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區的市一級安監部門在安全生產監管上處在承上啟下的位置,不僅在宏觀上承擔著指導下級安監部門開展安全生產監管的任務,而且在日常的安全生產檢查中,也承擔著具體的安全檢查任務。由于安全生產形勢的嚴峻,安全監管工作中長期存在“三多”(會議多、文件多、檢查多)問題,一人感冒全家吃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比較普遍。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安全生產工作,既指導下級認真搞好安全生產工作,又做到突出重點、舉一反三、減少一般性的檢查,把安全檢查工作做實做細,促進各級安全生產責任的落實,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的問題。近兩年來,泰安市安監局組織采礦、機電、管理等專業技術人員采取查資料、看現場、深入井下等形式,采用“手指口述”檢查方法,對全市非煤礦山井工開采企業進行全面“診斷式”安全檢查,消除了一批安全隱患,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下發通知,認真準備
開展“診斷式”安全檢查前,市安監局專門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全市非煤礦山井工開采企業“診斷式”安全檢查的通知,明確了檢查時間、順序、標準和要求。一是市里統一抽調人員組成檢查組,成員由安全專家、專業技術人員和有關縣市區安監局分管非煤礦山的局長、業務科長擔任,抽調的同志大多數畢業于礦業院校,既有多年從事非煤礦山監管工作的同志,也有常年工作在生產一線的同志,都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二是組織檢查組全體人員學習有關文件和技術標準,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握原則。這樣以來,有利于檢查人員放下包袱,全心投入檢查,有效地避免了企業本身自己人查自己抹不開情面,或者習以為常找不出問題、看不到隱患的情況。
二、把握依據,明確責任
一是嚴格標準,把握依據。安全檢查主要依據《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暫行規定的通知》、《石膏礦山安全規程》(DB37/1024-2008)、《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GB16423-20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通知》(國辦發〔2009〕32號)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型金屬非金屬礦山(尾礦庫)安全基礎工作改善安全生產條件的指導意見》等法規文件進行,沒有依據的不作為檢查的內容。二是明確兩個責任。檢查出的安全隱患和問題由企業負責落實整改;檢查組對檢查提出的問題負責,檢查組下設“采掘通修、防治水”、“機電提升運輸”、“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三個小組,每檢查一處礦山,先由各小組列出發現的問題,匯總后形成書面檢查意見,最后經所有檢查組成員簽字。
三、注重實際,體現服務
“診斷式” 安全檢查,不聽匯報,不進行處罰,注重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檢查發現的問題全部給企業留下書面檢查記錄,以便于企業整改。檢查中實事求是地指出問題,不夸大、不縮小。檢查組針對存在的問題,現場進行“手指口述”,為企業負責人和現場工作人員講清、講明問題的危害性、違反了什么規定,以及整改標準要求、整改方法!安删蛲ㄐ、防治水”、“機電提升運輸”、“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三個小組,嚴格按照標準、《規范》和《山東省加強井工開采礦山水害防治工作特別暫行規定》進行檢查,每到一個企業匯報,仔細了解企業哪些符合標準、《規范》要求,哪些不符合標準、《規范》,存在什么問題,原因是什么。檢查組人員全部下井,深入礦井的各個角落,帶著風表、尺子及有關儀器,真測實量。在檢查地面安全情況的同時對照標準、《規范》深入細致地查閱資料和臺帳。防止了大而化之、提出的問題不切實際、不具體。
四、查清問題,效果明顯
兩年來,泰安市安監局組織“診斷式”2次,檢查井工開采非煤礦山企業16家(次),查出企業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問題251條,其中重大隱患2條,現場停止作業掘進頭6處。檢查出的問題形成書面意見反饋給企業,要求企業針對這些問題逐條制定整改計劃,落實資金、人員、時限,抓好整改治理,確保安全生產。對一些規章制度、資料等需補充完善、容易整改的,要求企業立即整改;對于需要一定時間、動用資金的,要求企業分類排隊,按照先急后緩的原則逐一抓好落實;對于一些較大的安全隱患,分別給企業下達了整改指令書,限期整改。泰安市安監局以此為抓手,督促企業落實整改,截止目前,已整改240條,整改率為95.6%,沒有整改的也列出了整改計劃。
企業反映,“診斷式”檢查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體現了政府對企業安全監管與服務的統一,檢查人員耐心細致,而且“不打棍子、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企業樂意接受。對查出的每條問題企業都能“對號入座”,知道違反了什么標準、違反了第幾條,怎樣整改。參加檢查的專家說,這種檢查形式好,檢查人員能夠“放得下心、放得開膽、抹得開面、張得開嘴”,對問題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有利于把問題徹底查擺出來。
上一篇:打造“四型”煤礦復合型員工