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原油儲罐動火作業危險性分析及防范措施

2011-04-06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摘要 分析了原油儲罐動火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性,闡述了引起著火爆炸、中毒窒息、機械傷害、觸電傷害的影響因素,并對作業過程中的危害提出了防范措施。

  關鍵詞 原油儲罐 危險性 火災爆炸 防范措施

  0前言

  原油具有易燃、易爆、易蒸發、易產生靜電、受熱易膨脹、易流動擴散、能在水上漂浮等特點,火災爆炸危險性較大。在油田開采企業,受限于集輸生產工藝要求,基本上都建設有萬方以上的原油儲罐。當原油儲罐內部構件出現泄漏或進行技術改造時,就需要對原油儲罐進行焊接、噴砂等動火作業。泄漏位置、噴砂除銹部位或技術改造內容的差異,造成原油儲罐動火作業項目繁雜、工序交叉、上下平行作業多。加之工期短、任務集中、臨時追加項目多,因此動火作業危險系數較大。如果對風險認識不清,安全措施不當,隨時可能發生燃燒爆炸或人身傷害事故。

  1 原油儲罐動火作業危險性分析

  1.1 著火爆炸

  1.1.1 爆炸性混合氣體的形成

  原油屬于甲B類火災危險性物質,其危險性數據見表1。動火作業前,盡管已把罐內的原油盡可能倒出,但由于原油罐底面積大,其內仍存有部分附著原油及油蒸氣。在動火作業過程中,需要多人同時進入原油罐內作業。在此過程中,揮發產生的油氣與罐內通風時進入的空氣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另一方面,鄰近油罐及罐區防火堤內有閥門組、脫水池和下水井,罐區防火堤外有管帶、隔油閥井,消防通道上有排污井,罐區儲罐收發油,泵房機泵運轉,所有動靜密封點都可能成為施工的危險源。上述兩種情況,即使不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但由于原油的客觀存在,仍具有火災危險性。

  1.1.2 火源的存在

  施工現場可能存在以下火源:電氣焊焊接火焰、噴砂飛濺火星或違章抽煙;施工作業所用的工具為黑色金屬制品,與油罐發生碰撞時產生的火花;使用了不防爆的電機、風機或照明而產生的電器火花;衣服產生靜電火花;雷擊產生火花等。如果原油蒸氣與空氣混合處于爆炸濃度范圍,遇到上述火源,就會引發著火爆炸事故。

  1.2 中毒窒息

  原油屬低毒類物質,侵入人體的途徑為吸入、食入、皮膚吸收。當吸入大量的油蒸氣時,能引起人的神經麻痹。如果原油儲罐內的有毒有害物質濃度超過接觸限值,而在罐內動火作業又不采取防護措施時將會引起中毒。另外,罐內氧含量不足19.5%時,在儲油罐內作業可能導致窒息。因此,佩戴合適的防毒面具或加強通風以保證罐內氧含量達到19.5%~23.5%,是罐內動火作業時防止中毒窒息的關鍵。

  1.3 其他傷害

  (1)機械傷害。

  各種施工機械的運動部件都可以構成對人體的傷害,如運動中的皮帶輪、飛輪、開式齒輪,鋼筋切斷機刀片等。

  (2)觸電傷害。

  包括作業用電設備漏電觸電和直接(相線)觸電,其中直接觸電更為嚴重,往往發生在帶電檢修設備、電力線老化破損未作防范處理而觸電。漏電觸電主要由于機器絕緣下降而又未安全接地,使機體帶電或感應帶電產生的傷害。如砂輪機、切割機作業觸電。

  (3)灼傷。

  有直接熱燙(燒)傷和電弧光灼傷。如人的肢體觸及熱體(對焊機電極、發熱的軸承部位)燙傷或電弧光灼傷(對眼睛、皮膚傷害)等。

  2 原油儲罐動火作業安全防范措施

  2.1 火災爆炸的安全防范措施

  避免原油蒸氣引燃是最重要的安全保證。原油儲罐動火作業中存在多種可能引起火災爆炸的危險因素,因此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執行動火作業許可證、動火監護人制度等。

