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問題是隨著人類的生產活動而產生,是人類生存與生產過程中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機械作為人類生產活動的主要工具,在人類的發展史上自始至終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里所談到的機械是由若干相互聯系的零部件按一定規律裝配組合而成,其中至少有一個部分與其他組成部分之間具有相對運動。機械可以利用、轉換和傳遞機械能,具有致動結構、控制和動力系統,并為一定的應用目的服務。除了一般機器產品以外,還包括為了同一應用目的而將若干臺機器組合在一起,使它們像一臺完整機器那樣發揮其功能的機組或大型成套設備。
機械作為人類進行生產的重要工具,概括地說它具有兩個功能:制造功能和服務功能。制造功能是指制造產品,主要通過加工和裝配來實施對物的作用,改變物料的尺寸、形態、性質或相互配合位置等。機械也可以完成某種作業或提供某種服務,如運輸、包裝、檢測等。總之在當今的社會活動過程中,機械是無時不用,無處不在,人們須臾不可缺少。
那么什么是機械安全呢?所謂的機械安全是從人的需要出發,在使用機械的全過程的各種狀態下,達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狀態和保障條件。機械的安全性是指機器在按照預定使用條件下,執行預定功能、或在運輸、安裝、調整等時不產生損傷或危害健康的能力。
一、機械安全檢驗中所面臨的安全問題
機械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執行其功能的過程中,以及在運輸、安裝、調整、維修和拆除時,都可能對人員造成損傷或對健康造成危害。
1.正常工作狀態下的安全問題
在機械完好的情況下,機械完成預定功能的正常運轉過程中,存在著各種不可避免的但卻是執行預定功能所必須具備的運動要素,有些可能產生危害后果。如形狀各異的零部件間的相互運動、切削加工、起吊重物、機械運轉的噪聲等,同時還存在著碰撞、切割、重物墜落、使環境惡化等對人身安全不利的危險因素。對于這些在正常工作時所產生危險的某種功能,通常被稱為危險的機器功能。
2.非正常工作狀態下的安全問題
在機械運轉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可能是人員的操作失誤,也可能是動力突然喪失或來自外界的干擾等)引起的意外狀態。如意外啟動、運動或速度變化失控,外界磁場干擾使信號失靈,瞬時大風造成起重機傾覆倒地等。機械的非正常工作狀態往往沒有先兆,會直接導致或輕或重的事故危害。
3.故障狀態下的安全問題
故障狀態是指機械設備(系統)或零部件喪失了規定功能的狀態。即使是機械的局部故障,有時都會造成整個設備的停轉,甚至整個流水線、整個自動化車間的停產,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而故障對安全的影響會有兩種結果:
① 有些故障的出現,對所涉及的安全功能影響很小,不會出現大的危險。如當機械的動力源或某零部件發生故障時,使機械停止運轉,處于故障保護狀態;
② 有些故障的出現,會導致某種危險狀態。如由于電氣開關故障,會產生不能停機的危險;磨床的砂輪軸斷裂,會導致砂輪飛甩的危險;速度或壓力控制系統出現故障,會導致速度或壓力失控的危險等。
4.非工作狀態下的安全問題
機械停止運轉處于靜止狀態時,在正常情況下機械基本是安全的;但不排除由于環境照度不夠,導致人員與機械懸凸結構的碰撞;室外機械在風力作用下的滑移或傾覆等。
5.檢修保養狀態下的安全問題
檢修保養狀態是指對機械進行維護和修理作業時(包括保養、修理、改裝、檢查、狀態監控和防腐潤滑等)的狀態。盡管檢修保養一般在停機狀態下進行,但其作業的特殊性往往迫使檢修人員采用一些超常規的做法。如攀高、鉆坑、將安全裝置短路或拆除、進入正常操作不允許進入的危險區等,使維護或修理容易出現在正常操作不存在的危險。
二、風險評價是機械安全檢驗中重要內容
任何利用機械進行的生產或服務活動都伴隨著危險,都存在著可能釀成事故的風險。在機械安全檢驗中進行風險評價的目的是為了評價在機械的應用限制范圍內對機械存在的危險,設計者是否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并采取了相應的減小風險的安全措施,以及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和可靠;安全措施是否存在附加危險或存在遺留風險;安全措施是否限制了機械正常功能的使用;同時對于機械的遺留風險是否通報給用戶和使用者,建議用戶在機械的使用階段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操作者。使機械達到可接受的最高安全水平。
