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化學危險品事故處置基本對策

2009-09-02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一、化學危險品事故概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發展迅速。目前,我國生產各種化工產品50000多種(類),有年產30萬噸以上合成氨廠30個、60萬噸以上的純堿廠5個、30萬噸以上的硫酸廠5個、12萬噸以上的高濃度磷肥廠10個,10萬噸以上的燒堿廠15個。在石化行業,油氣儲罐向著大型化的方向發展,一個油氣庫區存儲量往往超過10萬立方米,大型油氣庫區遍布全國各地;ぱb置的大型化,是獲取規模效應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化工生產過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旦管理和操作失控,很可能發生重大事故,造成社會災難。尤其是我國化工產品的流動量很大。據統計,目前我國合成氨年產量達到3300萬噸,被列為劇毒化學品的液氨和液氯的運輸量分別達到了70―80萬噸和170萬噸。當前,我國正在建設覆蓋11省、市、自治區的7450公里輸油管道和9省、市、自治區的14570公里的輸氣管道。長輸油、氣管線都是壓力管道,橫跨不同地區,所處的地理環境十分復雜,這些都構成了一系列重大危險源。

  近年來,我國化學事故發生的頻率逐年增加,據有關資料介紹,1949年至1982年的30多年中,發生造成人員中毒的化學事故占工業事故總數的13.9%,到1988年則猛增至27.6%。1969年至1983年間共發生傷亡千人以上的化學事故102起,其中最大的一次傷亡超過5000人。2002年前三季度,與危險化學品生產直接相關的化工、石油、醫藥三個行業,因發生安全事故而造成死亡人數增幅均超過兩位數,其中化工行業安全生產形勢尤為嚴峻,共發生重大事故21起,造成90人死亡,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升50%和45%。

  南京近幾年也發生有影響的化學化工事故10多起:1993年10月21日南京煉油廠“310”儲油罐爆炸起火;1996年11月12日南京化工大學實驗廠裝有5噸三氯化磷的鐵罐因閥門銹蝕而損壞,造成大量三氯化磷外泄,數人中毒;1997年1月21日南鋼集團煉鐵廠發生一起煤氣泄露引發的特大爆燃事故,造成5人死亡,20余人中毒;1997年10月9日揚子石化公司烯烴廠發生管線殘液重大爆燃事故,其中3人當場被燒死,2人受重傷;1999年12月1日泰山新村發生的環氧乙烷泄漏事故,在這次化學事故救援中中毒人員達30余人;2000年9月11日凌晨2時許,南京電化廠干燥操作間總配電柜發生跳閘,造成氯氣外泄,這次事故致使30余位居民出現中毒癥狀,其中有4名中毒較重者送醫院治療。

  化學事故從廣義上講,是指一切由化學物質造成的對人員、環境的造成的傷害事故。從救援的角度來講,化學災害事故是指有毒有害的化學危險品在生產、使用、儲運等過程中發生的泄漏、爆炸或燃燒,造成眾多人員傷亡和較大社會影響以及嚴重污染的危害事故。

  因而從救援角度來說,化學危險品事故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化學傷害性,即不管什么產生的這類事故,但對人員或生物、環境的傷害主要是由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造成的。二是具有突發性,即事故的確切地點、時間、影響的范圍、程度、具體原因都是不明的和難以預測與預報的。三是危害的嚴重性,即事故發生后能夠在較大范圍內造成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對受污染區域的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造成比較嚴重的威脅與危害,財產損失嚴重,并有可能造成社會的動蕩。

  二、化學品事故的基本特點。

  為了強化消防部隊對化學危險品事故處置的意識與能力,因此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掌握化學危險品的基本類型與特點;影響化學危險品事故嚴重程度的因素。

 。ㄒ唬、化學危險品事故的基本類型

  1、按照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主要對象,可分為:空氣污染、水源污染、地面(物體)污染。

  2、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可分:特大事故,重大化學事故,一般性化學事故。

  3、按照有毒物質釋放形式分:直接外泄型化學事故,發生釋放型化學事故。

 。ǘ┗瘜W事故的基本特點:

  1、發生突然,大量泄漏有毒的化學物質,擴散迅速。由于化學事故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決定了化學事故的突發性,在短時間內導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外泄,受到氣候、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能在空間迅速形成毒氣團,造成大面積的擴散和污染。

  2、危害范圍廣,傷害途徑多。突發性化學災害事故發生后,染毒氣體迅速的向下風方向進行擴散,嚴重的污染空氣、地面、水源或生產設備、生活設施。有毒有害物質對人員的傷害可通過皮膚、呼吸器官、血液等多途徑。

