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交通科技的發展,社會環境的變遷,經濟活動隨之發達,人類活動范圍擴大。如早期農業社會,人類以農業活動為主,活動范圍多局限于該鄉村,交通工具為牛車、馬車、步行等。待進入工業社會,蒸汽火車、汽車、輪船等陸續發明,人類活動范圍擴大,由區域性活動增為城際間活動,并由線的運輸擴大為面的運輸。目前的社會,由于大型客機引入,由平面運輸邁入空間運輸,由城際間活動更增加為洲際間,各國間的旅行。人類出行次數的增加,相對而言,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亦相應增加。目前各國政府為確保旅客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無不重視交通安全,希望以良好完善的管理,來降低各種交通工具的肇事率,以確保人民出行的安全。
傳統而言,交通安全可分為三大層面,亦即交通工程、交通執法與交通安全教育。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較多著重交通工程的研究與推廣。以新建公路為例,多注重公路幾何設計,如考慮視距、標志、標線、信號燈與護欄的設置等。而在管理層面上的研究和推廣,缺乏明顯的資金支持和社會的重視。在交通教育方面,除了駕駛員能夠接受正式的填鴨式教育以外,其余的交通安全教育很少有列入法規或者日常的制度中去。青少年的教育只是一種非系統的教育,由一些熱心于交通安全的組織和個人來進行教育。在交通執法中,也面臨著不同城市的執法尺度不一致,交通環境的不穩定等問題。因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已使交通安全環境出現了極大的變化,隨著車輛的增多,我們需要面對了一個無法保障我們安全的交通環境,除了不得不忍受廢氣、噪聲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以外,我們還得面對一個時刻威脅我們生命的交通環境。
隨著車輛的增多,我們需要面對了一個無法保障我們安全的交通環境,除了不得不忍受廢氣、噪聲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以外,我們還得面對一個時刻威脅我們生命的交通環境。
根據新華社的報道,今年1月至5月,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2.6萬起,占同期全國各類事故總數的72.9%,造成4.4萬人死亡、23.3萬人受傷,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升8.1%、6.6%、9.5%和5.9%。其中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上半年共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27起,死亡407人。經濟的增長必然會帶來交通事故的增長嗎?當研究者津津樂道的提出社會發展時期交通事故增長的拋物線理論,我們是否真的應該接受這樣一種趨勢呢,還有即使是拋物線,那么它的頂端是什么時候,是今年、明年還是我們常說的“可以預見的將來”。
事故給人們帶來悲傷,也給更多的人帶來了挑戰。
事故給人們帶來悲傷,也給更多的人帶來了挑戰。事故的趨勢其實表明了在我們現行的交通安全體系中存在著極大的不合理,可能是交通工程、可能是交通執法、可能是交通安全教育,或者全部都有。不合理帶來了調整甚至重建,在更多的時候,人們期望用科技來改變。在交通安全領域里,人們更是期望能夠讓無處不能的信息科技來改變,在許多國家里,一直在持續不斷的利用信息科技來改變交通安全的一些領域。近年來我國討論比較多的智能運輸系統(ITS)也花費了許多精力來關心交通安全領域,在美國運輸部2000財政年度執行規劃中,以超過34億美元的預算與運輸交通安全直接有關,其中有38%以上將投資于公路交通安全通過降低碰撞事故及其擴展影響來實現。很難直接給出指標衡量交通安全領域信息技術可以起到多大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信息技術能夠擔負其我們賦予它的許多責任,如ITS領域里的緊急事件管理、先進車輛控制和安全系統等,在交通安全的三個層面里,均會展現信息技術的身影。
那么,信息技術的身影會在哪兒體現的呢?
