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口老齡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慢性病的增加正成為一種全球趨勢。目前,慢性病占全球疾病負擔的60%,到2020年發展中國家80%的疾病負擔將來自慢性病問題。然而,在全世界,目前的衛生服務體系是一種急性保健模式,這樣的服務模式不僅會導致衛生費用的不斷增加,而且人群的健康狀況也不一定得到改善。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要建立以預防為主的慢性病管理創新模式,形成由病人、衛生保健機構、社區和政府一起參與的慢性病長期管理機制。世界衛生組織特別指出,要加強病人和衛生保健人員的交流,充分調動社區資源,使患者和家庭、初級衛生保健團隊以及社區支持者之間形成一種新型的伙伴關系,共同應對慢性病問題。
芬蘭健康管理模式特點
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健康管理的新模式。芬蘭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逐步探索了一種通過改變人群生活習慣、發揮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組織的預防功能、從源頭上降低疾病危險因素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不僅改善了人口健康狀況,提高了其生命質量,而且還大大提高了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贊賞,并建議向世界各國推廣。
芬蘭健康管理模式的重要特點是發揮社區衛生服務的作用,與我國目前的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有著類似的理念和做法,了解這種模式的做法和特點可以為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芬蘭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特別高,其中男性的死亡率是全球最高的。研究人員發現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高膽固醇含量,與芬蘭人的飲食有密切關系。芬蘭的科研人員、醫學專家和決策者經過仔細研究后,決定實施干預措施。
1972年,北卡累利阿省干預項目開始實施。該省位于芬蘭東部,以農業為主,人口約20萬。當時它是芬蘭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最高的省份,居民代表請求國家幫助解決此問題,因此,它成為干預的試驗地區。
干預項目以社區為基礎,通過與社區開展合作,改變自然和社會環境,從而影響并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引導人們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國家公共衛生學院定期對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水平進行評估。
為了確保社區的廣泛支持,項目成立了包括大量社區代表在內的各個工作小組(如健康教育、吸煙、營養)。項目辦公室工作人員確定項目目標,培訓參與人員,協調并促進各項活動,大部分的具體工作由社區成員完成。最初,顧問委員會管理并實施項目,工作小組在理事會和顧問委員會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后來,項目的管理更加集中,主要由項目辦公室進行工作。
項目開始主要針對心血管疾病,以后擴展到其他非傳染性疾病。項目實施5年后,該省居民的行為和風險因素有了很大改變,干預項目在芬蘭全國推廣。
芬蘭健康管理模式取得的效果
芬蘭健康管理模式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開始,社區預防模式與人們的觀念格格不入。先行試點的北卡省是一個社會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醫療衛生資源有限,上世紀70年代時存在許多社會經濟問題。當地的文化在許多方面都比較傳統,抵制變化。生活的主要來源是奶牛業,黃油是當地人十分喜愛的食品。項目實施威脅到奶業行業的經濟利益,受到了這些行業的阻撓。
實施健康管理模式項目后,人們的行為有了很大的改變,危險因素也大為降低。1972年,約90%的芬蘭人吃面包時涂黃油,到1992年時僅有15%的人這么做。水果蔬菜的消費量從1972年每人每年20公斤增加到1992年的50公斤。在1972—1997年的25年內,北卡省的男性吸煙率下降了一半,膽固醇的平均水平下降了約20%,血壓也得到控制。
1972—1997年,該省25—64歲男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肺癌死亡率分別下降68%、73%、71%,男性和女性的期望壽命分別增長了約7年和6年。1997年健康管理項目推廣到芬蘭全國,全國的指標也發生了顯著變化。1969—2001年,北卡省和芬蘭全國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別從每600/10萬人和每450/10萬人下降到約150/10萬人,分別下降75%和66%,效果顯著。
芬蘭健康管理模式最終取得成功,以下幾個因素起到了關鍵作用。
芬蘭健康管理模式的經驗
首先,它構建了一個適當的流行病學和行為學研究框架。根據這些框架選定追蹤對象,對其行為進行良好的監測,根據其行為不斷調整干預措施,比如,先選擇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進行跟蹤,改變人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第二,與社區緊密合作,強調改變環境和社會規范。干預目標是根據流行病學的理論進行的,同時也借鑒了行為學和社會科學的理論。如發動各種社區組織和當地健康保健機構的共同參與。研究表明,社區可以從不同方面對居民形成影響,其作用不可忽視。芬蘭健康管理模式采取了發動社區的戰略來改變人們飲食習慣,從而降低人群的膽固醇水平。因為飲食習慣深深根植于社區,社區的文化、農業和經濟特征都對飲食習慣有影響。因此,不管是媒體宣傳,還是與食品行業的合作,甚至農業改革,都通過社區開展。
第三,項目干預采取了多種戰略。進行創新型的媒體宣傳和交流活動,在電視上開展專題節目,由醫生對那些具有危險習慣的人群進行對話,勸說他們改變自己的行為;發動基本醫療服務人員的系統性參與,特別是全科醫生和公共衛生護士;與國家健康政策密切互動,國家發起了許多健康活動,國家電視節目針對吸煙宣傳,并進行健康指導,開展減少吸煙的競賽,在村莊、年青人和學校中開展降低膽固醇競賽。
第四,項目團隊的堅定信念和意志力。該項目全國的總協調機構是社會事務與健康部下屬的國家公共衛生學院,核心人物是國家公共衛生學院的帕斯卡教授。在項目初始階段面臨重重困難時,他和他的團隊并沒有動搖、退縮,而是堅持不懈地工作,這也是項目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五,國際協作也十分重要。北卡項目還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慢性病干預項目進行合作,并參與在世界各地進行的健康促進培訓,取得共贏的結果。芬蘭健康管理模式的經驗表明,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高發病率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專家指導、發動社區的模式可以大大降低發病率,改善人口健康狀況。中國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政策與這種理念相符,關鍵是如何真正落實和實施。
下一篇:國外安全生產的經驗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