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云南省總工會到麒麟區參與調查處理“10.2”特大煤炭瓦斯爆炸事故,了解到該區在煤炭工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他們的工作思路和打算,此對經濟發展和加大改革力度有促進作用,希望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市、區)之一,是云南省的主焦煤生產基地,區域內煤炭資源勘探面積為221.3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73億噸,其中恩洪礦區的優質煙煤儲量達7.48億噸。1996年,經國家有關部門調查論證,正式批準麒麟區為全國重點產煤縣。2002年底,該區納入管理的礦井96對,其中:生產礦井85對,基建礦井2對,予以保留礦井9對。2002年實際生產原煤120余萬噸,產值9000萬元,上繳稅費1670多萬元,其中稅金670萬元。
煤炭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體制不順,機制不合理。麒麟區現有的煤炭管理體制不暢、機制不靈、事權不分、職能交叉,煤炭行業管理部門、鄉鎮攻府、村民委員會對煤炭的管理、服務、監督機制不合理,煤炭行業主管部門沒有較好地發揮行業管理、服務職能,只是履行了安全檢查職能,流通中漏洞多,行業管理部門、鄉鎮攻府、村民委員會的利益不統一,各自職責不明確,各種稅費的收繳不統一。煤炭行業管理體制及煤礦的運行機制缺乏活力,煤炭管理體制未完全理順,行業管理手段滯后。
管理層次低,骨干礦井少。據了解,麒麟區90%的礦長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的甚至是文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礦長為零,缺乏經營、管理、會計核算知識,也沒有比較系統地學習有關煤炭的知識,只具有部分實地開采經驗。礦長沒有擴大再生產意識,有錢不會用。
骨干礦井少。96對礦井,年設計生產能力432萬噸,有生產能力設計的79對,占礦井總數的82.3%,年實際生產能力100多萬噸,平均每對礦井就是1萬噸左右的生產能力,現96對礦井中單井產突破3萬噸的不足60%,年銷售收入突破100萬元的只有50%左右。有的一個采區范圍內,有4對~5對礦井上下采煤,骨干礦井少,導致產量上不去,成本降不下來,效益低,安全投入低。
投入不足、裝備差。據調查統計,該區96對礦井,平均每對礦井到目前為止投入就110萬元左右,總的也就1億多,而整個煤炭行業1998年~2002年5年的銷售收入是3.2億元。由于煤礦業主長期受急功近利思想影響,對礦井的開拓開采缺乏長遠規劃,未能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整治與提高的關系,安全投入嚴重不足,裝備條件差,96對礦井有25對采用壁式采煤,占總數的26%,目前僅有2對礦井安設瓦斯自動監測系統,部分礦井配置了探放水設備,煤礦“雙回路”電源配置、瓦斯抽放系統配置還處于空白狀態。礦井“五大系統”不完善、不匹配,制約著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壁式采煤、支護、瓦斯監控等先進技術推進困難,仍沿襲著原始的穿巷采煤法,多頭掘進穿巷采煤。而且,大多數煤礦在五大系統上,非標產品突出,主局扇功率不夠,軌道、鋼纜不符合要求、標準不夠。
煤炭從業人員素質偏低。麒麟區煤炭從業人員總數有6000余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8%,但大多為初中。特種作業人員占從業人員的21.3%,特種作業人員的持證率基本達100%,但培訓發證機關不統一、不規范。納入管理的有證礦井,從礦長到各類特種人員雖已培訓持證,但總體素質偏低,難于適應煤炭安全生產管理的需要。煤礦井下作業人員雖經多次培訓,但文化素質偏低,安全意識淡薄,“三違”現象難于得到有效控制。特別自煤炭企業改制后,在安全生產管理上,還存在著各自為戰、任人唯親、煤礦安全生產管理手段滯后、責權利不配套、管理隊伍總量少、穩定性差、后備力量不足等問題。
安全指揮系統不健全,缺乏系統性。從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到礦井對安全的預警、反應不靈敏、指揮系統不健全,特別是礦井管理人員、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識差,礦井規劃不健全,“五圖”不完善,巷道開采沒有及時上圖,導致礦井安全指揮系統不系統、不健全。礦井安全預警制度不完善,搶險救災預案不完善,相當部分礦井礦長、副礦長沒有跟班作業,發生險情不知道如何處理,人員不能及時撤離。
依法辦礦和科學辦礦有差距。依法辦礦差距大,沒有嚴格按《礦產資源法》、《煤炭法》進行開采,部分煤礦只有采礦許可證就開采生產出煤,一個煤礦演變出多個拖兜井,四證齊全的只有63對,占礦井總數的65.6%。科學辦礦有差距,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和煤礦布點不合理,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近年來,雖經關井壓產和安全專項整治,但仍存在著點多、面廣、井型小、建設起點低、整治難度大、形不成規模,礦界重疊時有發生,造成資金分散、資源浪費,誘發礦界糾紛和地質災害。
建議
改革理順現有管理體制,促進責權利統一。省、市有關部門要給予政策和大力支持,幫助進一步理順行業管理體制,調整制約煤炭工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杜絕行業管理政出多門、事權不分、職能交叉的漏洞,在突出行業管理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兼顧各方面利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對煤炭工業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態勢。鄉鎮政府和煤炭行業管理部門是區管理煤炭的地方和重要部門,要理順關系,做到職責統一、制度統一、資源開發規劃統一、礦業秩序維護統一、執法隊伍統一,實行煤炭產品的統一過磅計量征費、統一劃撥,促進管理的規范。同時,煤炭行業管理部門要理順內部工作機制,在內部引入競爭機制,建立激勵、監督和制約機制。