根據“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智能交通系統體系框架研究》的報告,交通安全作為中國ITS服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在報告所劃分的8個ITS服務領域,34項服務,138個子服務,其中有許多內容與交通安全直接或間接有關。報告劃分的8個ITS服務領域分別為:(C1)交通管理與規劃、(C2)電子收費、(C3)出行者信息、(C4)車輛安全與輔助駕駛、(C5)緊急事件和安全、(C6)運營管理、(C7)綜合運輸、(C8)自動公路。在這8個領域中,其中有3個領域與交通安全直接有關:(C1)交通管理與規劃、(C4)車輛安全與輔助駕駛、(C5)緊急事件和安全。美國1993年提出的ITS用戶服務領域共包含7個主要服務領域:(A1)出行和運輸管理,(A2)出行需求管理、(A3)公共運輸運營、(A4)電子付費服務、(A5)商用車運營、(A6)緊急事件管理、(A7)先進車輛控制和安全系統。在這7個領域中,也有3個領域與交通安全直接相關:(A1)出行和運輸管理、(A6)緊急事件管理、(A7)先進車輛控制和安全系統。國際標準化組織的ITS體系框架和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國家地區的體系框架如歐洲、日本、韓國等均制訂了類似于上述的服務領域分類。交通安全已成為人們重點關心的話題,在比利時,交通安全還被作為一個政治議題經常在議會里討論。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對人生命衡量的改變也將會使交通安全提高到它應有的高度。
智能運輸系統的概念發源于歐美發達國家,很快就在全球引起了共鳴,這些共鳴主要是因為人們對改善交通環境的強烈愿望和對交通安全的擔心而產生的。科學家們期望能夠使用各種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來改變交通環境和安全。我國的交通安全研究和應用在世界上處于一個比較落后的局面,ITS所提及的服務固然美麗,其實現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幸虧交通安全的許多技術并不是遙不可及,而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應用也并不是需要統一進行的,所以在學習和研究先進技術和應用的同時,我們不會僅僅做一個看客的。
在交通安全領域,雖然我國尚無形成與信息技術有關的龐大市場,然而各種各樣的產品的涌現已經暗示這個市場的逐步形成。這些產品中,有些是通用產品通過改造了一些特征而形成的專用產品應用在交通安全領域,有些產品是專門為交通安全的應用開發的,這些產品有許多開發和改造目的是為了某項應用而進行的,具有明顯的項目特征,在信息傳遞和升級上缺少足夠的規劃,所以在通用性和兼容性上有時會產生很大的困難,這個特征可能也是信息技術在任何一個行業里起步時共同特征。
如果不考慮那些通用的產品和尚無形成足夠市場容量的產品,我國用于交通安全的產品大致可分為這樣幾類:(一)CAI類(二)車輛檢測和識別類、(三)事故分析和模擬類、(四)救災和事故處理類、(五)運輸管理類、(六)管理信息系統類(車輛、駕駛員、事故等)、(七)手持終端類(檢測、數據處理),除以上這幾類設備以外有些產品如可變情報板、交通控制設備、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等也是在交通安全領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產品的出現大部分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之后,上述的分類可能不一定能準確劃分相關產品,因為這些產品還在繼續改進,隨著應用的加深和范圍的擴大,原先類別的產品可能會出現轉變或者融合。
下面簡單的評述這些產品類別。
(一)CAI類
CAI的中文意思為計算機輔助教學,交通安全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產品在許多國家都得到了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大量的資金投入,尤其在那些已經制定了交通安全教育法律的國家,交通安全CAI已成為了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國CAI已經在中小學校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在這幾年的校園網建設高潮里,CAI的制作也逐步走進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不過,作為一個市場,目前的交通安全CAI產品還非常少,可能可以說是少的可憐,然而,從國外發展歷史來看,如果我們需要將我們的拋物線盡早走到拐點,可能不需要幾年的時間,這個市場可能會吸引相當多人的目光。