  3、偵檢、救援的難度大。突發性的化學災害事故發生后,往往造成知情者傷亡或逃離現場,使救援人員無法及時的掌握現場的第一手資料,又因化學危險品的種類繁多,想要準確的檢測出具體情況十分的困難。另外,由于事故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員中毒傷亡,而且傷情復雜,特別是有中毒燒傷以及爆炸等造成的人員傷害,都使救援的困難增加。

  4、污染環境,洗消困難。突發化學災害事故發生后,有毒有害物質可污染空氣、水源、物體等,短則幾個小時,長則數日、數月甚至更長;因而要想對污毒區域和物體等進行有效的消毒工作量大,程序繁雜,技術要求高。

  5、社會涉及面廣,政治影響大。化學事故發生后,往往會影響社會的正常秩序,甚至社會局部地區的混亂,引發各種次生災害,特別是各種交通治安明顯增加,使事故的輻射面擴大,從而增加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進一步的加重事故析嚴重性。

 。ㄈ⒂绊懟瘜W危險品事故嚴重程度的主要因素:

  1、有毒物質的毒性。它主要取決于毒物分子存在的活性基團或功能團的結構。按有毒物質對人員的半數致死量分級,可將有毒物質的毒性分為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個級別。

  2、有毒物質的危害狀態;瘜W事故中,有毒有害物質的狀態主要有氣態、霧態、液滴態、微粉態等;在通常情況下固體毒物的危害程度小,液態次之,氣態、霧態的危害程度最大。

  3、有毒物的泄漏量大小。

  4、事故地區的地形、氣象情況。各種地形、地物不但可以阻滯或分散云團,而且還可以改變風向和風速,因而對染毒云團的傳播方向和傳播速度發生直接影響。氣象條件主要是指事故源周圍的微氣象條件狀況,它包括氣溫、濕度、風向、風速、及大氣垂直穩定度。

  5、危害區域內居民的密度和防護素質。

  三、造成危險品事故的主要原因。

  我們知道了化學危險品事故的危險性、特點及影響因素后,為更加深入對化學危險性事故處置進行研究,就需要我們對化學危險品事故的主要成因進行分析和歸類。

  造成化學事故的發生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來造成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點:

  一是設備老化、故障造成泄漏。二是違章動火。三是違反操作規程誤操作。四是電氣故障。五是自燃。六是其它意外原因(如人為破壞、戰爭交通事故等造成次生災害);比如某些化學危險品在生產、運輸、貯存過程中,也有可能由于某些預料不到的原因(如車輛碰撞、飛機失事、火災殃及等等)而發生災害事故。

  例如,各地發生氯氣泄漏事故時有報道。究其原因,除設備本身發生故障造成突然停車外,供電部門突然斷電也是引起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據氯堿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介紹:電閘每閃跳一次就有可能造成一次氯氣泄漏事故。

  四、在化學危險品事故處置消防部隊參與處置的基本原則

  化學災害事故同地震、臺風、洪水、建筑物倒塌、車輛交通事故等自然、人為事故一樣,而且在社會影響、災害的事后處理等方面要求高、任務重、時間緊。同時由于化學災害事故自身的特點又決定了與其它災害事故的不同之處。

  在化學災害事故處置的過程中,所動用的社會力量、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多方面、多方位的。一次大的化學災害事故所要動用的社會力量主要包括公安部門(治安、刑偵、交通、消防等)、人防、環保、氣象、電信、醫療救援、物資、交通運輸、駐軍等諸多社會職能部門和各種社會力量。1997年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指示,為加強公安消防部隊處置毒氣、化學事故等特種災害的能力,在30個重點城市成立了消防特勤隊伍,增加了人員編制,配備了比較先進的裝備和器材,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隊伍。規定的具體任務是:負責迅速控制危害源或切斷事故源,營救受害人員,撲滅火災和洗消,搶救財產。

  因此,消防部隊作為一支快速的社會救援力量,在非戰爭條件下的化學災害事故處置中,是沖在前方或處置的主要力量。

  消防部隊在參加各種化學危險品災害事故處置中應首遵循的原則:

 。ㄒ唬㈩A有準備,快速反應。由于化學災害事故的突發性、擴散迅速、危害范圍廣等特點,事故發生能否迅速的進行處置,防止事故的進一步的擴大,降低災害的損失和影響,就要求我們消防部隊在平時必須認真做好各種化學危險品情況的收集,預案的制定與演練;并建立完善的制度與救援組織與體系,充分發揮支隊司令部、特勤大隊的作用。確保第一時間力量能夠快速出動,來之能戰。

