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力建設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推行“安全設施標準化”和90年代中期推行“事故零目標”活動后,施工現場安全文明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事故比以前大幅度減少。但和美國相比,我們的安全基礎工作還非常薄弱,很多方面還存在不少差距。
一、提高作業人員的素質。美國施工現場的作業人員是根據工程進度,通過行業工會在當地招聘的,應該是具備專業施工資格(尤其是特種作業)和相應的技術素質的合格技術工人,不存在“三工”(外包工、臨時工、民工)問題。而目前我們的勞動力市場還很不成熟,工程建設中的“三工”安全問題短時間內還不可能有效解決。而作為工程施工主體的國有施工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由于機制僵化、市場不規范和競相壓價等因素,很多施工企業處于保本或虧損狀態,生存都成問題,更談不上定期對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作業人員的素質制約了我們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的效果。
二、逐步提高安全基礎水平。美國現場安全文明施工很務實,不搞花架子、走形式。現場沒有多少安全標語、口號,安全設施夠用、能保證安全就行。所以,從美國兩個工程現場的安全設施種類和數量上來看,和國內先進火電工程相差不多,甚至有些同志認為他們的安全衛生設施不如我們的標準,安全投入也不如我們的大。但為什么我們的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除了人的因素外,還是我們的安全基礎差。
美國工程施工現場使用的大型吊車和高空作業車等施工機械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性能優良、安全可靠。美國市場經濟發達,產品分得很細,種類很多,工程上使用的許多設施、工器具和材料都可以從專業市場上買到安全合格的產品,或在專業廠家定做,如鍋爐上的臨時電源線和照明燈都用專用設施固定得非常好,雖然是臨時設施,但用的是專門為此設計的正式設備;現場使用的腳手板是一種復合木板,既結實又防火;起重用的千斤繩是專用吊帶,還有各種電壓等級的電源箱、各種專業工具等等。這些性能優良、安全可靠的機械設備、設施,門類齊全的專業工器具和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物的不安全狀態,保證了施工安全。而國內施工現場很多設施和工器具是沒有生產許可證的廠家或個體小企業生產的,有的是施工企業自己制作的,比如電源箱,有木頭殼的、鐵殼的、環氧樹脂殼的,有空氣開關的、閘刀開關的,有自己設計、選材、裝配的,很多環節存在缺陷,再加上使用當中的不規范,很容易造成觸電事故。
三、加強個體防護。從我們考察的現場來看,在個人防護上,美國人不怕麻煩,不怕花錢,追求完善。如必須使用全身型安全帶,砂輪機操作人員必須戴有防護面罩的安全帽,在裝配腳手架時,大量速差自控器和安全帶配合使用等,努力做到安全防護一次到位,做到萬無一失。另一方面,他們不重視立體交叉防護(也可能他們的工期安排合理,能夠避免交叉作業),整個現場基本上看不到安全網。這和國內正好倒過來,國內工程可以在安全網和安全宣傳牌上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但作業人員的個人防護用品卻非常簡陋。
四、重視安全人才。美國工程施工現場之所以能安全人員精干,管理簡潔高效,是緣于總部有強大的安全技術支持系統,像柏克德公司有很多安全專家專門致力于研究安全管理、安全施工技術和個人防護技術,進行事故調查,分析事故,制定措施,編制計劃等,在安全健康與環境管理上形成了一整套集成系統,為現場安全健康與環境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而國內許多企業對安全工作的重視主要在形式上和口頭上,許多大企業很少有高級安全管理人才,有些安全部門是安置部門,許多老弱病殘無法在一線發揮作用了,就充實到安全部門。發生事故后,不是組織專家按照“三不放過”原則,查找事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而是盡快“擺平”。
五、加大政府監管力度。目前,在各行各業減人增效的大環境下,過分強調了職工對安全的責任,弱化了企業對安全的責任,對職工的處罰力度有余,而對企業的監察力度不足,要通過加強政府監察和運用經濟手段,促使企業不斷改善勞動條件,加大投入,落實整改。而不能發生事故了,政府才來罰款,這樣不能體現“預防為主”。
六、開展工傷保險。開展工傷保險,實行保險費率浮動政策,利用工傷保險的杠桿機制,推動企業自覺改善勞動條件和隱患整改,防止事故的發生,這在發達國家已經是成熟的經驗。建議國內盡快完善工傷保險運作機制,加大工傷保險的力度和范圍。
(作者單位:河南省電力建設總公司安全處)
上一篇:德國電力行業安全管理介紹
下一篇:德國煤礦事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