  2.1.1 加強動火作業安全管理

  參加動火作業的人員,應熟悉動火方案,明確作業程序、安全技術措施。要求由熟悉動火作業安全措施且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來全面組織和監督施工作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作業計劃。劃定施工區域,實行封閉化管理。作業期間應有消防人員值班,并配備消防車輛、消防器材,做好救護及滅火準備。

  2.1.2 防止儲罐內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

  (1)儲罐內充分通風。

  儲罐原油排空后,打開頂部、底部人孔進行通風。一般采用自然通風的時間不少于10天。用軸流風機進行機械通風的時間不少于48h。

  (2)可燃氣體檢測。

  動火前用便攜式可燃氣體檢測儀檢測罐內油氣濃度,合格后才能進行下一步作業。最好使用2臺儀器同時檢測,防止檢測儀失靈,且便于對比檢測數值。檢測的重點部位有高處孔口(如罐頂量油孔、透光孔),罐內低凹、死角處(如浮頂油罐的升降管、蒸汽盤管、虹吸放油口、中心柱)。若檢測正常但未及時動火作業,在動火前必須重新檢測,以防因氣溫升高、閥門不嚴滲油等原因導致油氣含量增高,造成著火爆炸事故。

  (3)充分清除銹蝕。

  油罐清洗后,表面的銹皮或鱗片下面仍有可能殘留可燃油氣,應除銹至見金屬本色為止。

  2.1.3 加強火源管理,嚴格動火和禁火制度

  劃出防火作業區域。在清洗、檢修的油罐周圍35~50m進行隔離,設為安全警戒區域。使用的照明、通訊、動力設備等電器均應符合防爆要求,同時在不影響施工的情況下,盡量減少使用數量。操作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作業中動作要輕,防止敲擊或碰撞產生火花。遇雷雨、閃電等惡劣天氣,最好停止動火作業。及時清除可燃物。

  2.1.4 防止相鄰油罐火災發生

  五級或五級以上大風,停止動火作業。相鄰的油罐、設備,應根據距離的遠近,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距離相當于動火油罐的直徑時,要停止進油或發油,在呼吸閥上覆蓋石棉布或多層銅絲網,網眼目數要大于30,以減少油氣揮發和防止火星落入;距離小于動火油罐的直徑時,要清除油品,向油罐內注水;距離小于動火油罐的半徑時,鄰近油罐的安全措施應等同于動火油罐。

  2.2 作業人員中毒、窒息的安全防范措施

  (1)徹底排氣和通風。

  徹底排氣和通風能增加氧氣含量、降低油氣濃度,防止中毒和窒息。做好罐內氣體檢測。油罐內氣體檢測的合格指標為:氧氣含量在16%~21%,可燃氣體環境爆炸危險度小于25%,油氣濃度低于300mg/m3。

  (2)做好進罐作業人員的監護。

  進罐作業期間,罐外必須有人監護,觀察罐內作業人員情況,及時聯系。監護人員做好進出罐人員的清點、登記,并隨時監測油氣濃度。作業人員進罐作業期間必須有充足的照明。一方面有利于施工作業,特別是隱蔽處和死角處作業;另一方面防止刮、碰、摔等傷害的發生。

  2.3 作業人員機械、觸電、灼傷傷害的安全防范措施

  普及有關安全知識,樹立全員安全意識。專業人員要了解機械、電焊設備的結構特點及工作原理,嚴格按規程操作,做到持證上崗。注意檢查和調試機械、電氣設備的安全保護裝置,保證工作可靠,不允許有失效、失靈等現象。對運動、旋轉部件必須設防護網,無法用罩網保護的部位應設警示標志,嚴禁人體靠近或肢體觸及。電焊機、切割機等設備應有良好可靠接地或采取接零保護措施。操作人員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避免無防護用品的身體部位與帶電體、發熱體接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都县| 于都县| 漠河县| 麻阳| 宁都县| 新安县| 夹江县| 金山区| 永泰县| 莲花县| 永福县| 遂川县| 梨树县| 罗源县| 宁河县| 石景山区| 伊金霍洛旗| 简阳市| 始兴县| 光山县| 扎兰屯市| 乌鲁木齐县| 长春市| 鄂尔多斯市| 和硕县| 英德市| 南昌县| 盐山县| 岳阳县| 二连浩特市| 南开区| 隆回县| 喀喇| 微山县| 吉木乃县| 洞口县| 无极县| 荔浦县| 阳城县| 自治县| 芜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