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梅縣發電廠#3、#4爐在投產初期,主再熱汽溫都存在偏低的現象,特別是再熱汽溫在滿負荷運行時才513℃左右,在壓負荷運行時才495℃,離溫度設計值540(十5、—10)℃相差甚遠。這主要因為我廠燃用的是本地劣質的無煙煤,根據無煙煤的特點,含碳量很高,灰分、水分含量大,揮發分含量小,發熱量低,密度較大,質硬不易研磨,故不易點燃,燃燒緩慢,且不易燒透,也就是說煤粉進入爐膛后著火難,造成燃燒不穩定。在燃燒不穩定時,又不敢增加風量,造成缺氧燃燒,而風量不夠的情況下又進“一步惡化燃燒,
不能使煤粉完全燃燒,最終造成主再熱汽溫偏低,鍋爐效率下降,發電煤耗上升。故在燃燒不穩定的情況下(又怎能提高溫度呢?所以要想提高主再熱汽溫,首先應使燃燒穩定,在燃燒穩定的情況下,才能進——步進行燃燒調整,增加送風量,使煤粉盡快充分完全燃燒,從而提高汽溫。經過不斷的分析探索,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1、增敷衛燃帶,提高爐膛溫度強化燃燒。
因為燃燒快慢和完全 程度均勻與爐內溫度有關,爐溫過低則不利于燃燒反應的進行,使燃燒不穩定。經逐步摸索,衛燃帶面積由原設計的150
m2增加到300m2,增敷衛燃帶后,減少了水冷壁的吸熱,使爐內溫度升高,爐出口煙溫升高,增加了過熱器及再熱器的吸熱量,并且強化了燃燒,洋入爐內的煤粉達到更快地著火,使燃燒較為穩定。在燃燒穩定的情況“廠,又可適當增大送入爐內的空氣量,使煤粉燃燒較為完全,
過熱器及再熱器管外的煙氣流速升高,增加了管內蒸汽的吸熱量,
使主、再熱汽溫升高。
2、保證合格的煤粉細度,盡量減少三次風量和風速。
由于我廠燃用的是本地質硬的無煙煤,發熱量低,故配制的制粉系統比同類型機組大,造成大量的三次風(三次風是冷風,溫度在100℃左右)嚴重干擾爐內燃燒,所以在制粉系統運行時,應盡量減少三次風。通過試驗總結,做到在磨煤機出口溫度小于100℃階情況下,不開冷風門,全開再循環門,并根據煤粉細度在R90=4.5~6%范圍內波動,從而消除煤粉細度對燃燒的影響。在投產初期,就是由于煤粉細度變化大,且經常大于設計值R90=6%以上,造成煤粉著火難,不易燒透,甚至造成鍋爐滅火。
3、改造給粉機葉輪,解決未粉不均的問題。
由于給粉機原設計并不是很合理,經常造成下粉時多時少,嚴重影響到爐內的燃燒工況,是造成溫度偏低的重要原因。通過科學計算將給粉機直徑縮短30mm和46mm,將調速范圍由原來的150~1500r/min調至220~1200r/min范圍內變化,據運行經驗可知,當給粉機轉速控制在400~600r/m小時來粉比較均勻,燃燒較為穩定,當大部分給粉機轉速低于250r/min時,容易造成下粉停滯,突然失粉,造成鍋爐滅火:當大部分給粉機轉速大于800r/min時,給粉機轉速過高,易造成來粉過多,粉管堵塞,影響燃燒,使燃燒不穩定。給粉機經過上述改造后,來粉明顯好轉,燃燒趨向穩定。
4、對噴燃器的改造和調整。
考慮到無煙煤著火難的因素,在原設計的基礎上適當調整各噴燃器的角度,使一次風相對較為集中,
上一次風噴咀下傾4*,下一次風上傾4*,一、二次風不能過早混合以增強煤粉濃度,使煤粉盡快達到著火及穩燃。一次風噴咀加裝尋流板,取消周界風,消除周界風對著火不利的影響,并拆除了三淬風噴咀的鈍體,降低了三次風速。經過上述對噴燃器的改造和調整,從而提高了煤粉的著火條件,達到了穩燃的目的,給提高溫度提供了條件。
5、建議敷設衛燃帶方式。
#4爐前段時間里,運行較不穩定,特別是啟動B制粉系統后,A、B側后屏過熱器后煙溫有時相差近200七,爐內溫度相差大至使一側結焦特別嚴重,造成了98年11月13日由于掉大焦引起打大正壓,拉裂了尾部右側后包覆近lO米的裂紋。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出,爐膛結焦較為嚴重,且上次停爐后打開人孔門來觀看,也可看到結有較多的大焦塊,并且噴燃器上方有帶帽的現象.。當噴燃器帶帽后,噴出的煤粉氣流將會改變爐內動力場,惡化燃燒,使燃燒不穩定,并且難于調整,最終導致A、B側溫度相差大且難于控制。為了提高溫度減少溫度偏差和結焦問題,建議噴燃器周邊7—10排水冷壁不敷設衛燃帶,即是為了防止噴燃器結焦帶帽現象的出現。為了防止結大焦掉大焦的事故,建議敷設衛燃帶時應注意間隔一小部分不敷設衛燃帶,也就是說在水冷壁敷設衛燃帶時間隔一小部分不敷衛燃帶,使結焦結到一定重量后由于重力作用掉下來,避免掉大焦影響燃燒,造成鍋爐滅火,進而又影響主再熱汽溫和機組的安全。
通過上面的調整和采取的措施后,燃燒較為穩定且燃燒較為充分,風量又能跟上,從而使#3、#4爐的主再熱汽溫偏低的情況得到解決,使主再熱汽溫在設計值540(十5,—10)℃范圍內正常變化,提高了機組經濟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