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存在各種職業危害因素,目前的職業健康監測方法是對作業現場的職業危害因素進行定時、定點取樣檢測。由于生產現場風向、溫度、濕度、泄漏部位等因素的不斷變化,以及現場作業員工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方式、頻次無法準確確定等原因,定時、定點監測往往不能真實反映員工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情況,因此,需要探索一種對員工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有效的動態監測方法,獲取現場作業員工接觸毒物的真實數據,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切實保護員工的身體健康。
職業危害因素
石化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職業危害包括化學物質、噪聲以及粉塵等。接觸粉塵的工種主要包括催化劑裝卸、白土裝卸以及電氣焊等,一般為間歇式作業,可以通過設置防護設施達到預防職業病的要求。預防噪聲危害一般通過在設計階段選擇低噪聲設備,以及配備防護設施來實現。
石化企業中最主要的職業危害因素是化學物質,包括汽油、氯氣、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氫、氨、氯乙烯、苯、甲苯、二甲苯等,每種化學物質的危害途徑和影響都不同。氯氣、氨、硫化氫有刺激性氣味,員工能保持警惕,但苯無色且具有特殊芳香氣味,員工容易麻痹大意。因此,職業危害因素監測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苯類化學物質接觸工人作為研究對象,監測和分析方法可以推廣到其他職業危害。
監測范圍與方法
根據原有的職業衛生監測數據,篩選出在煉油廠和乙烯廠接觸苯類化學物質較為頻繁的11個車間或裝置中的100人作為監測對象。其中,煉油廠52人,包括銷售車間5人、化驗廠6人、潤滑油車間21人、芳烴車間20人;乙烯廠48人,包括中心化驗室油品分析室11人、乙烯裂解裝置10人、乙烯車間16人、乙烯急冷裝置2人、碳四車間6人、乙烯銷售車間2人、乙烯順丁橡膠裝置1人。以上車間均采取3班倒工作制,每個車間所有人員的工作內容,接觸苯的時間、強度及頻率基本相同。2006年5月18-20日,北京泰索安全科技公司與獨山子石化分公司共同完成了這100個樣本苯蒸氣濃度的采樣工作。
采樣選用TM3520型有機蒸氣采樣器,使用擴散式采樣器采樣的優點是無需員工操作,采樣器隨身攜帶方便,可以對員工日常工作進行真實的連續監控,適合大面積作業場所監控,檢測數據避免了人為誤差,而且費用低廉等。通過為員工配備TM3520型有機蒸氣采樣器,收集他們接觸苯類化學物質的8h連續監測數據,計算出8h時間統計加權平均值(TWA),并進行系統分析。
國家職業衛生標準GBZ 2-2002《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中給出TWA、15min時間統計加權平均值的短期暴露水平(STEL)和最高容許濃度(MAC)3個指標來檢驗作業場所苯濃度超標情況。由于所選員工樣本的工作內容,接觸苯的時間、強度及頻率基本相同,因此,此次研究選用TWA作指標,分析作業場所中苯蒸氣對員工的職業傷害。
監測結果
經過采樣,匯集樣品,送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勞動保護檢測技術中心,按照標準方法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一)煉油廠
煉油廠銷售車間有5人參加采樣,其中1人接觸苯濃度超標,是負責三苯(苯、甲苯、二甲苯)裝車的操作人員,該職工在裝車過程中,需要不斷檢查罐車內的液位,接觸苯蒸氣的頻次較高,但時間較短,其余4人為巡檢和計量人員。結合獨山子石化分公司自2003年以來的監測情況,此崗位一直存在苯濃度超標問題,2005年曾達到684.82mg/m3。原因是銷售車間1#棧橋裝苯時, 現場環境可見明顯的苯蒸氣揮發,為了保證裝車量在規定范圍內,需要不時進入罐口位置進行觀測,因此作業人員存在短期接觸高濃度苯蒸氣的問題。為了保證作業人員的健康,煉油廠采取了個體防護措施,同時在2005年立項上馬密閉裝車措施,徹底消除不安全因素。
(二)乙烯廠
乙烯廠配備TM3520型有機蒸氣采樣器的職工有48名,超過苯8h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接觸水平6mg/m3的采樣點有13個,嚴重超標4個。超標場所集中在中心化驗室裂解站油品分析室和中心化驗室油品分析室,超標原因分析如下。
1.中心化驗室裂解站油品分析室
造成超標的主要原因是通風柜設計不合理,數量少。通風柜是1995年投入使用的,設計不合理,空間小、光線暗、通風差,不能滿足分析需求,只能放置樣品通風。化驗工在佩戴個人防護用品的情況下,在通風柜外做分析,并用加氫汽油清洗粘度計,不能隔離操作,靠自然通風將室內的有害物質稀釋。化驗工現場取加氫汽油和粗汽油樣品時,有少量泄漏,這是造成苯蒸氣濃度較高的一個原因。
2. 中心化驗室油品分析室
造成超標的主要原因是通風柜管道短、數量少,化驗分析不能通風,只能在做完分析實驗后啟動通風柜通風。該室配置的通風柜管道短,有害物質直接排放到窗戶周圍,由于風經常倒灌,導致排到室外的有害物質隨風進入室內,造成二次污染。
整改措施
通過以上監測結果及分析,建議石化企業采取以下整改措施,消除職業危害因素,預防職業病發生。
(一)提高設備防護水平,杜絕苯泄漏和揮發
1.針對員工在取樣過程中會接觸到苯類化學物質的情況,2004~2005年,獨山子石化陸續在煉油廠和乙烯廠安裝使用密閉取樣設施,但在裂解加氫汽油、粗汽油等取樣部位沒有設置密閉取樣設施,建議優先在有苯類化學物質的取樣部位增設密閉取樣器,并逐步在其他化學物質取樣部位安裝密閉取樣器。
2.在化驗分析過程中,由于自然揮發和加熱揮發,苯蒸氣會在室內積聚。建議對現有化驗分析通風櫥進行更新,改善化驗室作業環境。
3.加快苯類裝車改造項目的實施進度,改變現場作業方式,消除作業過程中的職業危害。
4.在生產過程中,泄漏的苯類化學物質會排入下水系統,在下水系統中積聚,并通過井蓋揮發出來,建議使用雙層密閉防爆井蓋。
(二)運用科學的職業危害因素監測技術
1.完善現有職業危害因素監測點設置,增加中心化驗室裂解站油品分析室、中心化驗室油品分析室的監測點。
2.繼續開展員工個體8h監測工作,使用擴散式個體采樣監測技術,對員工實際接觸有毒物質的職業危害因素進行實時監測,建立數據庫,動態了解生產過程中有毒有害物質濃度的變化,為工程措施及管理提供依據。
上一篇:煤氣使用中的安全管理
下一篇:談化工企業的安全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