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各地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運輸單位火災、爆炸、泄漏事故層出不窮。2003年以來,僅常州地區就先后發生包括2003年“3·8”麥得寶食品添加劑有限公司重大爆燃事故、2004年“9·12”建滔(常州)化工儲運有限公司特大爆燃事故在內的54起危險化學品事故。痛定思痛,慘痛的事故教訓也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思考。
一、2003年以來常州地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情況
2003年全市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儲存單位共發生21起一般火災和1起重大爆燃事故;2004年發生21起一般火災、1起特大爆燃事故和1起爆炸事故,其中,特大火災1起,直接經濟損失188.8萬元;危險化學品運輸火災3起,均系運輸電石火災;2005年到目前已發生8起危險化學品火災和1起運輸泄漏事故。這54起事故中,直接經濟損失超過4.5萬元的有11起,20萬元以上的3起,百萬元以上的1起。成功處置較大泄漏事故1起:2005年5月9日晚, 一艘載有350噸汽油的運油船在京杭大運河常州懷德橋段,因避讓其它船只不慎擱淺,導致左前密封艙破損,大量汽油漏出。常州支隊官兵經過6個多小時緊急處置,成功排除險情。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上述事故中,有八成是由于違章電焊、違章操作、用火不慎等人為因素引發的,其余事故為靜電、導熱油泄漏、設備老化滲漏等原因引發的火災。而后者的問題又主要是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對事故的發生缺乏預見性等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譬如,2003年3月8日,常州市麥得寶食品添加劑有限公司在烘干加工食品添加劑過氧化二苯甲酰時引發爆燃,致使車間倒塌,造成6人死亡,2人受傷。2003年7月6日,金壇市城東精細化工廠因連夜暴雨,大水沖垮該廠的防護堤坡,化工倉庫內的金屬鈉與水相遇爆炸起火,直接經濟損失28萬元。2005年3月29日,武進區橫林鎮的常州市博大化工有限公司因精餾釜排渣時引起導熱油燃燒發生火災,燒毀建筑700平方米,直接經濟損失21.9萬元。可以說,直接或間接的人為因素成為引發事故的主要原因。
而違章操作、違章動火是造成較大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主要、直接因素。2004年6月25日,常州市鴻程化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因操作工違反操作規程,致使反應釜內反應加劇,壓力急劇上升,導致反應釜發生爆炸,1名操作工當場死亡。2004年9月12日,建滔(常州)化工儲運有限公司因違章對甲醇儲罐的泡沫管進行電焊,導致管內甲醇蒸氣爆燃而引發火災,造成直接財產損失188.8萬元。
三、目前危險化學品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環節
1、自2002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第344號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后,消防部門不再核發危險化學品的有關儲存、經營、運輸等許可證件,對相關單位的監督管理有所弱化。以危險化學品運輸為例,按《江蘇省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界定標準》要求,危險化學品專業運輸單位屬于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但因管理對象的移動性、消防執法缺乏相關法律依據或依據難以把握等特點,消防部門對危險化學品運輸的安全管理處于不愿管、少管、不管等“真空”狀態。
2、隨著企業的大量改制,部分國有危險化學品企業“改頭換面”,消防管理部門、人員被精簡,消防管理不夠規范。再加上部分化工單位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設備、設施陳舊,維護保養不善等隱患逐漸暴露出來。而一些新建企業雖然消防硬件設施較齊全,但因企業不重視消防安全或缺乏專業管理人才,導致火災隱患和消防違法、違規行為出現。
3、責任主體意識不強、責任制不落實是危險化學品單位消防管理不規范、從業人員消防素質較低的深層次原因,使得違章電焊、違章操作、用火不慎等人為因素成為引發火災等事故的主要原因。
4、消防監督機制和責任主體意識的變化。一方面,由于消防事務的增多和工作壓力的增大,消防部門急于擺脫消防監督的“保姆”角色,由經常性檢查向抽樣性檢查轉變,檢查和服務頻率明顯降低;另一方面,部分單位仍未樹立責任主體意識或按公安部61號令完善自身管理。另外,消防執法與服務經濟的矛盾仍困饒著部分監督員的心態。
四、加強危險化學品監管的針對性措施
1、建立富有成效的危險化學品作業人員培訓教育機制。利用現有培訓體系,積極提請政府或協調各部門,將消防安全知識納入各地安監、勞動、技監、運管等職能部門定期開展的危險化學品單位管理人員、特殊工種作業人員安全培訓課程,使危險化學品管理、作業人員掌握違章、違規和違法行為的事故危害,減少處置不當等人為因素影響,增強其自我救助能力。
2、規范危險化學品單位消防管理行為。加強指導,督促單位建立健全儲存、裝卸、生產等作業過程中的安全管理體系,約束不按規定、操作規程進行的超量裝卸、違章作業、違章動火,并實行責任連帶和倒查追究獎懲制度,抑制和減少火災發生的人為因素和管理因素。
3、抓好消防宣傳進企業工作成效。結合單位和具體崗位火災危險性特點,幫助單位建立事故警示牌,督促推行動火審批程序等規范化作業行為,定期開展宣傳、教育、培訓,開展好對員工“懂火災危險性,懂事故預防措施,懂火災撲救方法,懂火場逃生辦法,會報警,會使用滅火器,會撲滅初期火災,會組織疏散”等“四懂四會”的宣傳工作。
4、抓好對重點部位、重點設備、重點工種等三項動態管理。建立易燃易爆設備、重點崗位和特殊工種及其作業人員技術水平等基礎檔案,對重點部位的施工作業、設備的腐蝕磨損技術狀況、電氣防爆性能、人員的消防素質和心理狀態實行嚴格的動態管理,及時發現和消除可能出現的事故苗頭和隱患。
5、運用先進科技既抓“防”也重“消”。對散發可燃、易燃氣體的生產、儲存單位的設備、部位,要嚴格按國家技術規范督促單位設置固定式或移動式可燃氣體泄漏報警裝置;督促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安裝GPS衛星定位系統加強作業過程監控。同時,督促單位設置防毒面具、化學物品洗消器材和設備,并加強應急預案演練,增強單位自身應急反應和處置能力。
下一篇:對危險化學品運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