 。ǘ、統一指揮,密切協同。由于化學災害事故的處置過程中涉及的社會職能部門、力量較多,能否將各力量充分的調動起來發揮作用,因此必須搞好協同配合。指揮機構領導一般由政府領導擔任,政府各有關部門領導和有關專家為指揮部成員。消防部隊的領導主要負責消防部隊的工作及相關事宜的協調。

 。ㄈ┛茖W處置,攻艱克難。

  消防部隊到達現場后,應根據化學事故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的技術裝備情況,采取科學的方法,合理的戰術、明確的任務,合理使用兵力,不搞人海戰術,發揮特勤隊伍、特勤裝備的優勢,嚴格技術規程進行處置。

  五、化學危險品事故處置的主要任務程序、內容、方法和要求。

  消防部隊在參加化學災害事故救援中應根據災害的類型、規模和需要,與有關部門和工程技術人員密切配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遵循科學處置的原則快速、科學的完成各種搶險救援任務。

  在處置過程中應本著“先控制后消滅、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把握好“偵、防、救、消”四個環節,處理好“指揮、偵檢、個人防護、滅火、救人、堵漏、消除危險和毒源、洗消處理等”具體內容的步驟與實施。

  主要工作任務與程序是:

 。ㄒ唬 確定布置搶險救援任務。

  在消防部隊接報警后,應根據收集的情況迅速的傳遞給一線出動作戰的部隊和到場的領導,便于及時、準確的作出判斷,定下決心,確定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務,到場后首先要采取的措施與戰術方法。

  主要應掌握的情況有: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危險品的性質種類、事故的性質(人為、意外、泄漏、爆炸、物質狀態等)、危害的范圍、是否有人被困等。

  并在出動途中或首先到達現場的部隊要做好以下幾個工作:

  1、器材裝備的情況:是否合適、夠用、完好。

  2、與發生事故的單位、知情者進一步的聯系掌握具體情況。

  3、選擇科學合理的進攻陣地:上風、側風、高處、開闊。

  4、現場及周圍的建筑、社情及技術、政府職能部門情況。

  5、可采取的初步的措施與戰術方法。

 。ǘ、實施偵檢,查明、控制危險區域。

  通過對事故現場的信息收集(或情況不明),首戰技術力量到場后應通過各種途徑和技術手段進行進一步的技術偵檢,確定出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并根據偵檢出來的結果進行劃定區域實施控制,防止人員等進一步的受到傷害。

  具體要點是:

  1、通過現場的詢情,初步掌握現場的情況;確定防護等級與偵檢的裝備,并進行準備。

  2、實施偵檢,劃分區域(安全區、輕危區、重危區),確定現場的擴散方向,通知后方實施初步的措施(實施救人、堵漏、人員的警戒、疏散、交通的管制、后勤的支援等)。

  3、實施警戒(重點是氣體和可揮發性液體的泄漏)。警戒的區域要根據現場泄漏、發生災害的化學危險品的性質、狀態等理化性質,并根據現場的地理環境、氣象條件進行測算。并利用公安、武警等其它力量進行現場的警戒。做好現場火源、電源的管理,秩序的維持。

  ***化學事故中有毒物質的擴散規律主要應掌握好的是指氣態、霧態有毒物質在空氣中的擴散規律,其次是液態或固態有毒物在水中或土壤中的傳播規律。

  1、毒物云團向下風方向的傳播運動,運動的速度與風速有關。通常情況下毒物云團的頂端高度大于2米;一般情況下毒物云團頂部的運動速度等于離地面2米高處風速的2倍,因此可概略計算出毒物云團的前端到達下風某點的時間T(分鐘)

  T=8.3X/U2 (X為事故源至下風方向上某點的距離單位公里,U2為事故源附近2米高處的平均風速單位米/秒)。

  通過計算可大概的確定出毒物云團的危害縱深。但現場不同的地理環境對毒物云團的運動影響是不同的。植物層、高樓大廈、山地對毒物云團有阻滯、阻擋或加劇擴散的作用,使危害縱深縮小。毒物云團在向下風方向進行擴散時,并不是按直線運動的;由于風的擺動或地物的阻擋,毒物云團的運動途徑一般呈現出波浪形狀彎曲,其危害的地域為一個扇形,扇形的夾角一般不超過40度。在風向發生重大變化時,毒物云團將改變傳播方向,危害地域不但形狀復雜,而且可能使云團已經通過的地域重新受到危害。

