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總工會針對當前大量的集貿交易、建筑施工、裝飾裝修、城鎮個體工商戶等非公經濟組織,大量的國企下崗、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集中于社區的新情況,按照構建和諧社區的要求,切實解決工會勞動保護長期難于覆蓋社區的老問題,探索出維護社區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新路子。2004年,翠屏區事故起數較2003年下降66.05%,今年上半年事故起數同比下降12.36%;所轄城南涌泉社區還被授予“全國百佳學習型社區”、“全國先進社區”光榮稱號。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領導對他們的作法給予了肯定,央視西部頻道報道了他們的基本作法。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金沙江和岷江的交匯地,城鎮人口30多萬,約占全區總人口的一半。翠屏區總工會以勞動保護為突破口,創新工會維權機制,在社區普遍開展勞動保護工作,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區市縣工會人少事多且直接面對基層,是各項工作貫徹落實到基層的關鍵環節。只有重機制建設,將廣大職工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作為工會工作的切入點,才能贏得黨政的信賴和支持,職工群眾的擁護和參與,工會才具有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1.社區勞動保護組織保障。區總工會、街道總工會分別與政府、街道辦事處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區勞動、工會、經貿和工商聯四方建立了勞動關系協商會議制度;建立了由工會、勞動保障、安監、衛生、經貿等部門組成的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8個街道總工會建立了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和在79個社區工會設立了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小組。
2.勞動保護制度建設。在實踐中逐步建立健全了勞動保護《工作制度》、《責任制度》,區、街道、社區、企業等各級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小組)《工作職責》,以完備的制度保證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工作在社區的順利開展。
社區職工群眾的需求,促進了工會組織及勞動保護體系建設
過去工會工作在社區是一個空白,由于產業結構調整,下崗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以及城鎮自謀職業人員等新的社會階層大都集中在社區。然而,“地緣型”社區與傳統意義上的企事業單位“線型”結構有所不同,社區中包括勞動保護在內的勞動關系不和諧現象時有發生,處于弱勢地位的新的勞動隊伍迫切希望組織起來,加入工會組織。工會本來就是勞動關系的產物,和諧的勞動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因此,社區組建工會在翠屏區如雨后春筍一般成長起來。社區工會的建立和發展,反過來又推動和促進了街道總工會的建立和完善,這種自發的、自下而上的工會組織體系,是和諧勞動關系、和諧社區題中應有之義。如翠屏區城南涌泉社區工會于2001年成立之初的幾十名會員,發展到現在的575名會員,工會會員占社區職工總數的95%以上;咸熙社區工會于2002年7月成立,目前,已新接收510多名會員,其中有312名下崗失業人員。較長時期以來,工會勞動保護以及政府安全生產、職業衛生監管在社區處于薄弱環節,因此,社區工會成立之初就把職工群眾最直接、最關心的安全與健康利益作為社區工會的“第一維護”。今年年初,街道總工會與社區工會分別簽訂了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強化監督檢查責任。目前,8個街道總工會、79個社區工會都建立健全了勞動保護檢查委員會或小組,這些監督檢查委員會或小組成員,長期工作和生活在社區廣大群眾之中,他們最了解社區安全生產情況以及社區廣大職工群眾對安全生產的需求,貼近群眾更易影響群眾,他們起著安全“哨兵”、“協管”作用,對社區安全生產、文明生產極具影響力。為了充分發揮社區工會勞動保護檢查員的作用,翠屏區總工會及時制定了《社區工會勞動保護檢查員工作職責》,強化指導和服務。同時,會同安監、勞動、衛生等部門,對79名社區勞動保護檢查員進行培訓、考核和發證,使其有責、有權和有勢,只有具有較高素質的工會勞動保護檢查員,才能適應并促進、推動社區的安全生產工作。如社區勞動保護檢查員發現有一居民屋梁斷折、穿架拉裂,存在嚴重的事故隱患,社區工會積極協助其整治,并隨時進行跟蹤回訪,確保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加強宣傳,營造濃厚的社區安全文化氛圍