由于機械在使用的各個環節以及不同的狀態都有危險因素存在,既使在預期使用的范圍內也存在著危險(危險運動件的運動,焊接時的電弧等),使操作者或其他相關人員面臨著這樣或那樣傷害的風險。另外傳動機構和執行機構集中了機械上幾乎所有的運動零部件,且種類繁多,運動方式各異,結構形狀復雜,尺寸大小不一,因此在機械正常狀態下進行正常操作時,在傳動機構和執行機構及其周圍區域,都有可能形成機械的危險區。特別是執行機構在作業過程中,需要操作者根據情況不斷地調整執行機構與物料的相互位置和狀態,使人體的某些部位不得不經常進入操作區域等原因,使操作區域成為機械傷害的高發區,這是機械的主要危險區,是安全防護的重點。又由于不同種類機器的工作原理區別很大,表現出來的危險有較大差異,因此又成為安全防護難點。
在進行風險評價時,主要是根據機械的限制范圍(包括應用領域、室內(外)使用、能力范圍)、機械使用的工藝過程、使用和產出的物質、操作條件等信息,與有關機械的設計、使用、傷害事故的知識和經驗匯集到一起,對在機械壽命周期內的各種風險進行評價的過程。風險評價通常貫穿于整個檢驗過程中。其主要環節包括:
① 檢驗工程師在得到產品的技術文件后,在熟悉產品的同時,確認技術文件中對機械的限制范圍;
② 在明確機械的限制范圍的基礎上,進行危險識別和風險要素的確定;
③ 依據檢驗標準,對各種危險要素進行風險評定;
④ 根據各項風險評定的結果,給出機械是否安全,所遺留的危險是否可接受;
⑤ 對于不能接受的風險評定結果,向受檢單位提出整改要求;受檢單位在規定的時限內予以整改;
⑥ 對整改后的結果進行評價,評價時應注意該整改結果是否會帶來新的附加危險、遺留危險或影響其他正常功能的使用;
⑦ 對綜合評價是安全的機械產品,風險評價結束。
三、機械安全檢驗的流程
機械安全檢驗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 由于通常的機械安全檢驗是以型式試驗為主,因此一般由用戶提出申請后進行機械安全檢驗,用戶申請時應同時提交機械的使用信息:包括使用說明書、整機裝配圖、電氣原理圖及與該產品相關的技術標準等;
② 檢驗工程師接到機械產品的通過熟悉機械的使用信息,了解機械的限制范圍,并在此基礎上對機械進行初步的風險分析,找出機械危險的類別和因素;
③ 由于機械產品通常需要專門安裝場地和動力設施,因此一般制造商的檢驗場地進行。所以檢驗工程師應在初步掌握機械危險類別和因素的基礎上進入現場進行檢驗;
④ 進入現場檢驗時,需要進一步對機械產品的技術文件進行審核(某些設計文件由于保密的原因不便拿出廠外),并做進一步的風險分析和判斷。
⑤ 在此基礎上,進入現場對機械的整體進行風險分析。同時對使用信息中的在設備上給出的標志、信號、報警裝置、符號和文字警告的適宜性和符合性進行驗證;
⑥ 現場檢驗應對機械正常工作狀態下的危險進行分析和相應的防護措施有效性及可靠性進行確認,必要時需要在現場設計相應的試驗進行驗證。
⑦ 現場需要模擬一些故障條件來驗證機械的故障條件下的機械安全性。
⑧ 通過對現場的實際觀察來判斷使用信息中向用戶提出的使用空間和安裝條件的合理性和適宜性。
⑨ 通過現場檢驗確認制造商在使用信息中向用戶通報的遺留風險是否充分,提出的保護措施是否合理。
⑩ 在完成上述檢驗和驗證的基礎上,給出機械安全質量的綜合結論。
四、機械安全的主要檢驗項目
機械安全的主要檢驗項目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機械危險的評價
對機械危險的評價主要包括:機械危險的防護、機械的穩定性、運轉期間斷裂風險的評估、物體的跌落或拋出風險的防范、是否存在由表面或棱角而產生的風險、關于組合機械的風險、刀具旋轉速度變化的風險、有關運動部分風險的預防、有關運動件風險的保護措施的選擇、防護裝置和保護裝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人員意外地暴露在危險環境等。
2. 控制系統的評價
對控制系統的評價主要包括:操作空間和操縱器的設計是否符合人機工效學、操縱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操縱裝置是否易識別并能有效的預防誤操作、運動模式的選擇是否具有唯一性、動力源和控制電路出現故障時的安全性、數控系統的軟件更改權限和控制等。
3. 電氣危險的評價
對電氣系統的評價主要包括:殘余電壓的限制、等電位接地系統和接地的連續性、抗電強度、電氣柜內部和外部布線、接線端子、IP防護等級等。
4. 噪聲和輻射
噪聲和輻射的檢驗包括:噪聲的限值、激光輻射和電磁輻射等。
5. 維修時安全性評價
維修保養時的安全性評價包括:機械維護的安全性、接近操作位置和維修點適宜性、能源的斷開、保護系統的斷開、操作者的介入和內部清洗等。
6. 其他危險
其他危險的評價包括:靜電危險、非電能源危險、裝調誤差危險、極端溫度危險、火災、爆炸、振動危險、粉塵、氣體等發射造成的危險等。同時也包括對某種機械由于自身特性所具有的特殊風險的安全性評價。
7. 使用信息評價
使用信息評價包括:指示器的設計是否符合人類工效學、信息裝置和警告裝置、遺留風險的警告、標記和使用說明書等。
8. 衛生要求的評價
對于食品機械和食品包裝機械等類似機械產品,還應對其是否滿足衛生要求進行評價。
上一篇:機械安全中的人類工效學因素
下一篇:對電氣班組安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