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日,國務院令第520號公布的《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2008年7月1日起實施)規定,申請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要“有與所申請的地質勘查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相適應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管理體系”。2008年6月26日國土資源部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明確地質勘查資質“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條件要求。目前,許多地勘單位的地質勘查資質都已到期,正在進行資質就位申請,根據上述規定,不少地勘單位還沒有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管理體系,這勢必影響到資質就位工作。同時也說明地勘單位的持續發展與質量和安全生產是分不開的。就地勘單位本身而言,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也必須提升管理意識和方法,使地勘單位在更高的層面上進行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和運行。
據本人所了解的情況看,部分地勘單位對自己的組織內部陸續進行了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即GB/T19001-2000、GB/T24001-2004和GB/T28001-2001三個標準,以下簡稱“三標”)的認證,并將“三標”的要求及管理點融入同一體系,即對“三標”進行整合。通過對“三標”體系的運行,人們逐漸發現“三標”體系的整合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三標”體系在實施時的重復、沖突和不相容等問題,時時會在運行中出現。那么,怎樣消除這些問題以求得地勘單位整合體系的條理性、功能性和最佳效率呢?這就要以整體為主,局部服從整體。從標準系統的開放性看,三標之間要以某項標準的強勢補其他標準的弱勢從而求得更佳效果。因此,在整合過程中一要確認“三標”中相關方的要求是否滿足;二要明確建立整合型體系的關鍵是過程分析和策劃;三要以地勘單位的方針、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為主線;四要抓好“三標”的相互借鑒。根據這一思路,筆者運用過程方法(地勘項目的過程)從管理體系運行的角度對整合管理體系的基本構架進行初步探討。
方針與識別產品(地勘項目)要求
方針是地勘單位發展的宗旨和方向,也是管理體系按照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循環所追求的方向。因此,地勘單位進行管理體系整合首先要制定方針。由于“三標”對方針的內容和管理要求并無本質的差別,因而可以兼顧全部的要求。環境因素和危險源都是地勘單位在提供施工作業過程中產生的,識別地勘項目(產品)的要求(包括識別顧客和產品)是確定這些活動的前提。由于地勘單位的市場定位不同,所以它對每位顧客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識別產品(地勘項目)要求是建立地勘單位整合型體系的起點。同時,方針作為地勘單位對三個方面管理的承諾和態度,將影響控制的對象(產品要求、環境因素、危險源)被關注的深度和廣度,所以,方針也應作為地勘單位識別控制對象的內容。
過程分析和策劃
不同的地勘項目會有一些不同的施工過程,不同的施工過程將產生不同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進行這些過程的分析和策劃應考慮環境因素和危險源問題。因此,地勘單位確定地勘項目要求是施工作業過程分析和策劃的主要輸入。
施工作業過程分析和策劃與環境因素、危險源識別和評價之間是交互關系。這里所說的施工作業過程分析和策劃,涉及GB/T19001-2000標準4.1(總要求)、7.1(產品實現的策劃)等條款的內容。
識別和評價環境因素與危險源
根據確定地勘項目施工作業的過程,針對其施工作業中的輸入、活動、輸出和施工作業使用的資源,全面識別地勘項目施工現場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為地勘單位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確定控制對象;對識別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進行評價,并針對重大環境因素和危險源做現場管理方案。
法律法規
“三標”強調的“使用”是針對需要進行識別的控制對象而言,而標準中法律法規的要求又是進行識別控制對象時必須考慮的。所以,標準中的法律法規與識別產品要求、環境因素和危險源也是交互關系。
目標及其策劃
GB/T19001-2000標準的5.4.1(質量目標)條款指出“質量目標包括滿足產品要求所需的內容”。 GB/T24001-2004標準的4.3.3(目標和指標)條款指出:“組織在建立和評審環境目標時,應考慮……自身的重要的環境因素”。 GB/T28001-2001標準的4.3.3(目標)條款指出:“組織在建立和評審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時,應考慮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和風險”。因此,地勘單位建立整合型管理體系目標的重要輸入應是產品要求(地勘項目的要求)、重要環境因素和重大風險。在GB/T24001-2004和GB/T28001-2001標準中,目標策劃是指建立管理方案,兩個標準對其作用和內容做出的規定十分明確,而GB/T19001-2000標準中5.4.2和7.1條款的要求則包括了目標策劃的內容。目標策劃所輸出的質量計劃類似管理方案。
運行控制
由于質量管理體系對產品實現的各個過程提出了詳細的要求,地勘單位在體系的整合中可以將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大部分運行控制納入其中,少數未納入的部分可單獨建立程序或納入工作環境的維護和管理中。
監測和數據分析
這一部分的內容需綜合考慮“三標”的要求,可以根據各個標準的不同目的,將監測劃分為幾種類型,即:相關方(如顧客、周邊組織和個人、員工)滿意;過程(包括運行過程);內部審核;遵守法律法規和目標方案的實現情況;(預期的、非預期的)過程的結果。其中除對地勘項目施工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監測應分開外,其他都可以進行統一安排。此外,可以將對地勘項目監測設備的管理納入這一部分,按GB/T19001-2000標準的要求進行。數據分析是發現采取預防措施機會的最好途徑,盡管這是GB/T19001-2000標準特有的要求,但GB/T24001-2004與GB/T28001-2001標準也不同程度地要求對監測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因此,地勘單位整合管理體系時可將其作為通用內容進行策劃。
事故和不合格處理
事故和不合格的處理是在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其中監測是識別不合格的主要手段。對事故和不合格的調查,以及預防性的測試和演練都可能導致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對這一部分的內容,“三標”的要求有所不同,GB/T19001-2000標準特指不合格品的控制,GB/T24001-2004和GB/T28001-2001標準則關注對事故和不合格的處理,不僅包括狹義的善后處理,也包括事故發生過程中的響應。為了不過分提高整合管理體系總體的要求,地勘單位在整合時應有區別地提出控制要求。
糾正和預防措施
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機會主要來源于監視和測量,在地勘項目中主要來源于施工作業過程的質量及現場安全等的監督檢查。糾正和預防措施也是管理評審的重要內容。“三標”對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原則、方法與認識基本相同,可以統一按照GB/T19001-2000標準的要求進行策劃,但應注意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在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之前的風險評估問題。對此,可借鑒環境管理體系的要求,在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之前進行環境影響的評價。
管理評審及持續改進
“三標”管理評審的職責、目的、時機、對象的要求十分類似,整合型體系的評審輸入可將GB/T19001-2000標準的要求作為通用要求,因為這些輸入都可在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進行轉換。GB/T19001-2000標準對能夠引發持續改進的活動做出了明確的說明,而GB/T24001-2004和GB/T28001-2001標準只提出了管理評審,但這些活動都在各自的管理體系中存在。為了更好地體現“三標”對持續改進的強調,有必要對持續改進、特別是持續改進的策劃做出統一安排。
以上是本人通過對地勘單位“三標”整合的實際情況,用過程方法從管理體系運行的角度對整合工作進行的一種探討性建議。希望這些思考能在地勘單位的“三標”管理體系整合中起到拋磚引玉之作用,使地勘單位真正實現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的系統化和科學化管理。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
下一篇:制造業事故單位專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