  毒物云團在城鎮、居民地的擴散規律一般是:如云團遇到獨立的低矮房屋時可以從兩側或屋頂通過;如遇到連續排列的建筑時,毒物云團可分流沿街道和里弄空隙通過;如遇到高層建筑時,由于兩側的風大,毒氣云團可迅速通過并擴散。如當時的垂直穩定度處于逆溫或等溫時,空氣上下幾乎沒有流動或稍有流動,毒氣將從高層建筑的底部兩側分流通過并擴散,而高層建筑的的上部和頂部毒氣一般擴散不到,因而相對比較安全;而遇到低矮建筑或封閉里弄時,毒氣易滯留而不易擴散,特別是民宅密集的背風街道、庭院和通風不良的房屋內,毒氣也容易滯留、染毒濃度較高;而城市的綠地或小片樹林、行道樹也能減緩毒氣去云團傳播速度或遭滯而不易擴散。

  化學毒物,特別是液體、固體有毒物質,一旦發生泄漏到地面、水源中,雖然一般不會發生急性、惡性化學事故,但如果毒物的毒性大、泄漏量也大,特別是泄漏到對國計民生有較大影響的河流,也會引發重大化學事故,造成對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的嚴重威脅或危害。水源染毒后失去毒害時間的長短、與毒物的毒性、泄漏量、溶解度、水中動植物的種類、河床性質及水流的速度有關。

 。ㄈΜF場實施不間斷的偵檢和對現場各類人員的個人防護。

  化學事故發生后,通過對現場的初步的偵檢后,為進一步的處置后續工作的開展,還需要對事故現場進行更加細致深入的偵檢。消防部隊到達現場后,應由專業偵檢隊員利用各種偵檢器材,對泄漏物質、周圍環境等進行采樣檢測,以迅速的掌握了解事故現場的事故性質、現場地形、化學危險品的類型、濃度、危害類型程度、危害的人數范圍、現場所受災害人員的情況,從而為救人、滅火、防護、進攻等提供科學的依據。

  在偵檢過程中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實施偵檢前的準備工作:

  A:包括個人防護(應提高和加強個人防護的等級標準)、

  B:偵檢的主要任務:確定事故源、化學危險品的性質、擴散的范圍、區域的劃分及現場情況的標識)、

  C:確定偵檢的方案:偵檢的方法(儀器、觀察或其它方法)方式(按街區偵檢、按目標偵檢、按片區偵檢)、

  D:偵檢過程的聯絡方法、方式、

  E:應急問題的處理方案。

  2、實施偵檢:

  A:確定毒區的邊界和區域范圍,并作出標識,設立標志。

  B:取樣、記錄、報告現場偵檢的結果。

  在偵檢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在實施偵檢前要根據已掌握的情況采取可靠的防毒防爆措施(應盡量提高防護的等級標準)。

  2、在偵檢過程中要確保通信聯絡的暢通與及時,出現意外情況能及時處理(發生人員中毒、身體不適或周圍情況發生突變等)。

  3、在偵檢過程應多點、多方位、實施立體的偵檢。突出重點與可能存在積聚的地方(下水道、地溝、建筑的周圍等)。

  通過偵檢了解掌握了情況之后,應對進入內部、外圍、遇險人員、可能殃及的人員分情況進行采取有效的防護和疏散、控制人員的流動及進出。重點是前方實施處置與偵檢的人員。

 。ㄋ模、災區人員的救援。

  消防部隊到達事故現場的第一要則就是救人。能否快速安全有效對遇險人員進行救援,是各級指揮員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但在沒有把保護自己之前不能輕易進行救人行動,消防隊員的職責不是拿自己的命去換取另一個生命,萬不得已不為之,只有保全了自己才能更好的消滅敵人)。消防部隊到達現場后各級指揮員應根據現場的情況及時果斷的確定救人的次序、救援的重點、救人方式和方法及可以采取的應急措施。救援的重點是遇險的人員和可能殃及的人員,救援的次序:是遇險人員、現時可能殃及的人員、周圍可能殃及的人員?刹扇〉姆椒ㄖ饕遣扇》e極防護、迅速撤離、采取盡可能的醫療救護。

  在搶救傷亡人員中可采取的具體步驟為:

  A:脫離險區,盡快終止毒物對人體的侵害。

  B:及時去除受害人員的污染衣物。

  C:現場急救,及時對癥搶救治療,促進解毒與排毒。

  D:及時后送轉院治療。

  (五)、控制消除事故源、控制污染區。

  針對化學危險品事故,控制消除事故源是處置事故的關節點,能否快速、安全、有效、可靠的控制消除事故源是處置成敗的基礎?刂苹蛳鹿试匆谑鹿蕟挝换驅<业募夹g指導下進行,嚴格按照專業處置的方法和程序辦事。

