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工地安全管理初探
這些天在觀察新加坡城市市政建設的同時,注意觀察了新加坡建設中的施工工地,想從中了解一下新加坡在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情況,但失望的是并沒有看到國內建筑施工工地要求的工地門口必須設置圖標和門禁,進出大門沒有什么標語,也不多見門口由門衛把持或進出門刷臉打卡之類的管理,一切顯得那么簡單。
但仔細觀察,安全全在細節中。如設有護欄的鋼管露頭處都有保護裝置,以防碰撞行人。在某一樓頂看到施工用吊籃,其支架裝置安裝在預埋件上,裝置簡單明了。這些在國內工地也能夠看到。
然而不簡單的一處是吊籃的有三條安全大繩分別系牢在三個預埋的固定件上,這是我在國內工地上不多見的。
新加坡一工地吊籃頂端的設置細節
不多見的是國內一些工地的吊籃雖有安全大繩,但多數是只有一根共用的安全大繩,在使用中有時也不將安全帶掛在安全大繩,原因是只有一根,兩人共用起來麻煩。
國內更為不允許的是,吊籃上只準兩人且不能少于兩人,聽起來啰嗦,實際上就是吊籃上只能是兩人,不能多也不能少,原因無非是如果發生事故不至于是較大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就是較大事故,可能要追究監管部門的責任。而這里有3根安全大繩,也就是說這里的吊籃上可以上三個人。由此看出,他們對安全是很有信心的。
由于怕詳細拍攝工地施工情況引起當地施工單位的不滿,未經同意沒有對一些施工工地進行仔細地拍攝。但老遠望去施工中的吊籃上工人們確實都系上各自的安全大繩,且手里的工具都用細繩連接在手上,每個工人都背著工具包,確保施工中手頭工具和材料不至于落下來。
工地上沒有多的標語,但工地上對安全的信心,安全表現在細節中而不是存在于表面,這一點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實際上安全管理很簡單,只不過是我們把它搞得復雜化了。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監管混亂無力,誰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