加大骨干礦井建設力度。現有96對礦井的生產能力100多萬噸,一對井就是1萬多噸,生產的產量上不去,成本降不下來。沒有經濟效益,安全投入就不足,而且小打小鬧導致資源浪費十分驚人。省、市要給予政策資金的大力扶持,促進麒麟區采取多種措施加大骨干礦井建設,提高礦井規模,縮小礦井數量。對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綜合管理水平較強的煤礦實行改擴建,盡快建成一批設計能力在10萬~15萬噸以上、實際生產能力在5萬噸以上生產規模的礦井,提高單井生產能力。另一方面對臨近地方或一個采區內不同的幾家礦井,通過政府牽頭或自愿的方式采用股份制組建大礦井,按投資分成,搞集團化經營,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對資源枯絕、開采條件惡劣、管理水平低下又不愿合并的煤礦逐步淘汰。
強化行業服務、管理職能。煤炭行業管理部門作為政府下設主管煤炭工業的職能部門,在實施行業管理過程中,要認真履行“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監督檢查、提供服務”的職能,大膽探索一系列適應鄉鎮煤礦發展的新路子。一是在辦礦思想要研究制定煤炭產業的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對煤炭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對生產礦點進行統籌規劃,上規模上等級建設和發展骨干礦井,發展深加工。二是在技術管理上走科技興煤之路,依靠科技進步,推廣先進工藝,淘汰原始落后的采煤方法,積極推廣壁式采煤法。抓好礦井技術改造工作,努力挖掘礦井潛力,增強生產后勁,引導鄉鎮煤礦朝正規化設計、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方向發展。三是在安全管理上,始終堅持“管理、裝備、培訓并重”的原則,把“一通三防”作為安全工作的重點,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強礦井安全設施投入,增強礦井抗災能力,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制,對安全工作實行責任追究制和一票否決制。四是在煤炭經營管理上,整頓和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不斷調整銷售管理策略,充分調動煤礦企業自主經營,增銷增收,開拓市場的潛力。
積極創造條件搞好煤炭深加工。麒麟區的煤炭深加工非常滯后,就是煉土焦和一般的機焦,對環境污染大、經濟效益不明顯。深加工跟不上,保護資源、保護環境就是一句空話,煤炭經濟效益也上不了檔次。在煤炭深加工上,省、市有關部門要給予優惠政策,支持政府引導聯合、煤礦自愿聯合投資,要上水平、上規模、上檔次,實行股份制,在行業上整合、在開礦上整合、在加工上整合。堅持以煤為本,實行綜合發展,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以資本為紐帶,以銷售為龍頭,按照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原則,組建煤炭企業集團,使之成為產、供、銷、加工、貿易一體化的龍頭企業,形成較強的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應變能力。
從嚴執法,強化依法行政。省、市要給予政策加強對煤礦“四證”(即采礦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礦長資格證)的管理,對達不到發證標準的礦井要堅決依法吊銷證照,予以關閉,要嚴格煤礦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工程的安全設備與設施的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嚴禁以基建、巷探等名義進行非法采煤生產活動。要為嚴厲打擊煤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違法行為,嚴格礦長資格審查考核,監督煤礦企業配備懂專業的安全技術人員,落實從業人員工傷保險制度等提供政策支持。按政策支持當地政府依照《煤炭法》、《林業法》、《水利法》、《土地法》、《環境保護法》等,針對安全生產、各種污染、水土流失,對該收的費要應收盡收,特別要給予政策嚴格收取維簡費、安全生產投入費。要嚴格辦礦條件,提高鄉鎮煤礦的建設標準,幫助出臺總體規劃,今后五年不再審批新辦礦井,對單井生產能力小于3萬噸、資源枯竭的礦井逐步實施合并、關閉,集中力量支持改造6萬噸以上的礦井,提高礦井生產能力,發揮骨干礦井的主導作用。
加大科技投入,促進資源開發與資源保護并重。麒麟區大多數業主只重眼前利益,采肥丟瘦,浪費現象十分嚴重,差不多是采3丟7,既不利于安全,又不利于資源整體開發。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并重,對礦井的管理、生產水平提高非常重要。必須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方針,促進所有礦井以推廣壁式采煤方法為核心,提高支護水平,逐步配備金屬支架和單體液壓支柱,對開拓、提升、運輸、通風和供電系統進行配套改造。
加強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培訓工作要按照分類指導、統籌規劃和分級實施的原則,對煤礦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井下作業人員分別培訓。幫助支持麒麟區盡快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煤炭培訓基地,確保有完備的培訓場所、設施、師資力量,統一集中培訓,確保培訓工作經常化 制度化、規范化。從根本上改變煤炭產業人員素質偏低,安全意識薄弱的現狀,為煤礦提供充足的安全技術人才資源和后備力量。
加強煤炭行業部門組織機構建設。幫助支持麒麟區加強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和東山鎮領導班子建設、煤炭執法隊伍建設、安全技術人員力量。根據實際下派一些有專長的人才,督促煤炭工業辦設黨委,強化黨的領導,同時合理規劃組建煤管所,幫助推行煤礦安全員、技術員等特種作業人員由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委派制,增強和壯大安全、技術力量。
(作者單位:云南省總工會)
上一篇:智能網絡監控與供熱安全
下一篇:從別人眼中看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