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在職期間發生傷害事故,經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的,可獲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但是,如果雙方對是否“在職”發生爭議,工傷認定就成了麻煩事。外地來滬打工的小劉認為自己手指被切斷時還在工作,而公司認為他已經辭職了。今天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進行二審審理并當庭作出宣判,小劉最終拿到了確認自己和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終審判決。
去年,小劉從貴州老家來到上海打工,在郊區一家橡膠公司找到一份做沖床的工作。5月7日,小劉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約定期限為2010年5月7日至2011年5月7日。工作四個多月后,小劉因有事要回老家,提出辭職,但公司要求寫書面辭職報告,不經批準擅自離職要視為曠工。小劉遂于9月24日遞交辭職書,后因家人未來接其回家,小劉繼續留在上海。2010年10月26日下午一點半,小劉在調試車床時兩根手指不幸被切斷。此后,雙方對賠償未能協商一致。今年3月2日,小劉向青浦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申請仲裁,要求確認其與橡膠公司在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26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得到仲裁委支持。橡膠公司對裁決不服,起訴至法院。
一審法院認為,無證據證明小劉辭職后仍繼續在橡膠公司工作,其也未及時通知公司,故無法確認橡膠公司與小劉在2010年10月22日之后還具有勞動關系。由于未得到法院支持,小劉提起上訴。
二審中,小劉提出其雖曾提交一份離職申請,但公司領導一直沒有批準,仍在安排其工作。10月26日當天,他也是按照領導要求在車間備料、調試車床,手指也確是車床切掉的。因此,自己與公司之間在2010年5月7日至10月26日期間有勞動關系。公司則認為,小劉于9月24日提出辭職申請,公司已于10月6日簽字同意其離職,此后雙方已不存在勞動關系。公司并不清楚小劉為何10月26日來到公司,也沒人安排其工作,事故發生后在車床的旁邊也沒有關于公司的任何產品。
■法官說法■
用證據確認關系
上海二中院經審理認為,小劉提出辭職時雙方勞動合同尚未到期,橡膠公司陳述小劉辭職已經公司批準,但并無證據證明其早已通知小劉同意其辭職。鑒于公司有對未經批準離職將做曠工處理的規定,法院認為小劉在未獲通知情況下仍繼續工作的說法存在合理性。
在勞動合同存續期間,用人單位處于管理地位,相應管理資料亦為其掌握,橡膠公司提供的手工考勤記錄并無小劉簽字。此外,橡膠公司主張雙方勞動關系在10月22日已經解除,但其并未能舉證與小劉辦理過離職手續、結清工資,反而其還支付了小劉10月份的全月工資。同時,考慮到傷害事故系發生在橡膠公司上班時間,地點也在公司車間,小劉受傷手指確實是被公司機器切斷等事實及日常生活的常理,結合雙方的舉證能力、接近證據的遠近,法院最終采信了小劉的意見,并當庭作出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