎘、銅、鐵、亞硝胺等;潛在致癌物,鈷、鋅、鉛等。
我國已列入職業病名單的癌癥有哪幾種?
我國已將石棉、聯苯胺、苯、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爐逸散物、鉻酸鹽所致的癌癥,列入職業病名單,共8種。
職工在工作中預防自己患上職業病的一項重要措施是正確使用個體防護用品,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勞保用品”。它是勞動者隨身使用的,保護勞動者不受事故傷害和職業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線。個體防護用品的作用是保護肌體或全身免受外界危害因素的侵害。
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根據工作場所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您一定要掌握正確選用防護用品的方法;學會檢查防護用品的可靠性,正確使用和維護保養防護用品。
防護用品如何分類?
1.按用途可分為以防止事故為目的的安全用品,如防墜落用品、防沖擊用品、防觸電用品等;
2.以預防職業病為目的的勞動用品,如防塵用品、防毒用品、防放射性用品、防熱輻射用品、防噪聲用品等;
3.以人身防護部位分類可分為:頭部防護用品如安全帽、呼吸器官防護用品如防塵口罩和防毒面具、眼部防護用品、手部防護用品、足部防護用品、軀干防護用品、護膚用品。
個體防護品必須經有關部門核發生產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其基本要求是嚴格保證質量;用材符合要求,對人體無新的危害;使用方便舒適,不影響正常操作。
合格的個體防護品也有使用壽命期。在使用前,應檢查所使用的防護用品是否已超過使用期。超過使用期限的防護用品會喪失應有的保護功能,會給使用人員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危害。
上一篇:對安全防護裝置的要求是什么?
下一篇:如何申請職業病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