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粉塵
上榜理由:長期吸入粉塵會引起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朝陽醫院職業病科住院患者中60%以上屬塵肺患者,且塵肺目前尚無法根治。
中招表現: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咯血、肺功能減退,很多患者終因呼吸衰竭或合并感染、氣胸而死亡。
危害人群:采礦、冶金、建材、鑄造、電焊、石粉加工、爆破以及玻璃、水泥、陶瓷制造、裝修等行業的粉塵作業工人。
防范措施:1.改革工藝流程、革新生產設備。濕式作業和密閉抽風可以防止揚塵。2.工作時應佩戴防塵安全帽、送風頭盔、送風口罩、防塵口罩等防塵護具。
第二名:噪聲
上榜理由:在職業病門診,常有因工業噪聲導致的耳聾患者就診,職業性噪聲聾已成為塵肺以外本市發病率最高的職業病。
中招表現:聽力下降甚至喪失,頭痛、頭暈、心悸、睡眠障礙和全身乏力等神經衰弱癥狀,胃腸功能紊亂,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受到影響。
危害人群:紡織、機械等長期在噪聲中工作的工人。
防范措施:
1.采用低聲或無聲的先進設備控制噪聲源或在車間內使用吸聲材料及吸聲裝置。
2.工作時應佩戴耳塞等防護工具。
第三名:高溫
上榜理由:雖然因高溫導致的職業病上報疾控部門的數量較少,但實際上高溫中暑卻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職業病。
中招表現:
1.熱射病:體溫40攝氏度以上,伴有干熱、意識障礙、嗜睡、昏迷等癥狀,最危險的一類中暑,死亡率達20%。
2.熱痙攣:神志清醒、體溫多正常,但出現肌肉痙攣,伴有收縮痛。
3.熱衰竭:頭昏、頭痛、心悸、惡心、嘔吐、皮膚冰冷、血壓下降,繼而昏厥。
危害人群:冶煉、鑄造、印染、造紙行業工人,陶瓷、玻璃、磚瓦制造行業的爐窯車間工人,熱電廠鍋爐間工人以及夏季露天作業的工人等。
防范措施:1.合理設計工藝流程,使工人遠離熱源或對熱源采取隔離措施。2.高溫車間應充分通風降溫,作業工人應穿耐熱、導熱系數小而透氣性能好的工作服,并及時補充與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鹽分。
第四名:苯
上榜理由:苯具有致癌和致突變性,但是很多粘膠劑的苯含量高達70%-90%,且很多勞動者甚至生產經營者并不知道自己使用的膠是否含有高濃度的苯。
中招表現:早期常見頭暈、頭痛、乏力、失眠等神經衰弱綜合征表現及血象異常,長期或較短時間大劑量接觸苯后,可導致繼發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
危害人群:經常接觸橡膠、樹脂、粘膠劑、油漆、合成染料、化肥、炸藥的工人。
防范措施:涂料工業應以毒性較低的物質代替苯做溶劑;皮鞋廠等大量使用粘膠劑的行業應使用新型無毒產品代替苯膠;與苯相關的化工行業應杜絕苯的逸散。
第五名:硫化氫
上榜理由:硫化氫是窒息性氣體,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肺、心臟等多臟器損害,高濃度吸入會立即昏迷甚至猝死。
中招表現:眼刺痛、流淚、異物感、畏光、咽喉灼痛、聲音嘶啞、胸痛、咯血、頭痛、頭暈、惡心、乏力、煩躁、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肌肉痙攣、呼吸麻痹等。
危害人群:石油、采礦、冶金、染料、化纖、化工、煤氣、橡膠等行業的工人,以及從事陰溝、糞坑清理的環衛工人。
防范措施:1.產生硫化氫的生產過程應密閉及安裝通風排毒裝置,進入礦坑、陰溝、蓄糞池、紙漿槽等作業時,應先通風排氣。2.高危行業的工人作業時應戴供氧防毒面具。
第六名:汽油
上榜理由:吸入高濃度汽油蒸氣可導致猝死。
中招表現:頭暈、頭痛、乏力、惡心、視力模糊、步態不穩、醉酒樣和短暫意識障礙等癥狀,重度中毒表現為昏迷等中毒性腦病癥狀,皮膚接觸可出現水皰和表皮脫落。
危害人群:
1.加油站工人、司機等從事燃料汽油生產、運輸、儲存、使用的人。
2.接觸溶劑汽油的橡膠和粘膠制作、制鞋、制革、洗染、油漆等行業的工人。
防范措施:相關工作場所應安裝通風排毒裝置,進入汽油槽車、儲罐、汽油塔時應穿戴工作服、防護手套、膠鞋,佩戴消毒面具。
第七名:甲醛
上榜理由:甲醛對皮膚、眼、呼吸道黏膜、中樞神經均有刺激作用,為可疑致癌物。
中招表現:頭暈、頭痛、乏力、視力模糊、結膜及咽喉充血、咳嗽、聲音嘶啞、胸痛、呼吸困難、窒息、肺水腫、昏迷、休克等。
危害人群:樹脂、塑料、皮革、造紙、橡膠、染料、藥品、照相膠片、油漆、炸藥等相關行業從業人員。
防范措施:甲醛的生產、灌注、運輸以及相關產品的制造使用過程應機械化、密閉化,并加強通風和局部排氣。
上一篇:司機職業病預防
下一篇:生產行業常見作業危害與勞動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