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衛生監測與評價,或者說暴露評價,通常是從定性評價(qualitative assessment)開始,大多數國際化公司都有一套自己內部的評價體系。定性評價是一套系統性的方法,用來識別與工廠操作(包括生產、實驗室、維修及其它非生產活動)相關的各種有害因素。首先是識別各個工作車間各個崗位可能存在的有害人體健康的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然后根據他們的理化性質(如揮發擴散能力)、暴露時間、接觸的數量、健康危害等級(或毒性)等進行打分,選定需要進行下一步定量評價(quantitative assessment)即現場采樣監測的項目。定性評價對評價人員的要求較高,需要有豐富的相關經驗,如此才能做出最精確最符合經濟效益的評價結果。如果是公司內部人員,既經歷過相關的技術培訓,又熟悉工廠的工藝流程,則可以看作是qualified的評價人員。反之,則以請外部的Consultant為佳。下面以化學危害因素為例,簡單介紹定性評價的過程。
1 識別所有化學品危害
要識別和了解工人在工作活動中所有可能接觸到的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化學品。應考慮以下幾點:
•使用的原料(如酸、堿、碳氫化合物、氟化物等)
•原料或產品中可能存在的雜質
•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或中間產物
•最終產品
•維修或維護用的化學品
•實驗室用的化學品
為確保評價的全面及深入,要求評價人員對工廠的生產過程非常熟悉?赏ㄟ^工程圖、工藝流程圖、產品說明、操作溫度、原料處理規范等途徑來熟悉生產過程。另外,還可通過與熟悉工藝流程的工人進行交流以作補充,生產第一線人員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
2 化學品信息來源
對于工廠使用的各種化學品,最初始的來源可見工廠的化學品目錄。關于化學品來源的具體信息可見MSDSs,或者是供應商提供的技術材料。
3 確定暴露的程度
識別各種化學危害因素之后,應確定它們對人體的暴露危害到底有多大。例如,工人接觸的是化學品是PPM級別的還是PPB級別的?是高風險的暴露還是出于安全線以下?應確保考慮到如下因素:
•處理的原料的數量
•暴露時間
•暴露的頻率
•什么情況下發生暴露(如化學品是如何處理和使用的)
•環境變量(溫度、濕度等的影響)
•工作場所控制措施的類型(工程控制措施,個人防護用品)
之前監測的暴露濃度是確定化學品暴露程度的最明顯的一個來源。如果原料、系統、過程沒有變化的話,歷史監測數據可作為最重要的參照。
下一篇:某小扁坯生產線職業病危害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