在交通安全的教科書中指出,交通安全的幾大因素分別為人、車、路、環境,而人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在使用科技改造車、路和環境的同時,提高國民交通安全意識是同樣重要的事情,所以,在交通安全教育中投入再多的資金也是不過分的。
(二)車輛檢測和識別類
目前在國內許多城市都裝有“電子警察”的系統,報紙上也時常報道類似的產品和設備。作為交通警察執法的好助手,車輛檢測和識別類設備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一類的設備主要應用在車輛超速、違反交通規則、超重等方面,在不影響交通和不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準確而可靠的承擔起交通警察和路政的責任,所以得到了相關管理部門的歡迎。
作為交通警察執法的好助手,車輛檢測和識別類設備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然而,由于需求的急劇增加和實現門檻較低,使得這個市場有點混亂,混亂表現在缺乏可靠和有效的指標來衡量產品的質量,從而使得執法受到懷疑。這個現象在日本也出現過,據報道,有些設備的誤差率甚至超過了10%,這么高的誤差率將直接導致執法的信任危機。不過,在這個市場中也有一些設備表現出非同一般的特點,可以以非常高的精度和穩定性來執行抓拍任務,并且可以直接識別牌照,這些非同一般的特點將會融入ITS系統內部成為系統重要的信息采集來源。
(三)事故分析和模擬類
科班出身的交通工程學生可能對這個類別的產品并不陌生,計算機的發展使得高難度和大計算量的分析與模擬不再困難。事故分析和模擬類產品可能是交通工程專業的傳統產品,主要形式是軟件形式。這類產品為執法提供一個參考依據,也為交通安全產品設計和道路設計提供理論依據,當然城市規劃和交通流分析也可以使用這些產品。
目前這些產品國內并不是非常多,應用主要在一些科研院所,不過,隨著執法人員素質的提高,這些產品的用途會更廣泛。
科班出身的交通工程學生可能對這個類別的產品并不陌生
(四)救災和事故處理類
這類的產品通常出現在城市交通控制系統、隧道交通控制系統等一些控制系統內部,主要是對付一些緊急事件。作為一個核心模塊,這些產品在這些系統內的地位比較高,可能在一些系統內,主要的模塊也就是救災和事故處理模塊。
這些產品本身也有可能是一個組合體,因為在處理緊急事件的時候可能需要調度的功能、還需要處理各種各樣來電的功能、還需要有地理信息作指導。所以這些產品可能也是多個產品的組合體,當然還需要專門的整合。
(五)運輸管理類
隨著國家對客貨運輸相關法規的出臺,運輸管理的產品也越來越多,俗稱為“黑匣子”的車輛行駛記錄儀、出租車定位系統等系統也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各個地區。這些產品給運輸企業帶來了優質的服務和效益,也保障了企業的安全,所以,得到許多企業的青睞。
(六)管理信息系統類(車輛、駕駛員、事故等)
我國的交警、車輛管理部門、保險公司等單位需要對車輛、駕駛員、事故等數據進行登記、分析、處理、統計。這些工作主要對象是數據,工作流程類似于管理工作流程,所以稱這些產品為管理信息系統是合適的。這些產品目前在許多地區仍處在地區壟斷的現象,隨著社會的進步,地區壟斷會逐步減弱,但是為了保障數據安全,新的行業壟斷會出現,也就是可能原先的地方性管理信息系統變成了以交警、車管、保險分塊分行業的壟斷。當然,為了統一管理,也給許多公司提供了一個中間業務平臺的機會。
(七)手持終端類(檢測、數據處理)
如果讓交通執法人員隨時可以完成法律要求的任務,那么交通執法人員應該隨身攜帶這樣一些東西:測速儀、酒精檢測儀、稱重儀、照相機、測距儀、掃描儀、對講機、PDA(如果功能強大的話只要一個)等等。雖然目前我們的交通執法人員還不會隨身攜帶這么多設備出門,但是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設備的小型化多功能化,配備這些設備應該是遲早的事。目前配有對講機、測速儀和PDA的交通執法人員并不鮮見,并且逐步向小地方開始推廣。
上述的七類產品并不能包含交通安全領域的全部產品,隨著我們理解的加深,應該會有更多的產品以及相應的市場出現。我們也希望交通安全領域的生產企業、應用單位能夠提供相關的產品資料、評測資料、應用實例給我們,讓我們告訴更多的人們。
上一篇:高速公路網絡化管理的現狀及對策
下一篇:探索中國ITS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