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司素以注重管理藝術著稱。自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美國公司在實行系統科學管理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據一份調查表明,不少美國公司在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認識到“人的因素”的重要性。這些公司試驗采取“工人自我管理”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所謂“工人自我管理”,指的是“參加式管理”,其目的在于刺激工人的干勁和責任心。一家美國公司的具體作法是:根據生產、維修質量、安全管理等不同業務的要求和輪換班次的需要,把全廠職工以15人一組分成16個小組,每組選出兩名組長,一位組長專門抓生產線上的問題,另一位負責培訓、召集討論會和作生產記錄。廠方只制定總生產進度,各小組以總進度為參照,自行安排組內人員的工作。小組還有權決定組內招工和對組員的獎懲。該廠拋棄了其他工廠通常采用的每周5天、40小時的工作制。改為職工以組為單位輪換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3天工作、3天輪空,然后白班、夜班對調。據調查,該廠實行“自我管理”后生產率激增,成本低于其他廠。還有一家廠,為推行“自我管理”設置了一個機構,取名“百人俱樂部”,代表全廠職工施行包括工人的表現和對出勤率、安全生產、有創見的職工頒發獎金、獎品。“百人俱樂部”成立一年,生產率提高了3.4%,上、下級沖突減少了73%,還減少了事故,共為公司節約開支160萬美元,平均每個職工每年節省0.5萬美元。這家公司還向職工算了這筆細賬,使他們了解遲到、停機、發生事故將帶來很大的損失,意識到如不努力,公司隨時都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跨臺,而他們自己則會淪為失業者。這種自我管理正是現代安全管理的一個重要目的,即變傳統的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
上一篇:發達國家的工業安全學歷教育
下一篇:國際安全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