  在實施救援時,在有毒物質繼續外泄的情況下,首先應及時組織特勤力量與專業人員,迅速采取關閉閥門、堵漏等辦法切斷事故源,阻止有毒物質繼續外漏擴散;對于事故現場的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要及時轉移或采取特殊保護措施,避免再次發生爆炸、燃燒或泄漏,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

  在控制消除事故中應注意掌握以下幾個要點:

  1、進入內部進行搶險的人員要切實的搞好個人的防護,并建立應急預備力量。

  2、若為生產中發生的泄漏事故,應首先切斷前方的物料輸送和有關電源、火源。

  3、在容器泄漏處直接堵漏時,一般不要輕易先關閥或開關,而首先根據具體情況,正確采取降溫降壓措施,然后關閉閥門、開關止漏,以防因壓力、溫度等突然上升而發生爆炸。

  4、對不能立即止漏而繼續外漏的有毒有害物質,可根據其性質與水或相應的溶液進行混合,使其迅速解毒或稀釋。

  5、泄漏物正在燃燒時,只要是穩定燃燒,一般不要急于滅火,而應首先采取冷卻措施。

  6、對事故現場易燃爆等有毒有害危險物品進行轉移或采取保護措施時,應按有關要求和程序,防止發生事故擴大問題。

  控制污染區也是有效控制事故發生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污染區的控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對污染區邊界實施控制,以防污染區外人員、車輛等誤入污染區而引起傷害。

  2、對污染區及附近地區的道路實施控制,以保障救援力量的行駛暢通。

  3、維護污染區及其附近地區的社會穩定,以防由于群眾驚慌而引起社會混亂,并要防止少數破壞分子乘機進行破壞、制造事端。

  為有效控制污染區域,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派出專人對事故污染區域邊邊緣進行監視、控制,并實施不間斷的檢測,做好明顯標志,控制人員、車輛的出入。

  2、實施交通管制,主要是對交通要道、路口、街區等。

  3、對污染區域內的重要目標和地區加強警衛與保護。

  4、及時搞好情況的通報及新聞的傳播,搞好群眾的宣傳與情緒的穩定工作。

  (六)洗消處理污染區域

  化學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及周圍的建筑、道路、水源、進入現場進行處置的人員車輛、器材裝備等都會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在此情況下如不及時進行洗消處理,污染會迅速蔓延擴大,造成更大危害。因此洗消處理是化學事故救援的最后關健性的工作。洗消時要根據毒物的理化性質和受污染的物體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洗消劑和洗消方法。

  對于有毒有害物質的洗消處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化學消毒法:即通過藥劑如漂白粉、消毒劑等直接與有毒物質進行反應,使有毒物質變成無毒或低毒物質。

  2、燃燒消毒法:用燃燒法來破壞有毒物質的毒性。燃燒雖然可以破壞有毒物質的毒性,但燃燒后的產物會產生二次污染,應科學采取燃燒的時間、地點和防排煙設備。

  3、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主要是:A:清洗:用清水、溶劑等進行清洗,但清洗后的液體要及時進完全的進行收集然后再用化學方法進行處理。B:吸附:利用吸附性較強的物質進行吸附或過濾。C:轉移利用機械等切除、鏟除或覆蓋將有毒物質進行轉移,使人員不與有毒物質直接接觸。

  但無論用何種方法進行洗消,都應遵循“既要消毒及時、徹底、有效,又要盡可能不損壞染毒物品,盡快恢復其使用價值”的原則。

  在洗消時要科學安排好洗消的次序:建筑場地、固定裝備,移動裝備、人員。在洗消時一定要做好洗消后液體、固體物質的收集與處理,防止二次污染。

  化學災害事故處理完畢后,還應進行清查、檢測,做好移交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劝| 屯留县| 新田县| 额尔古纳市| 翼城县| 诸暨市| 新兴县| 昌平区| 衡阳市| 湘乡市| 江城| 潢川县| 望江县| 泽州县| 扶沟县| 大厂| 河东区| 马鞍山市| 平果县| 靖远县| 天等县| 兰考县| 奉新县| 黑龙江省| 靖宇县| 西乌| 洞口县| 江西省| 紫金县| 章丘市| 黑山县| 故城县| 革吉县| 德惠市| 抚宁县| 吉林省| 海宁市| 囊谦县| 大石桥市| 柞水县| 万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