社區是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社會宣傳的前沿陣地,宜賓市翠屏區工會組織各社區工會定期開展“法律援助日”、“法制宣傳日”、“安全生產周”以及《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勞動法》、《工會法》、《工傷保險條例》等有關勞動保護法律、法規“周年”宣傳活動。深入學校、幼兒園進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宣傳,普及交通法規、防火知識以及如何報警和安全逃生方法,內容簡單適用,一學就會,增強了“祖國未來”的安全意識自我防護能力。關心靈活就業群體的勞動保護,對裝修、裝飾,保潔人員等進行安全教育,嚴格穿戴防護用品,確保安全與健康。如針對長期從事中山街小學登高保潔工作的5名下崗職工反映工作時無必需的安全防護用品問題,咸熙社區工會及時與學校聯系,得到妥善解決。與機關事業單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工作懇談會,相互交換意見,積極探索機關工會勞動保護工作。把社區安全有機地融入社區文化生活之中,不少社區還單獨成立了社區宣傳隊,有的社區還成立了社區老年宣傳隊,將發生在身邊安全故事,事故案例等通過歌舞、小品、文藝匯演、說唱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給社區群眾,既豐富了群眾的業余生活,又寓教于樂地宣傳了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傳播了勞動保護和安全知識,收到了潛移默化的效果。據統計,社區工會成立的這幾年來,全區共組織了24次大型宣傳活動,發放各類宣傳資料7000余份,發放維權卡和手冊1萬余份,現場為1000多名職工群眾提供法律咨詢。
掃除盲點,加強對城鎮個體工商戶和小型私企的勞動保護
商場、鋪面、市場、個體作坊、茶樓、洗足房等,點多面廣,環境各異,有的職業危害嚴重,從事有毒有害作業的從業人員沒有得到有效保護,一直是安全生產的難點甚至是盲區。將勞動保護有效地輻射到這些區域,進行監督檢查,督促業主及有關方面解決安全生產、職業危害等也是社區工會的工作重點。各社區工會通過拉網式的監督檢查,社區中的電器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個人防護等有了較大的改善。據翠屏區總工會不完全統計,近來,社區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共發現事故隱患100多起,發出《事故隱患整改通知書》60余份。如東城街道總工會組織6個社區工會對6個批發市場及352個門點進行專項監督檢查;咸熙社區工會對一家美容美發店通風不暢影響務工人員身體健康提出了具體的整改意見。同時,對社區中的重特大事故隱患進行重點的掛牌整治,如地處鬧市區的宏基批發市場,是相鄰幾個縣百貨批發市場,人員密集、物流量大,安全管理一度混亂,尤其是消防設施欠缺、消防通道被占用、堵塞,電線嚴重老化且布局及不規范等問題,被列入社區掛牌整治的重點。區、街道和社區工會積極主動地與有關方面緊密配合,促進整治。經多方努力,籌集了100多萬元資金安裝了消防噴淋系統,增加了必要的消防器材,保證了消防通道暢通,改裝了電線,隱患得到徹底治理。社區工會通過多種形式的勞動保護監督檢查活動,不僅得到社區群眾的大力支持,拉進了社區工會與商家、單位的距離,也提升了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的地位和威望,一個“人人關心安全”、“安全關聯你、我、他”、“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良好社會氛圍正在宜賓市翠屏區各社區形成。
與時俱進,關愛和維護進城務工人員
進城務工人員也是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翠屏區,一是地緣優勢,附近農村人很方便地融入到城區;二是通過親幫親、鄰幫鄰或勞務公司組織到外地乃至國外的務工人員也占了相當的比例。翠屏區現有進城務工人員5.6萬余人,其中2.1萬余人在翠屏區內。農村剩下的大部分是“386199部隊”(“38”指婦女,“61”指兒童,“99”指老人)。工會按照“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作方針,把進城務工人員最大限度地組織到工會來,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據統計,翠屏區進城務工人員加入工會的已達5.04萬多人,其中,本地有1.89萬進城務工人員加入工會組織,入會率達90%以上。當前,已經把工作重點放到切實維護進城務工人員合法權益核心工作上。為此,翠屏區總工會在各社區中開展“進城務工人員法律宣傳周”活動,發放“翠屏區進城務工人員維權手冊”,更好地指導和幫助進城務工人員維權。翠屏區象鼻鎮是外出務工人員比較多的鄉鎮,鎮上及時建立了外出務工人員工會聯合會,切實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翠屏區總工會還積極主動地聯合司法、勞動等部門在街道、社區建立了“職工維權站”,進城務工人員不但有“家”的溫暖,而且“職工維權站”也要為他們合法權益伸張正義。特別是外出務工人員春節較為集中的返鄉的前后,組織得力人員開展以“從業人員勞動保護權利”、“工傷保險”為主要內容的咨詢、服務。涌泉社區工會還聘請了3名律師,為他們出謀劃策,并直接參與工傷等勞動爭議工作。據統計,79個社區“職工維權站”調解勞動爭議案件38件,開展法律咨詢、法律援助218人次,深受務工農民的歡迎。(供稿:四川省總工會勞動保護部)
工作單位:四川省總工會勞動保護部
單位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方池街18號
聯系電話:028-86129454(傳真)
聯系人:陳黎(四川省總工會勞動保護部副部長)
電子信箱: cl@scgh.org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工會辛賓副主席:0831-8211098 1319832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