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系整合的本意
所謂體系整合,就是企業將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等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有機結合。有機結合不是簡單疊加,而是在三個體系標準要求的框架內,通過高效的接口處理,提高體系運行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此,體系整合的實質是在三個標準的框架內實施管理流程再造,注重的是內涵而非外在形式。
對于體系整合,目前流行的說法叫“三標一體化”。筆者認為,這一說法不夠準確。首先,三個標準是獨立的,雖然有一些共性的要求,但其結構和關注對象都有很大區別。其次,體系整合是建立整合型的管理體系,使管理體系更加協調,并非把三個體系混為一體。第三,企業還有其他管理體系,如財務管理體系、監督保障體系等,相互之間都應建立起協調的接口關系。第四,從審核的角度講,需要對每個體系的做出獨立評價,而不是對三個管理體系或整個管理體系進行綜合評價。因此,保持三個體系的相對獨立,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使體系得到高效、協調地運行,才是整合管理體系的本意。
二、體系整合應注意的三個環節
管理體系整合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性工作,涉及企業的各個職能和層次。整合工作應注意以下三個環節。
1、做好前期策劃
首先,應組成由體系主管部門牽頭、相關職能和層次人員參加的工作小組,對原有的管理體系進行評審,找出改進點,提出改進意見。
其次,明確新增內容(如在GB/T 19001標準基礎上增加GB/T 24001和/或GB/T 28001標準的要求等)的管理職責和業務流程,由相關職能部門分別制定管理要求。
第三,由體系主管部門策劃整合管理體系的文件結構,經相關部門評審后組織實施。
2、合理確定整合型管理體系的文件結構
確定體系文件的結構應本著“適用、高效、方便”的原則。“適用”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要覆蓋三個標準的要求;二是符合企業的實際并與其慣例保持一致。“高效”指在滿足適用要求的前提下,文件的數量盡可能少,內容言簡意賅。“方便”主要指對關聯度大的事項應盡可能在同一文件中作出規定,以便于使用。如果確定需要引用相關文件,其接口要明確清晰。
通常情況下,體系文件可包括三個層次:手冊(含方針目標)、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文件。劃分文件層次的目的在于對文件實施分級、分層控制。爭論哪種文件屬于第幾層次文件并無實際意義。
3、不同層次的文件應采取不同的編寫方式
⑴手冊是三個體系的綱領性文件,如果分別編制可體現出以下優點。
①便于與標準條款對應。雖然三個標準未要求手冊必須與標準條款對應,但對應標準條款進行描述比較清晰。如果將手冊合并編制,無論以哪個標準為主,其他標準都會被打亂,給使用帶來不便。
②有利于滿足不同相關方的需求。三個標準涉及的相關方不同,手冊的使用對象也不同,分別編制的手冊便 于分別使用。例如,多數業主關心施工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企業只需向其提供質量手冊即可,而不必提供其他手冊。女如,各政府主管部門的關注重點不同,分別編制的手冊可以在需要時分別向其提供。
③便于使用者了解每個體系的概況。對每個體系的相關過程分別描述,對每個體系的相關過程分別描述,對每個體系的相關程序分別引用,可以使體系清晰,易于理解。反之,容易引起對標準要求理解的混亂。
⑵共性程序文件整合編制并實現記錄表格共享。程序文件有的是標準的要求,有的是企業為了確保體系有效運行而自行補充的。無論哪種情況,只要各體系有共性的要求,就應對此進行整合,以覆蓋相關內容并實現文件共享。如標準要求的文件控制、記錄控制、內部審核、不合格/不符合控制、糾正和預防措施等程序都可以共享。企業自行補充的人力資源管理、檢測裝置控制、法律法規識別等程序也可以共享。在三個管理體系中,有許多記錄有共性要求,只需對原有記錄表格稍做修改,增加選項標識,即可達到共享目的。
⑶作業指導文件整合編制。作業現場有大量作業指導文件,如技術交底、專項方案、通用性指導書等。對于這些文件,除國家、行業或地方政府部門有特殊要求而需單獨編制外,都可以整合編制。
下一篇:三體系一體化管理體系審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