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循環來加強設備全過程管理,改善設備和系統性能,提高設備健康水平。
3 尋求安全監督和可靠性管理的切入點
在1995年版的《電業生產事故調查規程》中規定了供電質量降低和機組故障跳機等原因造成事故的有關條款,體現了安全管理和可靠性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同時,隨著大型電廠的不斷新建,這類電廠單機容量大、人員配置少、設備大、小修發包給外單位承擔,內部采用先進的管理機制,原有的安全監督手段特別是對設備事故的安全考核以事故的性質分類來定性判斷就顯得很粗放。為能更好地適應此類電廠的 管理機制,加強設備安全管理,并逐步與發達國家發電廠的管理模式接軌,自1997年起,國電華東公司對華能石洞口二廠、北侖發電廠試行“發電設備的可靠性管理代替設備故障安全考核方法”,也就是說對設備的安全管理由原來的事故、障礙定性判斷過渡到用“非計劃停運次數”、“等效可用系數”兩個指標來衡量設備健康水平和機組性能好、壞的定量分析。這個辦法既包含了《調規》的原則精神,又容納了“可靠性管理”的原理精髓,從而使安全監督和可靠性管理在設備安全考核上找到了交融點。
4 實現安全監督與可靠性管理的交融和互補
過去40多年,對發電設備的安全管理一直采用事故、故障等辦法來進行定性分析和判斷,并由此根據事故造成損失的嚴重程度,把事故分成特大、重大、一般事故和障礙等類別,其特點為:
(1) 《調規》 中明確規定“安全記錄為連續無事故的累計天數,凡發生事故,均應中斷事故單位的安全記錄”,所以,“長周期安全無事故記錄”是每個電力企業所追求的安全奮斗目標,因此,相關確保設備安全的具體管理工作和管理理念,也以此目標為導向而展開。對設備事故側重于事故后的分析、責任人處理、防范措施落實,但事前的控制以及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把設備的安全性提高到什么程度,無法用數字來反映,缺乏準確的評價手段。
(2) 對于影響機組停運較長時間的如鍋爐“四管”泄漏引起的故障停爐無具體、嚴格的考核條款。
(3) 原有的考核方法把每次設備故障當作一種偶發事件,一方面詳細地對其作技術分析,另一方面就分析的某些結論制定相應的反事故技術措施,這對于搞清故障原因、防止類似故障的頻發是十分有效的,但其著眼點只放在局部的設備故障上,而未從影響系統的全過程來分析問題,所以,不能從偶然性中看到必然性。
新的考核方法是在原有考核方法基礎上引進可靠性管理概念,用“非計劃停運次數”、“等效可用系數”兩個指標作為考核標準,同時對部分考核細則作適當的調整,從性質上說,對設備的安全考核由原來的定性判斷擴展到定量分析,彌補了原考核方法存在的不足。具體表現在:
(1) “非計劃停運次數”指列入統計的發電機組在統計年度內的所有非計劃停運次數,包括計劃檢修延期、備用機組不能按調度規定的時間投入運行及調度批準的晚間低谷消缺次數。所以,新考核方法對于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就以減少非計劃停運次數這一指標而展開,提高重要輔機、輔機、輔機之輔機的可靠性、備用率是減少非計劃停運次數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顯然,對設備的安全管理重心由事后的控制轉移到了事前的預防。
(2) 提高機組等效可用系數的途徑有兩個:增加發電機組加權平均可用小時、減少發電機組加權平均降低出力等效停運小時,也就是說減少機組非計劃停運小時和降低出力運行小時。這就對機組跳閘或設備故障的處理提出了“既保質量又要有速度”的更高要求,使各部門、各專業在原因分析、故障處理過程齊心合力、密切配合,朝著同一目標努力,大大減少了非計劃停運小時。
5 新考核辦法實施后取得的成績
北侖電廠試行“發電設備的可靠性管理代替設備故障安全考核方法”后,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 制定了《浙江北
上一篇:土方開挖有哪些安全措施?
下一篇:怎樣進行設備故障的登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