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句俗話說的,“當家才知鹽米貴。”提到錢,不僅僅是過普通日子的平民百姓需要用心琢磨和精打細算的話題。煤炭行業長期投入不足,安全欠帳多,因而事故頻頻,隱患重重。 這里邊就有一個“錢” 的問題。
2月23日,國務院召開81次常務會議決定,今年國家將安排30億元基建資金,支持國有重點煤礦安全技術改造,主要用于瓦斯治理。
該項措施剛出臺,關于這30個億專項資金的去向,就成了大家尤其是眾多煤炭企業十分關心的內容。
30億之于500億,猶如杯水車薪
“國家能夠拿出30億元專項資金,用作煤礦安全技術改造和瓦斯治理,說明我們現在比較重視煤炭行業的安全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長期從事能源經濟研究的研究員史丹向記者坦言——“這可以說是血的教訓!”
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此前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04年,我國國有重點煤礦的安全投入欠帳累計多達五百多億元,這筆巨額欠款,無疑給我國煤炭生產埋下了大量的隱患。
對于這一緊迫問題,國務院第81次常務會議和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均決定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今年政府將專門拿出30億的專項資金,用于彌補煤炭行業安全方面的成年舊帳。按照本屆政府的思路,將力爭用三年時間著力解決煤炭行業的安全欠帳問題。
但是,30億和500億之間,有著巨大的懸殊。在煤炭需求旺盛,超能力生產嚴重,安全投入長期不足的嚴峻形勢下,安全欠帳早一天彌補到位,對煤礦行業而言,就意味著可能減少一天引發事故的風險。從某種意義上,這相當于是一場“搶險”工作,是在跟時間賽跑。解決安全欠帳的時間周期越短,悲劇重演的機會就越少。
所以,眼下,在安全生產之弦繃緊,安全投入資金缺口大,眾多企業嗷嗷待哺的情形下,30億元有限的資金之于燃眉之急,勢如杯水車薪。“在國家財力有限的條件下,全靠國家投入是不現實的。”史丹說,“如何讓這30億元資金,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國有重點煤礦將成為首批受益者
3月17日和3月22日,國家發改委牽頭,分別召開了煤礦瓦斯防治部際協調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及全國煤礦安全改造和瓦斯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盡管這兩次會議與30億專項資金的安排使用密切相關,但會后國家發改委向媒介公開發布的消息中,與之相聯系的內容卻過于籠統,少之又少。
3月23日,記者致電煤礦瓦斯防治部際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吳吟,吳吟稱:“關于這30億資金的安排使用,目前還沒有具體方案,只有大的方向。”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一位處長證實了這一說法。這位處長表示,關于這筆資金的使用,大的方針和原則是按照國務院81次常務會議確定的支持國有重點煤礦安全技術改造,主要用于瓦斯治理和利用項目。該筆資金將分為兩部分,其中14億元將通過補貼的方式直接撥給相關企業;另外16億元則將以財政貼息的形式支持有關企業向金融機構貸款。
他同時透露,此次專項資金的覆蓋重點是瓦斯災害比較嚴重的45戶國有大型煤礦,但這并不是全部,現在國家發改委正在等地方上報項目,等項目報上來之后,再對這些項目進行遴選。
配套資金落實和監管是關鍵
煤炭行業安全欠賬數額巨大,有其歷史原因。特別是國有煤礦,前些年由于經營形勢不好,資金極度短缺,安全投入長期不足,逐年積累而造成目前的狀況。隨著這些煤礦開采深度的加深和擴展,安全投入不足對于煤礦的威脅已經日趨嚴重。
我國現有26000家煤礦企業,其中大多數是中小煤礦。我國整個煤炭行業的安全欠帳到底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數字應該遠在500億元之上。因此,即便是國有重點煤礦安全生產條件大大改善,煤礦行業的安全生產形勢仍將十分復雜。
就國家財政專項支付煤炭行業的安全欠帳,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張有生博士認為,“關鍵是要保證地方和企業的配套資金真正落實,是不是投資到位,要加強監管。”
張有生說,煤礦事故的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與人的疾病一樣,不同的礦難可以找出不同的病因。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生產條件固然很重要,但同時十分重要的是要提高人的管理水平以及人們特別是工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否則,就容易陷入“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
上一篇:平煤的瓦斯治理之路
下一篇:降伏瓦斯這只“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